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现场,强词夺理又何妨?

时间:2022-07-18 03:13:57

面试现场,强词夺理又何妨?

许多普通大学“出身”的毕业生,面对招聘方挑剔的目光乃至傲慢的态度,只能无奈地选择黯然退场,怪罪自己的学校名气不够响、学历不够硬。然而,同样的学历背景,同样的公司职位,有的人可以顺利通过,有的人却吃了闭门羹。这是为什么?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求职中技巧也十分重要。

咄咄逼人的问询语气、阴气森森的问询陷阱、现实残酷的“死亡通牒”,是众多普通大学毕业生们在求职路上必经的坎坷。在这种情况下,与其甘拜下风,坐等机会流失,莫不如与招聘方“强词夺理”地争论一番。

笔者认为,“强词夺理”虽是一种冒险的应聘方式,但也是一种积极的求职态度。如果运用得当,胜利也许就在眼前。

1.见招拆招VS陷阱泥沼

镜头一:

走进深圳这家28层的高科技公司大厦,看到五星级酒店一样富丽堂皇的办公场所,王志彬已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然而,接下来的面试却令他颇感意外。招聘官说:“作为IT行业,我们需要的是一流人才,许多能力一般、体质一般的职工,都被淘汰掉了,您能否接受这样的结局?”王志彬发现对方在给自己挖陷阱,稍停片刻后,他从容地说:“优胜劣汰是生存竞争的基本法则,职场中大浪淘沙也是正常现象。如果我有幸得到这个工作机会,我将以足够的实力和努力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您是否愿意接受这样一名出色的员工?”

招聘官一计不成,再出一招:“你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十分优秀,大多只是中等水平,这说明你只是一个中等生而已,中等人才和我们需要的一流人才相差太大,你说是吗?”有了第一回合的应对,王志彬此次显得从容不迫:“不错,我的许多成绩都是中等水平,但这并不能判定我只是一名中等人才。您可以看到,我大学四年曾经担任过三年学生干部,参加过两个暑假的社会实践,在学校的网页制作大赛、演讲大赛、舞蹈比赛中都有获奖证书,我想,这样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比起单单学习成绩优秀的人才更适合贵公司的需要吧?”

两招之后,招聘官再布陷阱:“从你的履历来看,你的家庭状况比较殷实,你的求学经历也比较顺利,没有应对挫折的能力似乎对你应对工作中的坎坷很不利啊!”王志彬底气十足地说:“与众多学费都交不起的同学相比,我的确是幸运的。但正如您说的,如果我沉溺于这种幸运中,就可能会失去与挫折抗衡的能力,这种幸运甚至最终会成为一种不幸。正因为我看到这一点,所以我十分注重自己开拓能力的培养,在两个暑假的社会实践中,我做过推销、活动策划等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我想,这些经历将帮助我从容应对未来工作上的坎坷。”

职场圣经:招聘官针对求职者王志彬能力一般、成绩中流、社会经验缺乏等布下了一个又一个“陷阱”,如果王志彬无法应对,则自然被淘汰出局。然而,王志彬却能见招拆招,绕过陷阱泥沼,进而张扬自身优势,打消了对方的怀疑,应该称得上是一场面试的成功典范。面试中招聘官布下陷阱泥沼,旨在考验应聘者的应变能力,也是求职者征战职场的基本能力之一,求职者切忌顺着招聘官布下的陷阱往下走,而应该迅速发现并跳出陷阱,争取每一句回答都能为自己加分添彩,如此才有希望取得登堂入室的门票。

2.针锋相对VS咄咄逼人

镜头二:北京一家行业报纸的招聘现场,蜂拥了数百名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刘刚是北京一家三流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北大、清华等名校耀眼的光环中,“三等公民”的感觉让刘刚十分不爽,但昂扬的斗志促使他来到了这家报社的招聘席旁。

“我们需要名牌,你的学校不是名牌。”这种咄咄逼人极容易刺饬应聘者自尊心的“招聘辞令”,刘刚已不是第一次听到了,因此他显得从容不迫,答道:“北大是名牌吧?但不一样培养出陆步轩这样的屠夫吗?功盖千秋,但您记得他毕业于哪所著名大学吗?比尔・盖茨也是光彩照人,但好像没有毕业于哈佛大学。这只能说明一个真理:一流大学可以培养出三流人才,三流大学也可以培养出一流的人才。”一个回合下来,刘刚信心十足。

