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生管理综合素质 培养优质人才

时间:2022-07-18 12:56:32

创新学生管理综合素质 培养优质人才

【摘 要】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态度好 知识性技能强”的实用型人才为宗旨的高职院校,成立十一年以来,紧跟时代步伐,立足于新时期的视角,围绕社会健康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在以“忠诚、积极、负责”为要素的态度教育指导下,以学风建设为重点,以服务学生为基础,遵循教育规律,创新工作方法,规范服务管理,推动学院学生工作稳步发展。

【关键词】生物科技 “立德树人” “三情”、“三爱”

一、以“立德树人”为使命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十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当前正在不断推进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非常强调“接地气”,触及根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作风,而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群众”在哪里呢?“群众”就在眼前即我们朝夕相处的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在校健康成长,毕业离校为社会所用,是高校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作为一所高职院校,我们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以学生为本。

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培养学生?是我们时刻要面临的课题,随着社会的与时俱进,对学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当今大学生年龄上已经成年,但思想和心智尚不成熟。高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训练营,更是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阵地,这一阵地要求我们不仅要守住人,更要守住“风气”,为学生传授“修身立德”的道理,先“浴德”再“修业”,先做对人,再做成事,积极传递正能量。

为此,我院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唱响校园文化这一主旋律,将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体会“德”的重要性。以主题团日为载体,让学生在“讲”中倡导美德;以实践创新为动力,让学生在“做”中践行美德;以典型培植为抓手,让学生在“树”中弘扬美德。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我们的学生常怀美德之心,常行美德之事,常扬美德之风,长做美德之事,进一步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构建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以“态度教育”为核心 融会贯通“三情”、“三爱”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抑或家长,每个人都是基于有效且合理的策略选择在尽心尽力地坚守职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然而,身为教育这一链条中有限的这一环,每个人所肩负的责任也变得有限起来,当问题出现时,关注的焦点往往集中在“这样有效吗”、“合理吗”,在这样一种制度设计的轨道中平滑运转,少有对破绽的关注与深究。我们从本源出发,真正的教育是什么?是人对人的深刻影响,教师教人以行教、以身教、以己教,教师身体力行,师生方可亲密无间地生活学习在一起。我们倡导“三情”(师生情 母校情 同窗情)首先提及的便是“师生情”。只有如此,方有“尊师重道”,方有“敬业乐群”。有了“师生情”,自然能够凝聚生成“母校情”和“同窗情”。“三情”形成,“三爱”(爱校 爱己 爱专业)自成。如果我们设身处地、真诚体察,将教育教学视为人生中一种生命延续的体现,而并非仅仅是所谓的规章制度。理性并非是牢笼,更无法将人的思想禁锢,我们的教育要看到的是性情生动、禀赋各异的人。

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提倡“态度”教育,将以“忠诚、积极、负责”为要素的态度教育贯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工作中。“态度”是一所学校办学思想的灵魂所在,也是学校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和方向、校园文化和学风建设的综合体现,更是学校向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在职业教育风生水起的时代,我们从人性的本身出发,回归人性中最纯真的那种“真善美”。教育不是过山车,它需要的是一种实在,需要能够将优秀的品质得以传承,将优良的作风得以发扬。在

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我院坚持以情育人,用情感人,以此增强全体学生的主人翁情结,树立并落实“态度育人”的科学理念和要求,建设和谐校园,切实提升学生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三、以“日常管理”为抓手 创建优良校风

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切实加强了学生日常管理,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

我院学生工作模式是:以学院办学理念为指导,以态度培养为特色,立足学生成长成材这“一条主线”,实施学风建设、文明修身、人文关爱“三个工程”建设,依托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团文化“三个文化载体”推动校园文化繁荣发展,办好心理健康、勤工助学、学生公寓“三个中心”服务广大师生,强化学生测评和学生工作考核,“二项保障机制”抓好队伍建设,努力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实施“三风”、“四率”、“五文明”建设,以“三风”建设为重点,促进校风的形成,以“四率”管理为切入点,教育教学秩序稳步推进,以“五文明”教育为德育工作目标。将公寓日常“四个第一时间”(第一时间记录,第一时间汇总,第一时间通告,第一时间反馈。)作为常态化工作常抓不懈,每周统计通报“四率”情况、严格早操、上课、晚自习出勤率和晚间归寝率。规范开学初和节假日前后的听查课工作,引导好学生的行为举止,学生上课出勤率连续六年平均99.17%,2013年平均99.15%,通过实施“四个第一时间”学生晚归寝率有所提升,全年平均99.22%。

