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二年级上册数学课堂丰富多彩

时间:2022-07-18 05:46:22

让二年级上册数学课堂丰富多彩

关键词:趣味、梯度、合作、关爱。

一、分析总策略

根据课标,教师选择了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学思路,把注重夯实基础,培养基本技能和突出创新意识,侧重师生互动融合在一起,让教学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每节课的设计都充分围绕师生互动进行,让学生在学中理解,在课堂交流中培养思考能力。

我在每一课中回顾教学――分析得失――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在反思中记录教师教学过程中心得体会,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二、逐单元回顾教学得失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可以用夸张和对比,加深学生的记录。如学生用尺子量厘米和米,让学生用想象与夸张进行对比:如一个人有76米高吗?想象一下三层楼才24米,孩子意识到自己错了,马上改过来,并且在以后的练习中都自己先想像一下再填空,有的比一比量一量再填空。长度单位强调:硬币曲别针每组4样,每次总有个别学生不带学具,这也是个问题,处理练习时学生估测有一定难度,尺子上刻度找1厘米,有刻度12到刻度13,有刻度17到刻度18,了解米尺,直观感受米尺的长度就是1米。教材中认识线段,要记住线段的特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平面图形,通过量画线段了解线段的直和有两个端点,还可用颜色表示,是线段就红色,不是线段就是绿色打X,让学生看得更清楚。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等实践活动,获得对计算方法的直观理解,再让学生把学具操作中感受运用于探索笔算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分别完成从口算到笔算,从不进位、不退位向进位退位的算法发展,教学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操作和讨论,包括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思考方法的迁移,知道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通过学生摆一摆,说一说,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体会到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在交流中总结出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规律。

在教笔算中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学生是学习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趣味运动会、掷球游戏、跑步接力赛、口算比赛、填数游戏、奖励水果等活动设计借助美丽画面的呈现,吸引了学生参与,使他们兴趣盎然,从易到难的由浅入深,在设计中发展了思维情感态度,渗透保护大自然的品德教育,把问题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里中体现解题多样化、口算、摆小棒、笔算均可,通过学生自己讲解,互相质问教师引导到改正展示都水到渠成,学生不仅学会了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一举两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我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留给学生主动提问,主动分析,畅所欲言的空间,目的是培养学生从小具有多种选择,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也照顾到下游学生有限的解题能力,为他们能顺利解题提供一定的帮助。在练习课中采用系列游戏活动,如:小医生门诊,快乐加油站,夺红旗等既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他们认真检查,做题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不仅会判断、改错,而且还要说出对的理由和错的原因。只有准确表达出观点才算是真正理解了算理,也就是会说重于会做。

在批阅中,订正单纯计算题同位互批,有错的让错的学生改正过来,还要说出计算过程,也是让其他同学有了一次巩固学习的机会,一举两得。

在应用问题中,学生经历、体验、探索,不仅用脑去学习,而且调动多种感官去体验和感受,教师一没“牵牛”二没“放羊”学生开放性问题创新能力得到有效保证。

应用题的改革大致有两点:1、情景的设计给学生一个多彩而丰富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搜集整理信息,并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然后制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将答案回到实际情景中进行检验。2、对传统应用题进行改造,有的题将原条件进行变动,然后研究结论会有什么变化,有的题原来就多种解,现在不仅仅满足于解题,而且要引导学生用画图和列的方法系统地找出各种解,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做数学,以环保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懂得如何珍爱生命,热爱大自然,保护好地球环境,计算中避免三个数三叠进行连加法连减的竖式加强计算时细心和计算后检查,及时提问,巩固练习,加大训练力度,最大的问题是个别学生解题速度太慢,与计算速度快的学生差距越来越大,教师要让学生在练习中注重题目及时纠错练习。

在加减法估算中,掌握整十估算,让学生利用自己思维策略进行,在整理和复习中总结出笔算加减法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不同点笔算加法(进位、不进位),个位满10向十位进1,笔算减法(不退位、退位)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总结出先加个,再加十,先算第一位,再算第二位,个加个,再加十,同学自己发明口诀并找喜欢口诀、说,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长高了这一课,让学生从猜测到动手测量要特别关注和引导。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要让学生知道角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创设情境,交警叔叔指挥交通用实物红领巾三角板纸扇时钟演示,感受角,探索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画角从方格图中的顶点画角并做上标记,画直角的练习让学生要画直线和尖角,不要画弯角,选定一个顶点,先画条边,另外那条边与之垂直画出来的直角才有作用。在方格中角最好标上字母让学生好辨认。

第4单元表内乘法(一)这一单元有2-6的乘法口诀,我让学生每天背组口诀,然后进行练习。口诀中按5、2、3、4的规律进行归纳,最后编6的口诀由学生自编,让学生首先是练习熟记口诀,让学生选好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练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发展数学问题的情境,同时组织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境,同时组织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口诀从一开始,我就每天教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排口诀如第一天1的口诀,第二天2的口诀,第三天3的口诀,等以此类推,但在后面考试和练习中发现有的学生口诀是一半语文字,一半数学字,有的口诀是省掉部分字如:一一得一,写成一得一,二五一十写成二五十,五五二十五写成五五二五等,要找出部分错题,反复纠正,让学生印象深刻,在乘法初步认识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根据课标提出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在教学中从连加引入乘法,教无定法,让学生感知过程,感受乘法中的因数、因数积与加法中加数、加数、和、及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差的名称区别了解名称的区别与算式不同后在读作写作和表示的意思再进行区别使学生分清加、减、乘突破学生对乘法意义理解的难点,个别学生出现了3+5=15的错误,也因此而纠正过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间接经历一次知识再创造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思维的灵活性,给学生更多鼓励,欣赏学生成果,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我也意识到关注弱势群体不够,在热闹的不举手自发喊出答案的背后,又隐藏许多被遗忘的角落,总有一部分学生成为观众和听众,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形成差生是必然的。因此我设计有层次性和开改性活动,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获,都有体验,如做一做布置完,在检查同时布置练习题,检查到一半时评讲练习题,再布置指导丛书相关练习题,再继续检查,使学生没有空闲,在教跳格子,数轴图时,要圈出数字再打箭号比较好。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放松让学生用自己尝试解决问题,一旦获得成功,将会更有信心,他们也才更加有动力。

教学中采取生活探究――应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给学生宽广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发现每句口诀的含义,并在乘加、乘减中让学生列多样的解题方法,如玉米图三又可列乘加又可列乘减如:4×3-2=10

3×3+1=10 在本课堂中练习给杯子盖盖子“夺红旗”、“摘苹果”、“购物”让学生深刻体会生活与数学联系从而寓练于乐,让学生了解小九九的由来知道乘法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开始流行,在整理和复习中转换教师角色以学生为主,当小医生给口诀治病。

上一篇:如何设计数学家庭作业之我见 下一篇:如何有效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