“但你的专业和我们的职位并不对口。”步步紧逼,招聘者拿出了杀手锏,这往往是招聘方拒绝应聘者的又一法宝。刘刚自然明白,于是他答道:“据说,21世纪最抢手的就是复合型人才,而外行的灵感也许会超过内行,因为他们没有思维定势,没有条条框框。我个人认为,对于一家报社而言,重要的不是记者的专业,而是记者的能力,我做过三年的校报记者,四本杂志的特约撰稿人,发表过近百篇稿件,就是和新闻专业毕业生相比,也差不到哪里去吧?”刘刚顺势将自己发表的作品打开呈给招聘主管。这一回合,刘刚再胜一筹。

职场圣经:咄咄逼人的“激将法”是面试考官用来淘汰应考者的惯用手法。招聘官往往喜欢在提问时用怀疑、尖锐、咄咄逼人的眼神逼视对方,妄图率先攻克对方的心理防线使其步步溃退,然后冷不防用一个很不友好乃至不礼貌的诘问激怒对方。面对这种咄咄逼人的发问,作为应聘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无论如何不要被“激怒”,如果你被“激怒”了,那么也就提前结束了这场面试。若应聘者自感底气不足,仿佛心中有鬼,回答时结结巴巴,则直接掉进了对方所设的圈套。遇到这种情况,应聘者首先要头脑冷静,不必气恼,要明白对方只不过在“例行公事”,妄图出奇制胜而已,心中不妨默念一句“小样儿,看谁赛过谁”,以消除心理上的刺激,然后吸足底气,与对方据理力争,使对方心悦诚服,方是最佳对策。

3.穷追猛打VS“死亡通牒”

镜头三:三月的最后一天,张羚的天空瞬间晴转多云:经过层层考试,原以为去海尔集团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没想到等来的竟是一个拒绝电话,最后问及原因时,对方说已经有了更加合适的人选。后来经自己的“卧底”师兄透漏,张羚才知道自己输给了一位南开大学的女生,与张羚相比,她更灵活,更耐人品味。张羚虽然没有像上次差一点失去实习机会那样大哭一场,但心里却更加难过。毕竟,这个家喻户晓的跨国品牌曾经令她仰慕已久,并且她曾经那么接近它,转眼间就失去了,如何让人接受?“死亡通牒”都已经下来了,不认输又能怎样?张羚却不!她找出从招聘官那里讨来的名片,按照上面提供的E-mail地址,一封接一封地发出自己的“骚扰”信,不过每一封信件,张羚都用很淑女的礼节表达自己坚决的期望,五六封信过后,招聘官问张羚:“不是已经告诉你结果了吗?”张羚说:“那个机会已经过去,我在寻找下一个机会。”招聘官再次给了张羚一个机会,但不幸的是,张羚再次败走麦城,输给了一位博士。再次面对“死亡通牒”的张羚,没有了先前的难过,却依然不甘心认输,采取穷追猛打的方式,继续“骚扰”招聘官,再次写信将她渴望进入海尔的心情达了一番。招聘官此时再次问张羚:“两次机会,你都没有成功,你还有希望吗?”张羚十分坚定地用英语回答了一句:“Wllellg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最后,在经历了又一次面试之后,张羚很幸运地踏进了她梦寐以求的海尔。招聘官十分动情地说:“你喋喋不休的‘骚扰’,彻底打动了我。其实,海尔又何尝不需要一位执著于自己理想的员工呢?在海尔集团这个大家庭里,安排这样一个成绩出色而且如此执著的员工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听到这些,张羚喜极而泣。

职场圣经:尽管这种“穷追猛打”的执著带有许多冒险的成分,有时甚至会弄巧成拙惹恼个别招聘官,但不可否认,许多职场中人的确是通过这种模式,使“死亡通牒”变成了“录用通知”。因此,当你理性地认为自己的硬件已经和想要的职位基本相当时,此时,决定你职场命运的因素,也许变得越来越复杂,但如果你能恰当地表达你的执著、你的渴望、你的努力,必然会天道酬勤。正如张羚所谈到的一句古训“有志者,事竟成”!越过千山万水后,或许你终会迎来“柳暗花明”的“又一村”。

上一篇:荷兰人的“咖啡时间” 下一篇:活得让人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