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分层教学

时间:2022-08-21 11:10:14

浅析分层教学

【摘 要】高中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教师缺口增大,学生的两极分化程度也越来越大,多数学生基础差,欠帐多,素质低,智力水平、适应能力、学习动机和习惯都参差不齐。教育教学与学生的实际脱节。

【关键词】分层教学;依据;做法;要求

1 背景原因

随着高中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校高一教师缺口增大,而高一学生的两极分化程度也越来越大,多数学生基础差,欠帐多,素质低,智力水平、适应能力、学习动机和习惯都参差不齐。如果平行分班,教师的教学很难覆盖班内各个层次的学生。为了达到“教育公平”,教学目标就要“一刀切”,教学要求就要“齐步走”。 教育教学与学生的实际脱节。造成“优生”吃不饱,其思维得不到充分锻炼和发展,求知欲得不到满足,积极性受到影响,最终导致“尖子不尖”;中等生提不高;“吃力生”(差生)吃不了,欠帐多、基础差,对新知识听不懂跟不上,节节有欠帐,负积累越来越大,久而久之,丧失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差生越差”, 管理难度增大。

2 分层教学的依据:

现代差生观认为,优异的学习成绩是靠一点一滴的知识与技能的积累而成的,后进生的形成是学习过程中的缺陷积累过多所致。由于智力和信心的原因,后进生在学习上问题积累的愈多,知识与技能的误区就越大。原有的误差和新的失误混杂起来,就形成了较大的误差积累,甚至防碍继续学习的程度,就形成了后进生,也就产生了厌学等现象。这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的使命是每个人(无例外的)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怎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发展呢?首先是加强情感教育,去掉自卑,增强自信才能活泼起来。第二是强化分层意识,目标贴近实际,使学生在尝试成功中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机制。老师和家长对学生,因期望值太高而收不到理想的效果,于是给孩子过早地下了结论,埋怨孩子不可救药。使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严重受挫。我们应当因人而异,设计较为切合实际的目标,使他们在经常感受成功的愉悦情感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志向水平。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业中取得成功的体验,能增强自尊心,提高自信心,有利于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力求在学习上有新的突破。一般来说,一个人如果经常感受成功的体验,就会导致志向水平的提高,而这种志向又被再次的成功所强化,这一个成功就日益成为“自我鼓励”的基因。而经常感受失败的体验,则导致志向水平的降低,以致丧失学习信心,成功的教育是教育成功的前提。随着课程的增多和难度的加大,中差生队伍有扩大趋势,受教育群体的多层次、差异大,要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必须与之相适应。要想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进行有效合理的分层教学。

3 分层教学具体做法:

3.1 分班:对新入校学生根据中考等次,采取AB班的分层方式,把学生平均分成A班(优生多一些)和B班(差生多一些)。选取语数外教师每人带AB班各一个,理化生教师每人带AB班各两个,史地政教师每人带AB班各三个,以增强任课教师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感,以便按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用不同的评价手段进行检测,从而加强对比,感受变化。不同层次的班级组成后,分层制订教学目标,就成了提高学生成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不同梯度的教学方案(包括不同的目标、不同的练习、不同的检测试卷),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层次不同、要求不同的教学活动中各得其所,学有所长。

3.2 动态管理,不断流动:在不同层次的班级中,引进竞争机制,进行动态管理,不断调整流动。B班的同学通过努力,成绩有了进步,不仅及时通知家长,而且还要升调至A班;如果A班同学因努力不够,成绩下降而不适应A班的学习,将降至B班。这种做法的周期一般为每学期一次。为了使优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根据学生的意愿和个性智力特点我们又成立了特色班,配备了具有一定特长的教师任教,也同样进行动态管理。

3.3 分组教学:班级教学难以覆盖班内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课堂上的分层教学仍然是教师面对群体的一对多,对每个学生都施以及时有针对性的反馈纠正是不可能的,推行学生之间的分组帮教、争创全优组,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这一不足。分组帮教,以固定分组为主,按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性品质进行合理搭配,混编组,突出以优辅差、生管生、生教生。每组2—3名学习好、责任心强、有组织能力的骨干作为教师的助手,分组之后排位,注意层进性以达到“以好带差”和互相取长补短。这种做法,既有利于差生学习,也有利于团结学习,共同提高,班内各科学习情况,通过“小助手”或“疑难问题征答”迅速反馈给各类教师,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和辅导的重点。

3.4 完善激励机制: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立激励机制,每个同学除严格要求自己,根据个人的能力完成所在层次内的学习任务外,鼓励人人都要向高一层冲击,超量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的潜在水平转化成新的现有水平,促使其不断循环上升。我们设立了“个人达标率奖”、“提高幅度奖”、“超量完成任务奖”,对互助帮教小组设立了“最优小组奖”、“小组成绩进步奖”、“难题解答奖”;年终评优向最优组倾斜。让小组中的每一个人都与小组荣誉挂钩,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完成学生任务,共同提高。

4 对教师的要求:

一、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考虑如何以最合适的方式和教学方法,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二、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基础和兴趣等,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坚信没有“学不好的学生”。三、严格要求,抓好养成教育,强化班风和学风建设,适时地授学生以学法,启动每个学生“我要学习”的动力。四、做好学生评价和日常学习行为习惯的监督管理,重视过程,利用好结果。

总之,分层教学让基础差的学生备受鼓舞、重建自信,激励他们张扬个性、超越自我。对他们来说,情感的交流、自信心的获取,以及自主性的增强、创造品格的培养等等,远比考试成绩的提高更重要,也更可贵。任何一种办法或措施都有其两面性,我们的分层教学只是在摸索中前进,很不完善,希望能跟广大同仁们共同商讨研究。

参考文献:

[1] 唐卫海 刘希平著《教育心理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2] 陈孝彬主编 《教育管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李秉德主编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浅谈中学地理中的实用性教学 下一篇:提高德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