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出口:高烧渐退

时间:2022-07-17 10:07:05

水泥出口:高烧渐退

近年来,伴随水泥投资热潮带来的产能扩张,水泥行业迅速出现了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

近年来,随着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的快速推广,中国水泥产能迅速扩张。到2010年,中国的水泥产能足以支撑全球7成以上的消费需求。随之而来的,是中国水泥出口的“井喷”式增长。2005年,中国水泥一举突破2000年以来年均600万吨的出口规模,达到2216万吨;2006年进一步攀升到3613万吨的高峰。然而,国内产能严重过剩,势必造成行业过度竞争,出口效益处于较低水平。随着2007年水泥出口退税政策的取消,中国水泥出口应声回落,并在2010年退为全球第二大水泥出口国。

近期走势概况

2011年以来,中国水泥出口延续了去年第三季度以来的低迷走势。其中,2月份出口量降至54.1万吨,为近76个月来的最低水平,3月份的轻微反弹之后,又出现两个月的连续下滑,并在5月份减少至77.8万吨,再次降到100万吨以下。

与此同时,水泥出口价格震荡走高。前5个月,普通硅酸盐水泥和水泥熟料分别占中国水泥出口总量的77.8%和22.1%,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10.9%和30.9%。

出口萎靡主因

限电限产导致供应趋紧

2010年第三季度以来,中国部分地区迫于“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的压力,对水泥行业采取了拉闸限电的措施,限制了水泥产能的释放。加上部分工程需赶在“十一五”结束前开工或竣工,使得国内供应偏紧,价格飞涨,出口规模也逐渐缩小。步入2011年,水泥企业的淡季停产检修刚刚结束,国内“电荒”便已早早来袭,限电限产也再次降临。

贸易摩擦及国际竞争加剧

中国台湾是中国内地水泥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2010年,中国内地对台湾省出口水泥217.1万吨,仅次于对非洲地区出口。2010年12月6日,中国台湾对中国内地产制的卜特兰水泥展开反倾销调查,决定从2011年5月30日起对上述产品临时课征95%的反倾销税。受此影响,中国内地对中国台湾的水泥出口从去年12月份的18.7万吨连续下滑至今年4月份的1.5万吨,5月份出口仅百余吨。与此同时,国际市场的水泥出口竞争加剧。2010年,土耳其以1900万吨的出口量超越中国的1616万吨跃居全球第一大出口国;泰国的出口量也达到了1400万吨,与中国的差距越来越小;伊朗在去年出口900万吨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出口1000万吨;越南因实施抵制通胀政策,消减公共建设投资而水泥产量过剩,出口能力增强,也在东盟市场给中国增加了不少压力。

内需增长势头强劲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环境逐步向好,高铁、保障房、水利等投资建设将确保后“4万亿”时代国内市场水泥需求的增长。“十二五”时期,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将达到3.5万亿元。未来,中央在保障房和水利投资等领域的投资力度也明显加大。以2010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模为580万套、投资8000亿元以及水利投资2000亿元计算,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或将达到1.4万亿元、水利投资额也将达到4000亿元。在上述新增投资动力的支撑下,未来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将可保持较高幅度增长。今年前5个月,中国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5.8%,带动国内水泥需求增长加速。

当前面临危机

供需偏紧难掩过剩危机

根据国务院2009年喊停未开工水泥项目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内容,“2008年中国水泥产能为18.7亿吨,在建的水泥生产线418条,在建产能6.2亿吨”。而2008年中国的水泥表观消费量仅有14亿吨,当年过剩产能4.7亿吨。如果当时的在建产能全部投产,即使中国的水泥表观消费量在2010年提高到了18.7亿吨,在扣除掉过去两年淘汰的产能后,过剩产能仍有将近5亿吨。而据美通社的《Global Cement Report》(全球水泥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水泥消费量仅为32.9亿吨,第二大消费国印度和第三大消费国美国的消费量更是分别只有2.1亿吨和6900万吨。

效益低迷期待市场回归

虽然较为廉价的熟料出口已从2007年的比重过半下降到目前的不足1/4,水泥出口价格在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经历了一系列的极速狂飚,但与国际水泥价格相比,中国水泥出口价格仍然偏低。有资料显示,2010年印度的水泥出口平均价格为109美元/吨,印度尼西亚为115美元/吨。反观中国,201 1年前5个月水泥出口平均价格仅为55.4美元/吨。而且,与同样作为基础建筑材料的钢材相比,中国的水泥/钢材出口价格比从10年前的1/14,下降到了目前的1/18。

电煤涨价倒逼行业利润

中国水泥企业是能源消耗大户,2010年水泥产量18.7亿吨,耗电约2000亿度,电费支出高达1000亿元以上,电耗至少占生产成本的1/3左右。煤炭更是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占水泥生产成本的40%左右。在近期国内电荒蔓延的现状下,中国再次上调了非居民用电的价格。煤炭价格更是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之中。电、煤价格的上涨,大幅提高了水泥行业的生产成本,使得不少上市公司面临毛利下降的压力:金隅股份年报显示,公司毛利率出现下降是由于主要业务成本上涨;北新建材一季报也显示,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6.4%,主要是公司原燃材料涨价导致。

节能减排呼吁技术改造

中国水泥行业工艺水平参差不齐,技术装备差距较大,行业整体能效水平不高,虽然近几年也在改造设备、优化流程,但单位产品能耗、排放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仍有较大差距。目前,中国水泥企业吨水泥综合电耗与国外先进水泥企业相比高出58.1%,吨水泥的平均煤耗是国外的1.6倍,每生产1吨水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0.79吨,水泥熟料更是高达0.93吨,远高于英国Novacem公司0.5吨的排放量。当前,水泥行业已成为中国主要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行业之一。2009年全国水泥行业能源消耗总量约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5%,颗粒物排放量约占工业排放总量的30%左右,其节能减排效果对完成中国能源消耗目标、工业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水泥行业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已迫在眉睫。

未来趋势预测

产能淘汰“加码”抑制过剩

随着国务院喊停未开工水泥项目,中国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正式步入“下降时代”,行业过快扩张势头得到遏制。截至2011年4月,中国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连续7个月下降,而且最近5个月的降幅均在2位数以上。与此同时,继去年淘汰了9155万吨落后产能后,今年中国水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再次“加码”。根据5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今年全国水泥行业的淘汰计划高达1.33亿吨,不但比2010年增加了4200万吨,而且也高于年初市场预期的1亿吨。这不但彰显了国家加强行业产能调控以及结构调整的决心,而且直接减少市场供给,有望进一步改善中国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

兼并重组改善行业环境

近年来,通过重组、联合、兼并和发展的方式,中国水泥生产力布局框架已基本形成,区域市场核心企业已经初步确立,熟料生产能力已基本取得区域市场控制权。据了解,经过近几年的重组兼并,中国水泥行业的集中度明显提高,前20家企业的熟料产能由2001年的4000万吨提高到2010年的6.4亿吨,熟料产量超过千万吨级的水泥集团也达到了22家。目前正在建设的生产线,也主要集中在大企业集团。此前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处长刘明说,“十二五”期间将继续推动水泥企业联合重组,加快结构调整,通过重组形成若干个全国性的产能过亿吨的大型水泥企业集团。随着中国大型水泥企业集团的成长,将能有效避免行业内部恶性竞争,并带领中国水泥行业走出“困局”。

上一篇:零部件制造:价格阵痛 下一篇:预警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