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豫之门》的成功与启示

时间:2022-09-27 06:47:32

《华豫之门》的成功与启示

《华豫之门》化蛹为碟寻突变

《华豫之门》是2004年1月借河南卫视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益智类节目,以“古今文化寻根,打开华豫之门”为节目宗旨,试图“在文化解析中发现河南,在谈古论今中塑造河南”,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人文视角,为人们开启了一扇了解中原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窗口。

但是,任何一个电视节目要想可持续发展,形成知名品牌,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华豫之门》也是如此。2006年5月《华豫之门》推出收藏版,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藏品、展示藏品的平台。2008年10月,《华豫之门》又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全新改版。节目定位“展现收藏百态,体现人文关怀”,并通过民间宝物的发现与整理,打造荧屏上的“河南博物院”,荧屏上的“中国历史文化博物馆”①,这次改版邀请了国内著名的鉴定专家和市场专家,设置了海选环节,对于广大藏友的藏品现场点评、估价,而且每期评出6件优秀藏品登上珍宝台。节目改版后一下子吸引了广大观众,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每一期节目播出后,栏目组都能接到上千个要求参与节目的热线电话。每两周举行一次的鉴宝活动,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群众参与。这些人员60%来自外省,其中也有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国友人;新浪、酷六、暴风影音等多家国内网站与栏目联系要求合作;《华豫之门》开播5年来,有数万名群众参与了栏目组织的文化活动;包括电视剧在内的全国同时段节目收视率排名中,《华豫之门》稳居全国同时段电视节目第4~6位。

2009年《华豫之门》还发起了“收藏中国”大型文化公益活动,它以“认识身边的藏品,珍藏民族的记忆”为主题,得到了中国网、中国文物网、搜狐网、新浪网等国内近20家媒体的鼎力支持。2009年6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启动,为期4个多月,遍及杭州、西安、天津、福州、昆明等省会城市,此次活动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仅杭州的第一站,就吸引了众多前来鉴定藏品的收藏爱好者。7位鉴定专家当天共鉴定藏品600多件,鉴定收入共计6.66万元,全部捐献给中国红十字会浙江省分会。

按照索福瑞全国35城市数据,《华豫之门》2009年1月至5月的平均市场份额为0.987%,曾两度冲进全国卫视同时段排名的前三名,在众多的同类栏目中有了自己的地位与影响。②目前,《华豫之门》已经成为河南电视台的名牌栏目之一。

《华豫之门》为何能够成功

《华豫之门》能在全国众多的电视鉴宝栏目中脱颖而出,产生巨大的社会反响,自有其内在的原因。

第一,以文化大省作为根基,放眼全国。电视鉴宝节目必须依靠本地的文化资源,如果当地的文化资源少,文化资源没有特点,办节目的成本就会增加,同时节目也缺少可持续性。《华豫之门》之所以能做起来,而且做得越来越火,主要是依托河南深厚而庞大的文化资源。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地下文物、馆藏文物、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众多的文化资源是电视节目无尽的宝藏。当然,要想让一个电视栏目产生较大的影响,还必须要有广阔的视野。《华豫之门》开门办节目,不仅扎根河南,而且放眼全国,吸引全国的藏友参与。大型系列活动《收藏中国》涉及诸多城市,影响波及全国。

第二,贴近百姓文化需求,坚持正确的导向。一个电视节目能不能火起来,关键在编导的构思、策划、创意是否能够触动观众的神经,是否符合观众的文化需求。收藏类节目这几年能火起来,就在于其满足了人们“盛世收藏”的心理。一方面可以作为投资,具有巨大的增值空间;另一方面人们在欣赏文物、古玩、艺术品时,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这是一种审美享受。《华豫之门》之所以能够与众不同,就在于观众能够看到全国顶尖级专家的点评,增长了不少收藏知识,而且对每一件藏品的市场价值都有清晰的评估。《华豫之门》始终以精品为上、以品位为上、以文化为上,每期入选的藏品都有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特色,这对观众来说是一种健康的价值引领。

