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差异化思维的职业教育模式探讨

时间:2022-07-17 10:11:58

基于差异化思维的职业教育模式探讨

摘 要:“差异化”是营销学中企业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法宝,在职业教育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职业院校也要善于应用差异化思维,寻求差异化措施,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

关键词:差异化;建设理念;就业教育

就业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焦点话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无论是中职学生还是高职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为他们的竞争力不强,身上缺乏“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如何用差异化思维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竞争优势进行塑造是摆在当前职业教育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差异化理论和思维

差异化源于市场营销学,是指企业在顾客广泛重视的某些方面,力求在本产业中独树一帜。当前差异化的思维已经突破了营销学的外延,逐渐融入各行各业中,并有了更新更广的行业诠释。对于职业院校而言,他们也面临着企业一样的困境,职业院校必须主动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不断探索和研究如何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使得职业教育能契合企业的现实需求,可见,像竞争激烈的市场一样,职业院校的办学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差异化思维的职业教育模式探索势在必行。

二、差异化的建设理念

1.差异化的专业和课程建设

专业设置对接产业未来发展需求,这个对接体现的是与行业产业结合的超前性,并不是当前行业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开设什么专业,而是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前瞻性地开设针对行业企业未来需要的专业或课程。另一方面专业建设要坚持校企共同开展,保证与对接行业未来发展的相互呼应,避免学校专业建设与企业需求脱节,造成培养的浪费。比如,当前我校很多学生毕业后都进了私营企业工作,而且其中大多数都是小微企业,我校会计专业有针对性地开设了“小微企业会计实务”课程,聘请在小型企业长期任职的兼职教师来进行实践指导,学生受益匪浅,毕业生在工作中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和欢迎,也为我校的毕业生建立了良好的口碑,目前我校会计专业学生在没有毕业的时候就受到了当地很多小企业的关注,形成了企业来校抢人的局面。

2.差异化的师资建设

职业院校差异化的师资建设包括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两个方面,师资建设要定位准确,有的放矢。对于学校固有的专职教师队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是不遗余力地夯实学生的基础教育和基本功教育,在注重教师教学基本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同时,加强创新能力、信息化等新技术运用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社会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我校的兼职教师队伍侧重从企业聘请专业导师,他们的重要使命是为学生开阔就业视野,建立就业心态,传授就业能力,学校一定要选对人,并不是非要选行业领域的精英,而是要选学生就业领域内最有引导价值的教师,比如,我校会计专业并没有聘请在这个领域内学术水平非常高的教授,也没有聘请500强企业或者经济实力雄厚企业的明星员工,而是从很多中小企业,甚至小微企业中聘请了特点鲜明的潜力员工做学术的兼职教师,他们很多都是从我们这种职业院校走出去的,和我们的学生有相似的起点和深厚的感情,能够从自己的亲身经验为学生传授最切合实际的就业实践知识,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

三、差异化的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突出表现为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忽视了被教育对象之间的差异性,毋庸置疑,差异化教学的核心就是因材施教,只有实施差异化教学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差异化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最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还拿我校会计专业而言,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班主任根据学习成绩和能力标准对学生进行归类,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平时仍然要偏重于理论方面的教育,也要使他们认可这种方式,引导他们在就业中选择公司会计、财务等技术性较强的类别作为择业的第一方向,而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做技术类的工作可能相对吃力一点,但是他们在销售方面或许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平时可注重对他们销售能力的培养,将来可倾向于诸如财务软件、会计软件的销售等职位发展。

四、差异化的就业教育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支持,职业院校的教育条件和规模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仍然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难题。职业院校毕业生是就业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类人,他们有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但也有鲜明的优势与强项。面对就业中的各种机遇与挑战,只有努力塑造出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才能使他们在就业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开创出他们自己的天地。

就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就有两个就业类的电视节目非常火爆,一个是《非你莫属》,一个就是《职来职往》,甚至很多省级卫视和地市频道都开始自办起了当地的就业互动节目,赢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就拿《非你莫属》来讲,这个节目的收视群体非常庞大,有中职、高职学生,还有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博士都在看,另外,还有一些40~60岁年龄段的人也在关注,这个节目口碑良好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就是互动,老板和求职者的互动,老板和老板之间思想火花的碰撞,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让我们在电视节目上能够深入地了解到当前的就业和求职现状,让很多人都获得了知识,得到了快乐;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公众性,这是个公平的求职平台,求职者不只是大学生、研究生,更重要的是给了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和平台,让他们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和许多名牌大学的学生以及更高学历的学生站在起跑线上,一较高下。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很多中职高职学校的学生勇敢地登上了这个舞台,而且很多都找到了非常好的工作,这就给我们的职业教育提出了一个问题,职业院校中什么样的学生最受企业的欢迎?什么样的学生能够在这个舞台上脱颖而出?

我们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就专门成立了兴趣小组,专门针对《非你莫属》上求职成功的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个性特征和专业水平两个维度进行了挖掘,把这些学生取得成功的共性找了出来,然后在毕业生就业指导课上和大家分享,让大家共同讨论,因为跟他们有同样经历、同样学历、同样背景的学生在这样的舞台上得到了知名企业老板的认可,找到了心仪的工作,这从很大程度上激发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热情,他们心目中有了一个榜样和楷模,他们从内心深处懂得什么样的学生在社会上受欢迎,在就业中能赢得竞争优势,就业指导课的老师深有体会,因为每次活动结束,大家都踌躇满志,满怀热情,而且把这种热情和兴趣带到了学习和生活中,为更多的学生传递正能量。目前,我校的这个兴趣小组定期组织活动,定期和毕业生探讨,通过这个活动的开办,为更多的学生树立了信心,为他们找对了方向,也找到了就业信心和良好的驱动力,他们从就业英雄的身上得到了正能量,并传递着正能量,也督促他们更加努力学习,找准定位,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磨砺,不断拼搏,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让自己在就业的舞台上做到最好。

参考文献:

[1]曾继耘.差异教学研究的路径与范畴[J].教育导刊,2009(10).

[2]刘新荣.差异化战略与大学竞争优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7(Z1).

[3]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 山西省贸易学校)

上一篇:大学英语教学信息化发展中的教师自主现状 下一篇:让孩子扬起乐学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