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经济管理概念逻辑变化与实践

时间:2022-07-18 06:32:48

老子经济管理概念逻辑变化与实践

一引言及文献评述

纵观对老子管理思想研究的现有文献,人们对老子经济管理思想的研究已有较大拓展,但对其进行体系性研究仍显偏弱。张锦明(1991)从“道”、“上善之人”、“无为而治”等理念阐述了企业精神、企业领导作用、企业管理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并于此对老子管理思想进行了初步建构;[1]潘乃樾(1996)认为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是“道”,其管理体系的核心是“无为”;[2]罗晓光、申静(1998)对《老子》中的管理原则、管理艺术、领导艺术、竞争战略等进行了介绍性研究;[3]熊礼汇、袁振明(1999)认为老子管理哲学是“乱离时代的理性之光”,其“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守柔执中”的管理谋略和“见素抱朴”的员工教化目标对当今管理具有重要启示;[4]杨先举(2005)从哲文、政事、智谋、创造、辩证、修身等方面对老子管理哲学进行了研究。[5]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目前学界对老子哲学及其经济管理思想的研究已经比较丰富。然而,认真研读可以进一步发现,现有文献对老子管理思想体系的研究尚停留在对老子管理思想内容的简单归类和重新编排上,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严密的思想体系;更为遗憾的是,现有文献对老子管理思想的本质一般都概括为“柔性管理”、“水性管理”、“朴治管理”和“道治管理”等,而基于“母亲管理”概念统摄下的研究几乎无人涉及。①基于此,本人将对老子经济管理思想进行重新整理和分析,以便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老子管理思想体系。

二老子经济管理思想的逻辑演进与范畴界定

(一)对老子经济管理思想的重新梳理与括清

要想对经济老子管理思想体系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必须对老子管理思想的全部内容有所了解。本文借鉴现有文献对老子管理思想范畴的命名方式,首先对《老子》内容进行全面厘清。首先,对《老子》81章的内容进行全面考察,并把各章的重点内容概括为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如把第1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概括为“道”;把第2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概括为“无为”等等。通过这种方式,本文将全书概括为如下一些范畴(名称重复的只出现一次):道、德、无为、不争、不仁、守中、守重、无私、知止、婴儿、为雌、无知、崇无、为实、守静、不盈、自然、尚朴、慈爱、非兵、知足、柔弱、无欲、守一、谦下、重母、赤子、无事、崇俭等。其次,对上述众多范畴中意义相近的概念进行合并。如将守一、崇无、重母等与“道”有关的概念,统一归并为“道”;将尚朴、婴儿、赤子、为实等归并为“自然”;将非兵、不仁等归并为“慈爱”;将无事、无知等归并为“无为”;将无私、无欲、谦下等归并为“不争”;将知足、不盈归并为“知止”;将为雌、守中、守重归并为“守静”。这样就得到了“道”、“德”、“自然”、“柔弱”、“慈爱”、“守静”、“无为”、“崇俭”、“知止”、“不争”等10个基本范畴。可以说,通过这10个范畴,就可以基本上把握老子管理思想的全貌了。

(二)不同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老子》众多范畴的整理,我们可以看出,《老子》中的众多范畴,根据其描述对象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对“道”从本原意义上的描述,如“守一”、“崇无”、“重母”等,主要说明“道是什么”;另一类是对“道”外在表现的描述,如“守静”、“无为”、“谦下”、“柔弱”、“无私”等,主要说明“道怎么样”;再一类是对“道”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应用方面的描述,如“非兵”、“知止”、“慈爱”、“崇俭”、“无为”、“不争”等,是天地万物和人类遵循“道”进行活动的标准。这三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递进关系:老子从论述“道”的内在特征开始,说明“道”是什么;然后再讲“道”的外在表现,以彰显“道”的优良品格;最后,阐述万物和人都要效法“道”,按“道”的规范行事。陈鼓应(1984)在《老子哲学系统的形成》一文中曾经阐述过老子的这种思维模式。②本人的认识虽与陈鼓应先生有所不同,但基本思想是一致的,《老子》全书正是按照这一思维模式加以展开的。《老子》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42章,以下凡引自《老子》,均只注章名)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25章)两句,就是这一思维模式的集中表现。“道”化生了万物,然后用自己的规范(“德”)指导万物运行,人类效法“道”采用“自然无为”的方式对社会、国家进行管理,最终实现“无为而治”的管理局面。我们可以把有关“道”的内在特征概括为“本原属性”;将“道”外显出来的特征概括为“外在属性”;将天地万物和人类共同遵守的“道”的规范概括为“应用属性”。于此,三者关系可用如下图予以表达:

