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早籼稻温926在江山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7-18 12:24:44

常规早籼稻温926在江山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常规早籼稻新品种温926在江山地区的种植表现,总结了其在江山市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适期播种育壮秧、适时移栽与合理密植、定量施肥浇水、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温926在江山市及其他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常规早籼稻;温926;种植表现;栽培技术;浙江江山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9-0035-02

温926是浙江省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浙江科苑种业有限公司以嘉育46/中组1号配组培育的常规早籼稻新品种,于2014年通过审定(审定号为浙审稻2014002)。为了推进江山市粮食功能区建设,稳定粮食生产,全面落实浙江省农业厅“8810”行动,引导水稻品种结构的优化调整,加快优质高产新品种的推广、利用,充分发挥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的先导作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江山市于2013年引入温926试种,经过3年,表现为前期起发快,分蘖力较强,生育期适中,株型适中,后期熟相好,叶色较深,剑叶挺直微卷,叶下禾,穗形较大,丰产性好,适宜在江山市及相同生态条件地区作早稻种植。现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种植表现

1.1 农艺性状

株型适中,叶色较深,剑叶挺直微卷,分蘖力较强,叶下禾,穗形较大,后期转色好,丰产性好,谷壳黄亮,颖尖无色、无芒,谷粒椭圆形,抗倒能力一般强。平均有效穗数338.25万穗/hm2左右,成穗率70.7%,株高91.2 cm,穗长16.7 cm,穗总粒数103.6粒,穗实粒数92.3粒,结实率90.3%,千粒重26.5 g[1]。

1.2 生育期

在江山市试验示范种植,2013年、2014年、2015年3年温926熟期适中。3月20―23日播种,6月18―20日齐穗,7月15―18日成熟。全生育期平均为112.2 d,比对照金早47长1.6 d。在浙江省江山市来说,这样的生育期有利于早稻晚稻相接,合理利用农田资源。

1.3 品质

2011―2012年经检测,直链淀粉含量27.2%,垩白度22.3%,垩白粒率98.0%,平均整精米率68.4%,长宽比2.2,胶稠度79 mm,透明度4级,2年米质各项指标分别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5等和6等。

1.4 抗性

2011―2012经抗性鉴定,平均叶瘟0.9级,穗瘟2.0级,穗瘟损失率1.4%,综合指数为1.4;白叶枯病4.0级。在江山市3年的试验示范中,熟相清秀,后期青秆黄熟,抗倒能力一般强;纹枯病抗性略差,整个生长季节发现有轻微穗颈瘟,未发现白叶枯病。2015年3―7月气候条件对早稻生产总体影响是弊大于利,具体表现为播种期和秧苗生长期气候比较正常,有利于播种和秧苗的生长;移栽期,特别是移栽前期即4月11―14日遇上最低气温6 ℃,对已移栽的早稻影响较大;对于4月12日移栽中早39造成不同程度的冻害;4月16日之后至5月中旬气候回归正常,有利移栽和发棵;从5月下旬开始至6月中旬,气候进入低温阴雨天气,特别是5月下旬该时期正值早稻枝梗分化至颖花分化期,该时段的低温多雨天气造成2015年早稻穗型变小,颖花退化;同时不利于早稻搁田措施的落实与穗肥的应用,从而引起大部分早稻搁田不到位,穗肥未能及时施用等诸多原因,给示范展示工作带来了极为不利影响。6月17―23日连续7 d的低温阴雨天气危害,造成部分早稻不能正常扬花,示范方田间表现为部分早稻黑穗、黑粒增多,病虫害加重发生,特别是部分品种发生穗颈瘟。在整个生育期的表现中,温926抗倒能力一般强;纹枯病抗性略差,只发现有轻微穗颈瘟,未发现白叶枯病。明显较耐低温,结实率高达88%以上。

1.5 产量表现

在江山市温926经2013年、2014年、2015年3年试验示范种植,示范片平均产量7 493.6 kg/hm2,比金早47的平均产量6 443.2 kg/hm2增加16.3%;2015年,在气候因素极为不利的情况下,示范片内8 hm2温926,于7月16日,经衢州市种子管理站组织衢州市各县(市)、区种子管理机构相关技术专家对类型进行全田实割测产,平均产量仍达到7 345.5 kg/hm2。

2 栽培技术

2.1 适时播种育壮秧

3月23日左右播种,采用旱育秧技术,大田用种量60 kg/hm2,种子用80%“402”药剂1 000倍液间歇浸种72 h,培育壮秧[2]。

2.2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秧龄控制在35 d以内,4月15日左右移栽;采用宽行窄株、东西行向种植[3],每隔3~4 m留出1条操作沟。栽种3~4株/丛,移栽密度30万丛/hm2左右,落苗90万~120万株/hm2。

2.3 定量施肥浇水

遵循着“前促、中控、后补”的原则施肥。增施有机肥、施足基肥、巧施穗肥。可施紫云英或有机肥30 t/hm2,化肥施纯N 165 kg/hm2、P2O5 90 kg/hm2、K2O 90 kg/hm2;基肥、蘖肥和穗肥比例为基肥∶蘖肥∶穗肥=5∶4∶1。在水分管理上,活棵分蘖期浅水间歇灌溉;当群体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80%时搁田,多次轻搁;拔节至成熟期实行湿润灌溉,幼穗分化至抽穗期浅灌为主,齐穗至成熟干干湿湿,以湿为主,收获前5 d断水[4]。

2.4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及时做好病虫草害防治工作。重点做好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稻纵卷叶螟、螟虫、稻飞虱的防治,并做到适期、适量、准确用药。

3 参考文献

[1] 张永鑫,李道品,郑伟,等.早籼新品种温926的选育及品种特性[J].种子,2014,33(12):109-110.

[2] 林华.温州市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3] 王兴龙.冬季日光温室茬口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北方水稻,2015,45(3):45-46.

[4] 胡泽生,胡桂英,欧阳美友.五优662水稻种植表现及抛秧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11):37-38.

上一篇:语言推广与文化融合问题探析 下一篇:探究高中语文文言文高质量的教学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