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名家旧藏专场抢眼

时间:2022-07-18 11:34:53

海上名家旧藏专场抢眼

重温“海上旧梦”

即将于7月31日举行的上海崇源八周年系列大拍中,“海上旧梦”专场无疑将再掀海派收藏的新高潮。在今年的“海上旧梦”专场拍卖中,一批深藏几十年的拍品得以与买家见面,包括丁福保家族旧藏及沈仲威旧藏等。

以行医为业的丁福保、丁惠康父子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可谓享誉申城。丁福保一生收藏丰富,以古钱与古籍为重。丁惠康继承了父亲对于收藏的兴趣。1939年春,他联合时任上海美专校长的刘海粟,在已是“孤岛”的上海发起中国历代书画展。为了彰显对于中国文化的尊重,丁惠康一次购买了刘海粟的十幅绘画,此次在海上旧梦专场出现的刘海粟1936年所做油画《风景》便是其中之一。丁惠康收藏的古代陶瓷曾经印有一部目录,名为《华瓷》,此次上拍的明永乐青花瓜瓞纹盘、清乾隆孔雀绿釉浮雕花卉纹梅瓶和清康熙茄皮紫暗花云龙纹盘等,均为丁惠康丰厚收藏的重要佐证。

曾在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的沈宗威,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解放后,沈宗威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辑。与画家谢稚柳、书画家潘伯鹰志同道合,并在同一办公室办公。沈宗威经纶满腹,一生任劳任怨。他所遗留下来的名人尺牍、翰墨都含蕴着很深的文化素质和特殊的意义,堪称近代上海的古籍泰斗。

拍场屡现佳绩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商贾云集,在实业之余,许多人兼为海上重要收藏家。盖“物常聚于所好,而常得于有力之强”的缘故,实业背景的收藏家见到名迹佳作,必当重金搜求。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实业家在收藏上一掷千金的豪举,正是他们纯正而精雅的文人品味。他们在教育背景、事业生意、生活习惯上都是中西合璧,但唯独在收藏品味上却是承文人收藏之大雅之衣钵。

在今年的春拍市场上,中国嘉德推出的“翦淞阁――文房清供”专场以100%的佳绩令拍场瞩目。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拍品以民初上海鉴赏大家龚心钊旧藏古器珍品为主轴。龚心钊文物收藏的最大特色,在于其精致考究、古朴典雅的包装。无论是书画或各类文玩精品,外盛以瘿木盒、紫檀盒或红木盒,取精致的织锦包面,用柔软的丝绢为卧囊,盒内贴有多方藏印的印文,并附有亲笔撰写的各式标签、题识的纸笺,盒外又贴有龚氏手书品名的题签。而在今年北京诚轩的拍卖会上,龚心钊旧藏的清康熙?郎窑红釉水盂,估价8万至16万元,成交价达到了24.64万元。

综观近年来的拍卖市场上,能够拍出天价的藏品,或多或少地都与海上收藏家有着关联。在2009年的拍卖会上,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手卷拍出了1.008亿元,清代乾隆缂丝御笔墨云室记手卷拍出了1792万元,这两件品都是来自海上著名收藏家谭敬先生的旧藏。至于庞莱臣、张葱玉、吴湖帆等海上著名收藏家的藏品,更是已经成为了各大拍卖行的“金字招牌”。

专场值得关注

相比于分散在各大拍卖会上的零星拍品,来自海上藏家的专场拍卖,更值得关注。这些专场拍卖,不仅给藏家提供了淘金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拍卖图录,实际上是给藏家提供了“标准器”的参考。提起海上收藏家,就不能不提仇炎之,他是上个世纪40年代初上海滩有名的收藏大家,尤其擅长对陶瓷的鉴定。年过半百后的仇焱之,曾自选藏品123件,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佳士得拍卖行举办过一场鲜为人知的专拍会,虽拍品数量与品质皆不敌其身故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那三场藏品精华倾囊而出的大拍,然其中亦不乏世界博物馆级名品。

在其去世之后,苏富比拍卖行于1980、1981年举办的三场“太仓仇氏抗希斋曾藏珍品”专场拍卖,“明清瓷器”专拍,成交率100%,总成交价高达4074.2万港元,平均每件瓷器成交价23.28万港元,特别是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成交价高达480万港元。

上一篇:晚清重臣书法拍场受宠 下一篇:理财产品市场将因政策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