由于宇宙万物和人类遵循的“应用属性”就是“道”的“外在属性”,因此我们可以把“外在属性”和“应用属性”合并,统一称为“道”的“外在属性”。这样,我们就可以把“道”分为两类,一类是标志宇宙本原的“本原之道”;另一类是反映“道”外在属性的“外显之道”,也就是“德”。于是,上图就可以进一步表示为:由此可见,《老子》全书所阐述的内容,最终都可以归结为“道”与“德”之间的关系问题。关于“道”与“德”的关系,一般都认为是一种“体”与“用”的关系,即认为“道”是主体,“德”是“道”的外在显现。陈鼓应先生指出:“形而上的‘道’,落实到物界,作用于人生,便可称它为‘德’。‘道’和‘德’关系是二而一的,老子以体和用的发展说明‘道’和‘德’的关系;‘德’是‘道’的作用,也是‘道’的显现。”③“道”与“德”的关系可以用下图加以表示:

根据老子“道法自然”及“道之尊,德之贵”的说法,“道”与“德”最根本的属性便是“自然”。“道”与“德”无论表现出多少种属性,最终都归结为“自然”。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自然”就是事物的本来面貌,而并非“自然界”的自然。陈鼓应先生在解释“百姓皆谓:我自然”时,即将“自然”解释为“自己如此”。冯友兰先生在解释“道法自然”时也指出:“这并不是说,于道之上,还有一个‘自然’,为‘道’所取法,……,‘自然’只是形容‘道’生万物的无目的、无意识的程序。”④对于这一情况,历代注家已有所认识,如河上公注云:“道性自然,无所法也。”吴澄也说:“‘道’之所以大,以其自然,故曰:‘道法自然’。非‘道’之外别有自然也。”⑤“自然”是老子文化观的核心,⑥老子的“自然”概念旨在论证“无为”的必然性:“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之所以被尊崇,“德”之所以被珍爱,就在于它对万物从不发号施令,让万物自然发展,而不妄加干涉。可见,“道法自然”是指“道”的根本属性就是“自然而然”,即让事物按其自身规律自由发展,而不强加干涉,也就是所谓的“无为”。陈鼓应先生对“无为”的解释就是“不干扰;不妄为”⑦。可见,“自然”与“无为”是一对平等概念,“自然”也就意味着“无为”。张岱年先生也说:“无为的学说,发自老子。‘无为’即自然之意。”于是,“道”、“德”与“自然”、“无为”之间的关系就可表示为:

“道”外显为“德”,“德”通过各种属性反映“道”的德行,这些德行最终都归结为效法“自然”,而“自然”也就意味着“无为”。既然“道”与“德”对万物的管理都是“自然无为”的,那么人世间的管理者也应如此。老子即指出:“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64章)也就是说,人世间的统治者(即“圣人”)也应该像“道”一样,辅助万物自由发展,而不横加干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无为而治”。关于这一点,武铁传(2009)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⑧在对老子经济管理思想梳理出的10个基本范畴中,“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德”是“道”的外在属性,“柔弱、慈爱、守静、无为、崇俭、知止、不争”等是“德”的具体表现,“自然”是“道”所有属性的总体概括。这样,我们便可以把老子管理思想主要范畴之间的关系表示为:整个图形可以表述为:“道”化生万物,然后外显为“德”,依据“自然无为”的原则,采取“柔弱”、“慈爱”、“守静”、“无为”、“崇俭”、“知止”、“不争”等规范,对万物进行管理,最终实现“无为而治”的管理目标。而人世间的管理者“尊道而贵德”,效法“道”这种“自然无为”的方式,对被管理者进行管理,最终实现与“道”管理万物相同的管理效果。

