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女生对篮球的兴趣

时间:2022-07-18 09:59:40

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女生对篮球的兴趣

摘 要: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中小学教育教材改革,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各种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宽,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强。中学女生的篮球课不好上。由于她们身体素质相对较差、胆子小、不好活动等因素,客观限制了她们对篮球项目的兴趣。那么,应采用哪些教学手段或方法使她们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文章对此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 中学女生 篮球运动 兴趣培养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中学女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特点,在心理方面,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期,情感比较内向、含蓄、敏感、自尊;在意志上表现为畏难,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在体育课上表现为情感内倾、懒动、对疲劳的耐受力差,怕脏、怕晒、胆小、怕别人嘲笑、锻炼积极性不高,等等,客观限制了她们对篮球项目的兴趣,导致上课时不够热情,技术肤浅和实用性差,无法体验篮球的乐趣。

一、教师的专业技术对学生的影响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切忌居高临下,以威压人,感情投入厚此薄彼,这样会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伤害,对教师的教学没有好处。有关资料显示,40%的女生反映篮球运动兴趣受体育教师业务水平的影响。可见教师要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增强运动技能,在篮球运动教学中,首先通过准确、熟练、完美的动作示范和生动、形象、诙谐的讲解,使学生建立动作美的概念,激起跃跃欲试的情绪,诱发好奇心。其次,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发展个性的教育。在实践中结合篮球运动项目的特点谈运动的价值,谈不同的运动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习动机,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女同学和男同学不同,男同学一个篮球,可以玩得满头是汗,而女同学由于生理、心理的特点决定了运动特点。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这样不仅缩短了师生距离,而且加深了师生感情,学习效果显著。

师生在篮球教学中表现为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绝不可分割孤立开来。在女生篮球教学中,如果师生关系紧张,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困难的。相反,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对学生动之以情,以真诚的态度获得学生的合作,从而促使学生转变态度,由对教师产生好感变成对篮球运动学习的重视,“爱屋及乌”。

二、创造教学方法

1.创造愉快的教学环境,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采用新颖生动的教学形式刺激学生的“胃口”,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练”,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篮球学习的快乐,在身心愉悦的氛围中提高动作技术。例如:在初中女生刚开始接触篮球时,熟悉球性是最基本的一个环节。教师可编排简单易做、姿态优美的球操,配合音乐愉快练习,使原本单调的熟悉球性练习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学生在学习篮球动作技术时,会产生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和强烈的期望练习动作心理。

2.把篮球融入游戏和比赛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学女生对篮球普遍不感兴趣,甚至恐惧。但是她们都喜欢玩人多的游戏,这是她们的爱好。如果把篮球技术运用到游戏或实战当中,能培养篮球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连“恐惧”篮球运动的同学也逐步投入篮球运动中,教学效果显著。

3.教师要不断启发和鼓励学生。

要使学生感兴趣,教师就要不断启发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的桎梏。我们要大胆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鼓励独立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变为主动,在主动学习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和发展创新精神。多引导和多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动作,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大胆质疑,丰富想象,不断创新。在篮球教学中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他们横向对比、逆向联想的能力,并利用现学动作结合已学动作在实践中灵活应用。

三、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

在篮球运动中,团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团队建设是只有大家达成共同奋斗的共识,才能具有威力。有团队精神,才能产生创新的力量、发挥力量。在篮球比赛中培养学生对篮球比赛的兴趣。学生学习基本技术动作的目的之一就是把它们运用到比赛当中。通过比赛,学生体会到乐趣的同时,逐渐发现自身基本技术的不足,进而激发再学习的愿望和要求。独生子女胆小,缺乏竞争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配合意识,很难有效组织好比赛。教师只有耐心细致地、及时正确地诱导和启发她们,适当降低比赛规则的难度,才能逐步培养她们游戏和比赛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紧要,激发兴趣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重要的是找出学生对所练习内容缺乏兴趣的症结,采用相应的激趣方法强化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特点,钻研教材、积极创新、因材施教,时刻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摆在首位。只要有了对该项目学习的渴求,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余见旭,唐军.对师范院校毕业生体育教育能力的调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02).

[2]葛冰.高师体育教学中的体育能力培养[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2(05).

[3]孙飞.试论师范院校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途径和方法[J].湖北体育科技,2001(04).

[4]王结春.试论影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因素[J].安徽体育科技,2003(02).

上一篇: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 下一篇:改善公证执业环境 提升公证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