坚持做好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评审、发放工作,以及各项评优选先工作。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不折不扣地执行政策,畅通信息渠道,接受监督,让广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切实感受到学院的清正廉明与关爱,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温暖,在各项评奖评优活动中,营造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

四、扎实开展安全维稳工作,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我院高度重视维稳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思想,把学院安全稳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不断完善充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建立了事故及时报告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安全预警机制,建立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对涉及学校安全的各项工作,都做到了有章可循。重视突发事件处置和矛盾隐患化解,做好自然灾害相关援助工作,高度重视做好敏感工作节点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尤其关注“五・四”、“六・四”、毕业生离校、“九・一八”和国家重要会议召开期间维稳工作,进一步完善了24小时值班制度和“零报告”制度,明确值班职责,辅导员、班主任发挥了各系各班的联络员作用,加强沟通和联系,系部实行思想动态周报制,各班实行日报制,通过多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理国,未发生一起学生参与非法集会等激进行为,维护安全稳定工作得以充分落实。

日常管理中,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通过心理危机预警与援助工作关心学生心理动态,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对疑似存在心理障碍学生及时进行交流和沟通,并严格做到保密,化解学生心中困惑,帮助学生尽快走出阴影,重建阳关健康快乐生活。

五、以“注重内涵”为目标 丰富校园文化

高校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教育的目标、功能定位及其走向。作为一所以技能与实践为依托的高职院校。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利用现有资源,并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我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六、围绕创新传承载体 实施精品工程

校园文化具有教育、示范、导向、凝聚、熏陶等多方面的功能。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始建于2003年,由原黑龙江省水产学校和黑龙江省北安农业学校合并而成。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践为依托,伴随着“培养态度好 知识新 技能强的实用人才”的办学理念不断成长壮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挖掘学校办学历史和文化内涵,提炼和培养具有育人特色的各种活动,积极与企业对接,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潜力,通过办学实践的深化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办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注重内涵质量建设,紧贴社会实际需求,在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优质服务中提升学院品牌。我院制药、食品等专业,多次与省内知名企业联合举行既有专业特色又富有文化气息的文娱活动,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良好对接。企业在活动中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学生也可以在互动中充分展示自身的才华。同时,为我院订单培养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此外,我院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的技能型竞赛,参赛学生多次在全省乃至全国取得优异成绩,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七、精彩校园活动 提升文化品位

为丰富同学的业余文化生活,我院团委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各类活动,极大地活跃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院坚持德育活动经常化,通过点面结合、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结合、校内与校外配合、创建与评比结合等组织形式,开展特色活动。在纵向发展上注重传统优势的继承。例如:校园文化节、公寓文化节、纪念“12.9”大型文艺汇演、迎新文艺汇演、毕业典礼、地球熄灯一小时、校园舞蹈大赛、共青团员风采比赛、校园篮球赛、社团主题文艺演出、首周教育、主题团日活动、学习雷锋活动日、“诚信考试”、“5.25”大学生心理健康系列活动以及爱心无偿献血等活动,已经成为了每年的常规性活动,在保留经典活动原有优质风貌的同时,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与此同时,在横向发展中注重独特个性的培植,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与时俱进,随时开展能够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形成富有个性的办学风格,使学院不断走向特色发展、内涵建设之路,形成底蕴丰厚的育人氛围。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常态化工作,也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为了国家的需要,为了社会的满意,我院将不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社会输送优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祖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继续扎实推进学生工作,稳步提升办学质量,为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上一篇:感受美国校园浓郁的学术氛围思考创新人才切实... 下一篇:农村“留守学生”心理特点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