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说明对影像意义的构建

时间:2022-07-18 08:46:42

文字说明对影像意义的构建

尽管图画先于文字存在,但文字却超越图画在人类的文明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媒体变革的今天,受众日常生活中对电影、电视、电脑、网络、手机等视听结合媒体的依赖、眼见为实的信息需求,以及媒体工作职责的推动等,使得人类生活在进入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同时,视觉重心又由文字视觉折回到了影像视觉。

在新闻传播领域,影像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之一,日益受到重视,虽然受众可能更关注影像,但对文字说明作为影像新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认识也已形成共识,对影像新闻的定义也大多注重强调文字说明的必要性。例如,对新闻摄影的最新定义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瞬间形象摄取并辅以文字说明予以报道的传播形式”。

我们认为,影像新闻应该跳出传统的“影像”加“文字”的刻板模式,深入挖掘文字说明的深层价值,充分发挥文字说明对影像新闻意义构建的重要作用。

文字的特质

对于影像实证主义来说,文字说明的重要性可能会受到质疑。如果充分认识了文字和文字所记录的语言功能等问题,会使文字对影像新闻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语言(即有声语言,也就是狭义的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思维工具。语言和思维是两种独立的现象,但二者形影相随,不可分离。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辅交际工具,它是有声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在影像新闻里,文字的特质反映的就是语言的特质。影像新闻里的文字说明实质上是狭义语言在特定语境下的运用。作为一种表述实体,文字说明在多个层面都以二元形式构建,如能指和所指、直接意指和含蓄意指、系统和组合等。

文字说明应该包括图片说明和标题。例如一篇完整的摄影报道,应由图片和包括标题在内的文字说明组成,二者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但作用各不相同,图片给人以视觉形象,作用于受众的视觉,使人有眼见为实、身临其境之感,文字说明能使受众的思维明晰,帮助受众跳出画面,将受众的感受与报道者的认识融为一体,给读者提供更为完整、准确的信息。

文字说明的功能

在结构主义理论中,“话语”是经过组织的,有自己的规则。影像新闻中的文字说明作为“话语”是独立存在的客体或表述的本体,是构成影像作品的语言符号和编码体系。该表述实体有其独立的机制和性能。

满足受众对媒体新闻影像的本质诉求。许多媒体囿于对新闻价值的片面认识,一味追求视觉冲击力,标题可有可无,文字说明简陋,忽略了受众的新闻诉求。形象语言再丰富,也有不能完全表达事件的局限。以“毕其功于一瞬”的新闻图片为例,它提供的仅仅是人或物的外在形态,无法提供其作为新闻的基本信息――五个W,其新闻价值的实现要依赖于文字说明来完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与其把文字说明看做是图片的补充,倒不如把文字说明看做是唯一的、重要的平衡或者说保持影像新闻新闻性的协调手段。

深度诠释背景信息。交代了基本要素的文字说明了影像的新闻性,然而五个W所代表的基本信息和图片所展示的也仅仅是一个立体事件的单一切面,与相关因素的纵横关联会凸显该新闻事件的价值。因此,对于有些影像而言,对影像的理解和把握还需要背景信息、相关政策的支持。背景信息是我们透彻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因素,利用文字说明来深度诠释背景信息,挖掘影像的深刻内涵,可以避免文字说明对新闻影像深层意境展现的忽略现象。

标题和文字说明使我们迅速进入了事件的存在形式和情绪状态,使得影像不仅仅停留于事件层面,而且进行了再度拓展、开掘和提炼,进而丰富了影像内涵,完成了该表述实体的终端显示。

品评新闻事实。相对于事实本身的客观信息,评论对意义的发生和意义的导向更具阐释作用。新闻述评多见于文字报道,它是在陈述新闻事件的基础上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议的一种述评结合的新闻报道模式。对于影像新闻而言,影像呈现的是现象,本质是事实,文字的介入不仅可以使新闻事件更加清晰明了,还可以充分发挥对事件、影像的外展推理和评议。对于事实,如果影像流于罗列生活,那么我们也只能看到事实,而真理却存在于我们对事实的思考之中。

