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意识培养

时间:2022-07-18 09:09:43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意识培养

摘 要: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是基础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化学课应进一步加强环保教育,在化学活动课上教师应采取丰富多彩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 环保教育 环保意识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与重视。发达国家曾经走过一段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刚刚起步,理应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尽量减少污染,走一条发展与治理同步、以预防为主的环保工作新道路。为此,我们必须大力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一、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中的重要地位

当前社会面临环境日益恶化、能源短缺、生态平衡被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环境保护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涉及许多学科的综合问题,其中许多与化学有关,而中学阶段的教育又是开展全程性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环节,对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化学教育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所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和物理、生物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学科。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和如何防治,等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化学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化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二、在化学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使整个社会对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有一个新的正确的理解和态度,使人们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激发人们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环境教育。

科学探究作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其在教学过程中是以化学实验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实验探究作为进行科学探究的有效方式和重要的学习内容,应为广大师生所重视。但是,由于进行化学实验活动本身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也容易造成污染情况,因此,如何通过“控污减排”教育,即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控制或减少学生做化学实验时产生的污染物,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实现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对学生今后学习化学和走上社会参加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学生刚学化学实验时是一张白纸,教师如果从一开始就抓好学生实验的常规教育,重视学生实验的养成教育,环境保护的意识就能深入学生心田。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一方面,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物为实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另一方面,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切实地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在做有毒性气体放出的实验时,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对实验结束后的试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污染,又可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3.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加强环境教育。

(1)通过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直接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例如:让学生通过测定水源的颜色(与自来水参照比较)浊度气味、pH值,了解简易测定水质污染的方法,进一步加深了解酸雨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从而认识到控制SO2、NO2等有害气体排放的重要性。

(2)举办专题报告会,阐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以及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等知识,着重介绍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和方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发展与治理同样并重的方针,让保护生态环境、防治“三废”污染在生产生活中得到真正落实。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如节水、节电、充分燃烧煤气、石油液化气等),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如电池回收、不乱到污水等),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如含磷洗衣粉、喷发胶等),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总之,利用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广大中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越性,为保护好我们的生活环境,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在未来几年、几十年都能快速健康发展,作出自己应尽的努力。

上一篇:有机波谱分析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物理教学障碍性研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