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寓教于乐

时间:2022-07-18 10:09:47

体育教学中的寓教于乐

目前,快乐教育不断被运用到学校教学中,这对传统的学校教学模式产生强烈的冲击。因此,把“寓教于乐”思想融进学校体育教学中是目前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它强调快乐的学习情绪贯穿教学过程,以达到让学生热爱体育,发展个性,形成积极乐观与向上态度。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采用有效的、积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必要强化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能力发展的氛围,才能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主动学习和愉快的发展。

“教”即是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乐”即是受教育者在当时的心情、兴趣、情景等;“寓教于乐”就是教师把要传授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要在受教育在心情愉快中进行教育传授,达到教师教学效果。教育学和心理学普遍认为:在体育教学中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和练习的兴趣。学生在体育课中获得快乐,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喜欢和乐于学习、练习,使体育兴趣不断得到加强、巩固,并能使学生对体育运动和体育课产生持久和深远的影响。在我多年的体育教学中深知,体育课只因为在室外上,貌似很乐。然而如何达到“乐——学——汗——会”这四个字,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我便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探索,觉得以下几种方法颇有成效。

一、游戏法

游戏具有情节性、趣味性、竞争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游戏是他们最为喜欢的一种活动,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法”,可使学生在竞争、欢愉中锻炼身体。例如,在教学跳高时,我穿插了“看谁跳得高”这个游戏,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4队,成纵队站在起跳线后,在起跳前拉五道高低不同的橡皮筋,各队排头按规定的方法依次跳过像皮筋,全部跳过得5分,每触及橡皮筋一次扣一分。排头跳过后第二人开始跳,如此依次进行,以得分多的队为胜,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完成了练习的基本要求。

二、口诀法

使用口诀法教学,学生喜欢听,容易懂,记得牢,用得上,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动作要领。例如,学习单脚连续跳的动作时,教学生口诀:“小鸭一只脚,快快向前跑,不得放下脚,否则学鸭叫。”学习篮球传接球时,可教学生口诀:“接球迎,传球送,身后协调腕放松”。

三、情境法

教师用故事性的语言,优美生动的图画,引导学生进入某种情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例如:在教学武术组合动作时,我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安排为一次“郊游”活动,用启发式的故事性的语言讲解整个“郊游”过程。“郊游”开始(下达任务)——出发途中(身体准备,活跃情绪,设计“平地骑车”、“划船过河”、“穿过树林”、“钻过山洞”、“爬上陡坡”等游戏)——达到目的地的活动(掌握两基发展个性)——返校途中(放松鼓励),体现出较多的内容,层次清楚,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很有兴趣,并很快掌握了动作要领。

四、音乐、舞蹈法

音乐具有欣赏性,舞蹈寓于表现力,在体育教师中采用音乐、舞蹈法,学生会感到兴趣盎然,对发展学生美的情操和锻炼身体都有重要意义。例如,在体育课的结束部分。让学生听着轻松的音乐,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学生就会愉快地,不知不觉地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放松肌肉,逐渐恢复到相对的安静状态。

五、练习多样化

总是机械地重复练习一个动作,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多样的练习法,使学生觉得新颖有趣,教学效果会截然不同。例如,在教学投掷时,我们在教会学生基本动作后,可再采用打沙包,投纸飞机的练习,练习运球时,可让学生原地运球。移动运球。面对墙上运球,斜坡上运球等。

六、故事感染法

小学生都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采用故事感染法可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情绪高涨。例如,教学投掷实心球,越障碍时,我们可利用《舍身炸暗堡》的故事内容,设计一堂有故事情节的体育课,分为踊跃参军——苦练杀敌本领——舍身炸暗堡——欢庆隆化解放。四个步骤进行。

“寓教于乐”强调的是发挥快乐,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贯彻愉快教学的宗旨是要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欢乐,满足其趋乐避苦的欲望,由此而产生体育兴趣。教师要以充沛的情感、专注的精神、优美的动作、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技巧、组织得法的体育游戏、和蔼可亲的态度来感染学生,建立起体育教学中师生之情,用“乐教”影响学生“乐学”,防止由于体育活动内容的苦、累、脏及其它因素造成学生”惧学“的消极心理,“寓教于乐”把“乐学”思想贯穿于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各管理环节之中;把学生是否乐于学习,乐于参与,是否体验到乐趣作为评价教育教学效果的尺度。一堂课的成功,不光是看它的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还要让全体学生体验到学习愉,体验到快乐。在体育教学中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觉得体育运动其乐无穷,在高兴的玩乐中,学到技术并能按照教师上课要求,自觉地完成每一个动作,每一项练习,不知疲倦地完成本课堂的教任务。

上一篇:数学课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把创新融入课堂,让理念根植于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