在影像新闻中,文字显示了它自身特有的精神――对抽象思维的演绎和记录。在受众那里,影像新闻由于有了文字而被提升至理性层面。我们从封闭感性的视觉图像到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定位完全由评议性文字完成,因此,受众不是存在和束缚于现象之中,而是超越图片并借助图片实现了对事件的洞察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现象到认识的关系问题。

影像与文字的关系

影像新闻既具有原始图画的直观性,也具有狭义语言的间接性,无论哪个元素,都在努力还原现象,挖掘本质。作为一种综合文本,影像新闻是现实在思想中的投射,也是思想对现实的重建。在影像新闻中,影像不是孤立的符号,文字说明作为重要的实体在参与意义表述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认为,影像与文字说明的关系不是图文的简单加合或者对立博弈,而是一种整合关系,二者是在互相生成中重新分布形成一种秩序和规则。如果立足于文字内容、文字视觉效果以及文字与影像的关联角度,我们应该建立这样一种观点:新闻影像的意义构建源于文字说明与影像的整合,而不是二者的加合,是互相生成的关系,通过文字对影像内容的补充,在受众那里达到观点大于文字、大于影像的效果。对一般受众而言,影像新闻图文结合的报道形式使之对受众发挥的作用要超过文字新闻。受众通过对影像新闻的呈现方式进入意义阐释和意向性分析等显现在意识构成中的深层问题。

从受众角度看,信息的获得可以通过解析来实现,也可以以印象或感受等综合方式获得,不管侧重何种途径,一般都要经历一个从图到文,又从文到图的过程。从图到文重点在于对新闻要素、背景知识、影像主题的诉求,从文到图则是在明确事件全景的前提下对影像的再认识。这样看来,受众的一次读图旨在寻求对影像要素的破解,二次读图则致力于寻求影像意义的落实,要素破解和意义落实的重任则由文字说明来完成,因此,对影像新闻的信息把握是在理性和感性的交织中实现的。图片新闻如此,影像新闻亦如此。

有人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文字和影像哪个更重要?很多人会认为影像更重要。如果仔细分析这一问题,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伪问题,如同问吃饭、呼吸、睡觉哪个更重要一样。而认为影像更重要的人大多是一种影像实证主义者,其出发点大多应该是源于新闻要眼见为实的心理和受众在接收信息时影像优先的习惯。我们认为,文字和影像同等重要,各有所长,厚此薄彼对影像新闻的传播极为不利。因此,本文虽是探讨文字说明对新闻影像意义的构建问题,但也不是要把影像变成文字的插图,把文字说明的作用扩大化、绝对化,而是认为在满足受众对媒体新闻影像的本质诉求层面,文字说明似乎更能发挥作用。

尽管新闻影像是人类的记忆,但无论影像多么逼真地记录了现实,也不能因此等同于现实,因为摄影从取景构图时“编码”就已经开始,摄影主体在将三维的现实生活平面化、凝固化,将自在之物化为为我之物的同时,也把自己的思想和意义注入其中,更确切地说,影像与现实之间只存在相似关系,影像和现实之间的不平衡永远存在。然而,虽然文字的介入也不能完全复制现实,但这种影像和现实的不平衡可以由文字说明来协调。文字可以丰富影像内涵,凸显影像价值,影像则也不仅仅成为实证,画面呈现由于有了文字说明的导引而在综合感观和细节释放、事件评议等方面得到了强化。

我们的研究视点是文字说明,但我们不是解构影像新闻,而是寻求影像新闻的自我构建,其基本理念是“关系”。影像新闻是一种综合性语言生存,它通过视觉形象和文字说明来完成事件的信息转换和意义创造。文字说明作为一种手段和实体,在展现事件现实、开掘事件意义、表达主题思想等方面显示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什么样的文字说明对影像的意义构建有益,是我们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视听语言》教学中的语言本体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7412);哈尔滨师范大学省部级重点预研项目“新时期中国摄影艺术研究”]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新闻系)

编校:张红玲

上一篇:《华豫之门》的成功与启示 下一篇:华语影视作品中记者角色形象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