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时间:2022-07-17 09:18:54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是根据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发展的需要,而提供了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陕西从2007年秋进入新课改来,已有四年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之中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对新课程教学进行反思。

反思一:新课程改革新在那里?

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1.课程设置新

新教材编排形式新颖,分模块设计。

高中课改,物理课程设置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选修课分为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适用于文科学生选修,第二个模块适用于技术类学生,第三个模块适用于理工类的学生。从而兼顾了社会对不同人的要求,为因材施教创设了条件。

2.教材内容新

注重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编排的合理性。

教材调整了有关知识顺序,使初中物理知识与高中物理知识衔接更加自然;教材体现与国际化的接轨,列举了许多的网站供教师和学生查询相关的物理学知识;教材里注重了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新教材中除了传统的“正文”外,还设计了许多开放性的栏目,如“科学漫步”、“科学踪迹”、“科学技术与社会(STS)”、“课题研究”等更符合时代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内容,从而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学理念新

采用一种介绍与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把教育者也变成了学习者,课堂教学出现多元化,使教学过程生动而活拨,又不乏趣味性。

反思二:面对课改,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1.要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按新大纲要求,在教学中必须牢牢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要重视物理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例如,我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中,大胆的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来验证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的猜想,提高他们制定科学探究计划的能力;在《宇宙航行》教学时,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这时学生十分活跃,议论纷纷;在讲卫星问题时,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相互讨论:地面上物体、近地卫星和同步卫星的相互区别与联系;最后在班上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的理想,激发学生献身航天航空事业;只有这样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我们的教育才有价值,也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2.重视研究过程和方法

新大纲指出:“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要重在理解”。因此,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讲清思路,力求简洁、顺畅,并注意叙述的启发性和给学生留下有较多独立思考的空间。

如在引入加速度时,要通过类比等方法,不断加深其含义的理解,以及引入这个新概念作用,不可简单给出,死记硬背;在建立质点模型时,明确为什么要建立这种物理模型,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将物体看成质点;让学生初步领会一些科学方法,如理想模型法、微元法、极限法、等效法、近似法、估算法、控制变量法等。教材都是逐步加以渗透或点拨,让学生逐步积累,逐步体会。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探索技能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可以说,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学。因此,要大力加强实验教学,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新教材将实验分为三类:一类是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连接认识主体(即学生)和认识客体(物理规律、现象)的纽带。物理概念、规律首先就是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而后通过科学的抽象使学生形成的。二类是分组实验。学生实验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途径。学生实验能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一方面学生通过亲自操作亲自设计实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学生会因为自己验证了某个物理规律或因自己通过实验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而感到高兴,因而增加了学习的兴趣。三类是“做一做”实验。这些实验简单易做,要求学生不仅要做而且要做好,从而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意识,唤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应加强实验教学。

4.利用好信息技术,拓展学习思维空间

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网络发展已经成熟。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作为教育的工具和物质的实体进入课堂。这次新教材的编写就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使计算机和电脑软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加速和改善学生对世界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活跃课堂教学,提高效率。

例如:在《宇宙航行》一节课后,可以介绍了几个有关的网站,建议学生课后去了解一下有关黑洞、宇宙大爆炸的知识,学生都乐此不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有像磁悬浮列车、相对论时空观、传感器等都可通过网络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真正意义上变老师教为学生学。

总之,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要反思的地方太多了,许多的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物理教学反思无论是对学生的成长还是物理教师的成长,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困难也是很多的,但只要我们做了,我坚信一定就会有收获。

上一篇:努力让“好大一棵树”成为“好大一片林” 下一篇:浅谈运用图式理论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