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制艺 萌芽初兴

时间:2022-07-18 02:57:07

人类最早发现了金,然后便发现了铜,但铜柔软、贵重,无法满足大规模使用的要求。后来,有人偶尔把锡掺进铜中,得到的合金比铜硬度高、熔点低、铸性好、耐磨损,很快便盛行起来,从此人类进入了青铜时代。

用一种合金来给一个时代命名,是因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个时代。青铜是第一种人类大规模使用的金属,用来制造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祭祀礼器……人类的生活和文化与石器时代迅速脱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趋于鼎盛,并由贵族专用,融入了百姓生活。即使进入铁器时代,青铜也仍在中国绵延长久,直至清代也不乏青铜鼎、炉等用具出现。金之初声,其鸣湛湛,试论青铜,制艺几何?

最早的青铜器,由于制作工艺不成熟而体积很小,只能制成小工具或饰品,如带扣、镜子等,那时青铜器上的花纹也较少且简单。之后,由于技术的发展,工匠们逐渐能在青铜器上鎏金、镶嵌上装饰、篆刻上铭文和繁复的花纹,令青铜器种类丰富、花样繁多起来。其中,镜子值得一提,因为在水银镀层的玻璃镜发明之前,中国人用的都是青铜镜。中国古代的青铜镜不仅铸造工艺精湛,汉朝便造出了透光镜,而且“磨镜”这一工艺也体现了古代化学科技的萌芽。

简单来说,名为“玄锡”的磨镜药是一种锡汞齐和含钙、钾、硫、铝等材料的细颗粒混合物,用毡团蘸取磨镜药摩擦青铜镜面,就能使其表面银白光滑(如图6)。所以你瞧,古装电视剧里大家闺秀们用黄澄澄的大镜子可不算什么,用银亮亮的镜子才是应该的!

食具与礼器

民以食为天

在已出土的青铜文物中,有很大一部分青铜器是被古人用来盛放食物的。这些青铜器被分为了三大类:水器、酒器和食器。食器最早都是礼器,如鼎,既是贵族煮食的器具,又是祭祀上天的礼器。谈到酒器,那么尊应该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了。它是一种很常见的青铜器,和食器相同,它除了盛酒,还可以作为祭祀用器皿。在青铜时代,国君们祭祀神明的时候,要告诉神明,谷物是否洁净,牲畜是否健康,而酒的香醇则代表德行美好。所以,青铜器既是酒器、食器,又是礼器,是不是很有民谚“民以食为天”的意味呢?

礼乐与金戈之声

钟鸣钲响

既然说到了“礼”,必然就要提到“乐”。在青铜时代的古人看来,礼乐即为一体。以编钟为例,它是一种早期宫廷御用的青铜乐器,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宫、商、角、徵、羽”五音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演奏者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来演奏。

由发声的原理可知,敲击铜钟,钟壁振动就发出了声音。因为钟壁铸造的厚薄不同,敲击钟壁引起的振动频率也就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音调。古人的青铜铸造工艺极为精湛,因为出土的编钟组复原后,音准精确,乐音清远。按照乐谱敲打编钟,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宫廷的乐音歌舞升平,代表礼仪和秩序;金戈铁马也离不开乐声。成语“鸣金收兵”中的“金”指的就是青铜器“钲”,它经常被口向上放置于战鼓之上,击打它发出的声音相当于现在军队中小号发出的军事指令,所以钲代表了停止战斗和休养生息。

刀 兵 铸 造

剑匕干戈

在中华文明早期,诸侯纷争,战乱不断。由青铜铸造的兵器在当时是最普遍的。最常见的文物是戈,它由一片或几片青铜刀头和竿身所组成,是适用于勾、啄的格斗兵器。戈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内、援和胡。“内”通常表明了士兵所属的国家和诸侯的纹饰,“胡”是连接戈和竿身的接口,而“援”则是造成杀伤的刀刃。但是戈过于笨重,在作战时容易掉头,因此被逐渐淘汰,一度成为了仪仗兵器。成语“倒戈相向”就体现了戈的特点,正确的拿戈方法是“援”向着敌军,“内”朝着自己,所以“倒戈相向”就是指将戈转了180度朝向自己,投靠敌军的意思。

精 湛 工 艺

精雕细镂之源

要寻访青铜时代的足迹,对冶炼青铜的遗址的考古研究更是必不可少。河南安阳小屯、陕西长安张县马家坡等遗址,曾先后出土了陶范、炼渣、木炭、坩埚等,揭开了古代青铜铸造工艺的面纱。一般主要采用泥模法,即想做什么器物,先用泥土做个初胎,然后拍上泥土,做成外范。将铜矿石初炼后,放入坩埚或熔炉继续提炼,并加入锡,然后浇铸入泥模的外范内。这样的工艺很适合制作青铜器物,但无法铸造器形和雕镂复杂的器物,于是古人发明了失蜡法。

目前已知最早用失蜡法制造的青铜器,出土于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至末叶的曾侯乙墓中。失蜡法的工艺如上图所示,这项技术可是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哦!

鸣谢:上海博物馆

在上海博物馆的中国古代青铜展馆中,按时间顺序介绍了青铜器的历史和工艺。博物馆免费开放,如果有意参观,需要安检排队入场,请耐心等待。博物馆不定期会有文物讲座和手工教学课程,请有兴趣的同学留意上海博物馆官网哦!

上一篇:东京中央拍卖三月进展如荼 下一篇:通信基站辐射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