让“幸福教育”之花开遍每一个角落

时间:2022-07-18 10:43:14

让“幸福教育”之花开遍每一个角落

面对社会急遽变化,科技与经济竞争的时代,让教育走向公平,充满幸福,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怎样围绕“幸福教育”,建机制、优配置、强队伍、惠师生,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为主线,大力实施“改革城乡基础教育,加快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哪?怎样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关爱特殊群体等方面取得积极发展,有效地促进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要进一步搞好师德建设,让教师快乐积极主动地为教育事业奉献,引领教师正确认识学校存在的问题,看到希望,并争取一切可能,实现学校一切可持续、超常规发展、去除教师浮躁思想,静下心来教学。二是构建教师工作的幸福观----教育过程是幸福的。要引领教师认识到教师的幸福不只是来自工资和福利待遇,而是一个综合体现。教师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工作是幸福的;在有序的校本教研中是幸福的;与新课程改革同成长是幸福的;在各种培训中迅速提高是幸福的…….从根本上改变教师陈旧的幸福观,树立新型的综合的“大幸福观”要引导教师认识到学生的全面成长是教师的最高追求,也是和谐教育价值的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全体学生都有进步、有所发展并健康成长,是教师的最大幸福。以下分五个方面进行实施:

1 建立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

教育的均衡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资源配置的均衡。

教育要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并初步建立起城乡教育资源一体化配置机制。

1.1 统筹配置教育经费

按相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拨付城乡学校教育经费,全力提升农村学校教育经费总量。

1.2 统筹师资配置标准

统一按城镇标准(初中每16.5名学生配备1名教师,小学每21.5名学生配备1名教师)配备农村教师,师资配备政策不再重城轻乡,城乡师资力量正逐步缩小差距。

1.3 统筹学校建设标准

按照上级的规定,对城乡学校建设进行整体、全面规划。统一学校建设标准。

2 “四个集中”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

坚持中小学布局规划与城市规划同步进行,学校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实施的原则,按照“四个集中”(即“小学向镇集中,初中向大镇集中,高中向中心集中”),积极推进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2.1以“四个集中”进一步提升农村办学条件。

一是撤并农村边远薄弱学校,进一步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基本消除微型学校微型班。

二是投资农村学校塑胶运动场建设;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全覆盖,完小以上学校全部接入“校校通”网络。让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一步一步的缩小。

2.2以“四个集中”进一步区域学校容量

随着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区人口不断增加。为全面解决城区学校“校少生多、大额班”现象和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难等矛盾,新建标准化学校,满足了城区青少年儿童入学要求。

2.3以“四个集中“进一步优化普高教育资源

实现普高向县城的集中,完成学校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扩大学校容量,基本满足普高和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3 “四项制度”提高农村师资队伍能力

师资是影响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也是现有条件下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最有效的突破口。开展教师系列活动,以建立“四项制度”为核心,强化管理,提升素质,促进流动,有效实现了城乡师资水平的基本均衡。

3.1制定干部教师管理制度

制定教职工管理制度;制定学校领导干部日常管理办法、制定中小学干部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干部,教师队伍日常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队伍管理,实现了队伍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3.2完善农村教师补充制度

一是新招聘的教师全部到农村小学任教。二是建立城镇中小学到乡村任教服务制度,有效解决农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学历不高、学科偏缺、年龄老化等问题。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中高级教师职务等。

3.3建立骨干教师下乡制度

一是建立学校、片区、县级、县级骨干教师、十大名师后备库,开辟名师工作室,明确后备骨干教师、十大名师的传帮带示范作用。二是开展骨干教师百千万送课下乡活动,每年组织各级名师,特级教师、学术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送课,让农村教师和学生们在活动中受益。通过“名师”引领,有效解决农村学校教师观念陈旧、学习机会少、培训质量低等“老大难问题,大幅度提升农村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3.4实施城乡教师流动制度

实施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和区域内教师流动制度,促进城乡干部、教师有序流动和师资水平的相对均衡。

4“四项工程”惠及农村教育特殊群体

4.1实施“健康干预工程”

一是免费向农村小学提供饮用牛奶;二是大力完善学校食品基础条件,免费提供开水,吃上热饭。三是、筹集资金对学校教师进行免费体检。

4.2实施“绿色通道工程”

坚持把接受农民工子女入学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教育经费预算,确保农民工子女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

4.3实施“五有关爱工程”

以开展“农村留守儿童部门联动教育、学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建设、模式创新、情感连线、健康促进”六大计划为抓手,全面形成“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家庭配合、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培养关爱机制,确保了留守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

4.4实施“解困帮扶工程”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不让一个老师因经济困难而弃教,建立解困助学专项基金。每年对家庭困难的教师给予帮扶和慰问,对因家庭困难而面临失学的学生给予救助。

5 校园文化的增值点

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每一个教师和学生成长,同样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此,应当以“花园、乐园、家园”为目标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要让校园中的花草树木、主题雕塑、艺术墙体、名人画像、名人警句等景观,熏陶学生思想,振奋学生精神,激励学生勇攀科学高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校园文化对师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校。让每一个孩子不分城乡、无论贫富,都能享受到公平、幸福的教育。必须落实好教育优先的发展战略,坚持育人为本,不断改革创新,努力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提升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在教育教学中关爱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发展的每一个方面,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长,全面发展,幸福成长。办出满足区域中心城市发展需求、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上一篇:论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下一篇:提高学生学习德育课兴趣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