三老子经济管理思想体系的建构

(一)老子经济管理思想体系的提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老子管理思想基本上由三部分组成:(1)管理之“道”,即“管理哲学”,是整个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体现为“道法自然”;(2)管理之“德”,即“管理规范”,体现为“慈爱”、“柔弱”、“无为”、“不争”、“守静”、“知止”、“崇俭”等具体管理要求;(3)管理之“治”,即“管理目标”,体现为“无为而治”的管理效果。由卢志民、黎永泰(2008)的研究可知,“母亲管理”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本质特征,老子管理思想又可以称为母亲管理思想。⑨因此,我们可以围绕“母亲管理”这条主线,对老子经济管理思想体系进行重新建构。其中,老子之“道”可以称为“母亲管理之道”,老子之“德”可以称为“母亲管理之德”,老子之“治”可以称为“母亲管理之治”。这样,就可以构建出一个全新的“老子经济管理思想体系”(见图6)。

(二)建构老子经济管理思想体系的实践意义

首先,老子经济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实践有益。老子管理思想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精华,自诞生之日起即受到各管理者的热烈追捧,其“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更成为历代管理者们追求的理想目标。老子管理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创造过伟大的辉煌,中国古代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盛世时代的形成,都深受老子管理思想的影响。现代社会的很多企业家如严介和、牛根生、张瑞敏等,都崇尚老子经济哲学,并成功运用于企业管理。但由于老子管理思想具有语言晦涩、内容庞杂、思想深奥等特点,对一般管理者,运用起来并不那么方便。老子管理思想体系的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局面。其次,母亲管理思想的建立,有助于人们对老子经济管理思想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使其古奥难懂的状况有所改观。《老子》一书一向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比较难懂的经典著作之一,在历史上位列“三玄”(《易经》、《道德经(老子)》、《南华经(庄子)》)之二。《易经》为群经之首,素以神秘诡异著称。《道德经》紧随其后,语句同样古奥难懂,很多思想甚至直接源于《易经》。司马迁即认为《道德经》是《易经》的注释,他说:“一部老子《道德经》乃《易经》之注文”,并说它“著书辞称微妙难识”。⑩可见,即使在古代,人们也认为《道德经》比较难懂,更不用说在古文已不太普及的今天,人们对老子管理思想的认识就变得更为困难。老子母亲管理思想体系的建立,可以使人们对老子管理思想有一个更为直观的整体把握,不用再像从前那样亲自研读《老子》中的每一句话,给人们学习、运用老子管理思想提供了方便。第三,老子经济管理思想体系的建立,便于人们对老子管理思想有步骤地加以运用,促进“无为而治”管理局面的形成。

老子经济管理思想一向为古今中外管理者们所推崇,但真正能够在现实中加以运用,并产生良好效果的却并不多见。究其原因,除了老子管理思想较为难懂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管理者不知道在现实中应该如何加以运用。有些人虽然经过自己的摸索,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尝试,但也多为断章取义的发挥,缺少体系支撑,因此效果并不明显。老子经济管理思想体系,尤其是“母亲管理思想”的建立,可以使管理者对老子经济管理思想的整体结构和思维路线一目了然,从而掌握老子经济管理思想现实应用的具体方法。从老子母亲管理思想图示可以看出,管理者只要依据老子母亲管理思想体系的要求,遵循“道法自然”的基本原则,按照“柔弱”、“慈爱”、“无为”、“不争”等管理规范对组织进行管理,努力在组织中营造宽松、和谐、有序的组织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组织的生机和活力,“无为而治”的管理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老子经济管理思想体系的建立,为人们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老子管理思想,明确老子管理思想的实施途径提供了方便,为“无为而治”管理目标的实现扫除了障碍。

上一篇: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成立创新思索 下一篇:增强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