第三,以海选为卖点,节目始终充满悬念。好的内容必须有好的形式。有时候一个好的形式往往能使一个节目起死回生。《华豫之门》之所以能一下子火起来,与改版时运用“海选”这一形式有很大关系。以往的收藏节目之所以激不起大家的兴趣,就在于节目高高在上,只是几个专家的点评,而没有大众的广泛参与,没有大众与专家的互动。《华豫之门》的“海选”,使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亮出自己的藏品,都有机会与国内顶尖级的专家面对面交流。藏品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藏品到底有什么样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藏品的市场价值如何,最后能不能登上珍宝台?这些问题只有到了节目结束才会有答案。因此,节目始终充满张力、充满悬念。当然,整个过程也充满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互动性。人们在紧张中有轻松,在学习中有陶冶,在参与中有提升,在互动中有收获。

《华豫之门》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目前,电视鉴宝类节目的确不少,但真正产生影响做出个性的不多。其主要原因:一是定位不准,以为找几个所谓的专家,有几件东西就能做收藏节目。不知道这样的节目到底应该给谁看,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因此,许多节目杂乱无章,始终没有一个中心、没有一个主题。二是过于功利。很多收藏节目不是定位于传播文化,而是片面迎合一部分观众的投机心理。节目里很少有知识,而更多的是铜臭气。有的甚至故意请一些所谓的“专家”抬高价格,把普通的说成珍贵的,一件普通的东西,动不动就是几万、几十万或上百万元。三是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目前国内电视鉴宝类栏目达50多种,大都遵循着主持人、藏品鉴定专家、收藏者这“三点一线”的模式,尽管栏目名称各不相同,但内容大同小异,虽个别寻求形式上的突破,但变化不大,单一呆板的节目内容会让观众慢慢丧失收看节目的兴趣和耐心,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观众便会逐渐远离此类节目。

鉴于目前收藏类节目的乱象,《华豫之门》成功的经验则给收藏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启示。

走个性化的发展道路。电视鉴宝节目要避免同质化,最根本的途径是栏目要有自己的创意、自己的思路、自己的形式和自己的个性。“与全国同类节目相比,《华豫之门》打破了常见的嘉宾谈话鉴宝模式,引入了海选概念,让平民化的参与形式形成了节目的良性互动,这种打开大门办电视、大众藏友广泛参与的形式,不仅把小众的收藏节目办成了高关注度的大众文化活动,有效拉动了收视率,更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让节目实现了‘引导收藏、传承文化、服务藏友、品味艺术’的初衷。”③

体现正确的价值导向。《华豫之门》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它倡导的是“展示收藏百态,体现人文关怀”,节目所关注的不仅是简单的器物,而且还有丰富多彩的人生、曲折动人的故事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专家的点评,首要的是器物本身所蕴涵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其次才是它的市场价值。因此,对于收藏类节目来说,藏品的市场价格固然重要,但是藏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更重要。因此,收藏节目不是引导观众去“捡漏”,而是培养大家持有一种理性的态度、一种人生的心境和一种对于美的追求的情怀。

找寻现代时尚的表达方式。收藏节目作为历史与现代的话语桥梁,它一定要贴近时代,融入现代生活。因此,对于历史文物的解说,不能按照过去的专业话语方式表达,而应开辟一种新的大众话语方式。《华豫之门》以“知识、趣味、时尚”为构成元素,通过故事化和情感化的处理,实现了抽象文化的形象表达和厚重文化的轻松表达。因此,对于其他电视收藏类节目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它告诉我们:一定要让静止的变成灵动的、过去的变成现在的、传统的变成时尚的,只有让今天的人了解它、欣赏它、热爱它,历史文化才能变成我们的血脉、生命和情怀,电视媒体才能达到传承文化、延续记忆、提高素质、激发创造力的目的。

注 释:

①高鸿:《如何看待电视鉴宝类节目:对话〈华豫之门・收藏中国〉制片人田雷》,《中国文物报》,2009年9月9日,第3版。

②赵昱、周耀武:《“华豫之门”的辩证思考与实践》,《现代传播》,2009(5)。

③陈琨:《〈华豫之门〉的创新与成长》,《市场观察》,2009(5)。

(作者为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

编校:张红玲

上一篇:新媒介环境与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 下一篇:文字说明对影像意义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