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经济法视角看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

时间:2022-07-18 09:34:42

立足经济法视角看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

【摘要】

惩罚性赔偿的出现一方面是为了给违法者以惩戒和警示,从而维护法律的权威,预防同类违法犯罪行为的再出现。另一方面则是出于补偿性质,即弥补由于违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在较长的时间里,惩罚性赔偿制度并不为大陆法系所认可,但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立法、司法和执法中广泛适用这一制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从经济法的视角,分析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法律领域存在的必要性。

【关键词】

经济法;视角;惩罚性赔偿;法律;必要性

一、惩罚性赔偿制度概述

惩罚性赔偿制度是相对于补偿性赔偿制度而言的一种处罚措施,是为惩罚和遏制被告的不法行为而判决被告应支付的一笔赔偿金,这种层面上的赔偿金包括剥夺性赔偿、多倍赔偿等,但不包括加重赔偿。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赔偿性、惩罚性和警示性。对比补偿性赔偿制度,其中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适用的目的和功能不一样、

二是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不一样、

三是赔偿范围不一样、

四是对于赔偿能否约定存在差异

二、惩罚性赔偿制度与经济法原则的契合

(一)二者在基本性质上存在相似性

在理论法学界,对惩罚性赔偿制度法律属性一直存在争议,无论是归属于公法领域还是司法领域,既有一定的合理性又有一定的冲突性,一方面从其惩罚性来看具有一定刑法的属性,这是明显的公法性质。而另一方面从其赔偿性和法律诉讼的角度来看,惩罚性赔偿往往是在民事诉讼中由私人提讼而适用的一种制度,所以它又具有私法救济的性质。在这一点上该种制度与经济法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经济法是国家公权力在社会经济无法通过自由化的市场行为进行自我有效调节时,通过公权力的介入来干预经济运行,修正经济领域的错误和违法行为,达到经济健康运转的目的。因此经济法既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公法也不属于私法,因此在性质归属这一点上二者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二)二者在适用目的上存在互通性

惩罚性赔偿制度在适用上主要是为了通过对一些行为较恶劣、影响较严重的违法行为进行惩罚和遏制,在补偿受害人的同时对违法行为构成警示作用,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公平正义。在经济社会,有许多的违法行为是无法进入刑法领域或者通过行政处罚的手段进行调节的,但这类行为又有着较为恶劣的影响,对社会和个人容易产生严重损害,这一点与经济法的适用有着共通之处,经济法以社会为立法本位,其目的在于维护社会整体的经济利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一点上来看,惩罚性赔偿制度与经济法之间在目的上拟合度非常高。

(三)二者在适用范围上存在共同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克服市场调节的失灵而制定经济法,通过行政干预来达到市场均衡的目的。在现实社会中,市场参与者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经常会做出有损其他参与者或者社会的事情,比如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比如恶意违约行为,再比如缔约过失行为等等,这类行为只有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构成犯罪而进入到刑法调节的领域。而事实上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大多数行为并不构成犯罪,无法适用于刑法,仅仅通过民事调节又无法很好的对这种行为形成威慑力。而惩罚性赔偿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它与经济法一样,对社会经济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可以迫使无效率的市场行为主动退出市场,同时鼓励合法行为和高效率的行为进入市场,从而达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三、惩罚性赔偿制度与我国经济立法

(一)可以适当扩大在立法领域的适用

目前,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在经济立法领域上的适用范围面还比较狭窄,主要体现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制度中,而且其适用主体局限于经营主体,对非经营性市场主体却不具有适应性,而现实中的交易行为并不仅仅是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惩罚性制度作用的发挥,最后在违法行为上也主要是针对恶性违法行为,对重大过失和不作为等形式缺乏调节能力。因此,在未来的立法中,不仅从法律覆盖面上应当扩大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范围,在更多的违法领域发挥其调节作用,在适用主体上也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适当进行扩展。最后在使用情节上也要扩大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以警醒行为人更主动的去规范自身行为。

(二)对赔偿数额可适当提高惩罚性

在惩罚性赔偿标准上,我国目前采取的是以消费侵害额度为基准,最高处以10倍的处罚,这10倍的额度看似很高,其实对消费者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消费者在面对企业过程中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而且消费者在维权的过程中需要举证、诉讼等,中间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经济损耗绝非10倍的处罚所能弥补的。尤其是在小额消费中,10倍的赔偿尚不足以弥补举证和诉讼过程中的成本,这在无形中降低了该项制度的威慑力。因此在未来的立法中,有必要扩大赔偿的基础额度,在基数的确定上不仅要包括受损的消费额,还应该包括诉讼过程中的全部费用,以此来加大对侵害者尤其是企业的惩罚和警示,并提高受害者维权的积极性。

(三)在改革中完善相应的诉讼制度

当前,惩罚性赔偿在适用上采取的是谁主张谁举证的办法,这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具有很大的限制,使得该项制度的惩罚性和警示性大打折扣。而且在许多的侵权中,才有受害人举证的方式对受害人来说有着很大的难度,甚至会发生二次损害,所以出于对弱势一方的保护,适当运用举证责任倒置的方式,不仅能够较好的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也能更好的对侵害者进行法律警示,保证市场经济的公平和正义。

四、结语

法律存在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惩罚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出现完全符合这一目的要求,尤其在经济领域这一制度有着更大的适用空间和更好的效果发挥,无论是对完善立法还是保障民众的合法权益而言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寒洁.经济法视野下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王真平.从经济法视角看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J].法治与社会,2013(05)

[3]龚忻.消费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

[4]朱明文.论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以消费领域为视角[D].南京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方颖(1985.12-),女,汉族,工作单位: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

上一篇:国家管辖范围之外海域生物多样性法律属性分析 下一篇:高校宿舍公寓化管理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