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让“好大一棵树”成为“好大一片林”

时间:2022-08-11 10:01:1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随着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课程形态。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进一步促进课改的更好实施,现就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课程的探索发展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个新兴的课程,我们只能循序渐进,以原有的劳动技术课、信息技术课为发展基础,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两年来,无论是研训教师,还是一线的任课教师,始终不停地在进行艰难的探索,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做了很大的努力。其中,吴勇老师所设计的《珍爱生命暨交通安全》主题班会,参加全地区的安全知识比赛,获提名奖;指导学生参加的“毕节地区中小学安全知识征文”,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陈权老师指导的全区中学生网页制作比赛,也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课程发展的基本现状

目前学校有专职计算机教师4人,兼职1人,有学生机房2个,占地近230亩的校园网,信息技术教育基本设施到位,信息技术教育也在有序地进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为主,同时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共计3课时。因为没有统一的教材,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开展得较多,基本是结合学校所在地的自然情况选择活动内容。

三、活动课的指导方式

多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享受体验和积极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式学习,享受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变革,也就是说,不是由老师“教”综合实践活动,而是由老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

四、实施活动课的措施

1.信息技术教育方面

①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通过教研组开设的网络教学课,着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整合模式,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②建立实用、丰富的校级资源库。利用网络教学,通过与成都七中网校的开办,通过地区教育网的开通,学科组建立起题库。同时,备课组也设立了教案库,教师可以资源共享,同时,学校还将筹划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库。

③探索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网络上大量的知识库、资源库,拥有丰富的信息,因而比较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式学习。网络教学时,让学生浏览,在此过程中,有价值的东西,下载到自己的文件夹内,遇到问题,通过网络求助、讨论,学生至少掌握了一条能解决问题的途径。

④兴趣小组活动项目化。两年来,学校建立了兴趣小组,学生有明确的任务,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学校以“项目学习”的形式加强了兴趣小组活动的实效性。

2.研究性学习方面

①抓住“主线”。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

②调整课时安排。按照高中的课时计划,每周一节研究性学习课,要求每个周末由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进行调查访问,把零碎的课时集中起来,尤其是抓好国庆、教师节等节假日,以保证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

③人员安排抓“两全”。我校的研究性学习,要求全体学生参与,全体教师参加,是深层的教育民主的追求,不是“优等生”的专利;而教师的参加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索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探究方式和学习方式。

④研究性学习评价的过程化,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要在学生现有的知识范围、认识水平内,关注的重点是自主参与。评价的核心是实践、创新、发展。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方面

①明确“宗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宗旨。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公民责任感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拓展知识、增长经验、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与创新能力;融入生活、获得感受,形成学生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②实施方法。我校由学生工作科牵头,成立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包括各班班主任,具体组织实施。

③活动基地。毕节市社会福利院、毕节市鸭池镇十八村敬老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鸡鸣三省”红色教育基地等。

五、综合活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1.缺乏教育行政部门强有力的监督和学校的贯彻落实。

2.对综合实践活动认识不够,还需要多培训。

3.指导教师队伍亟需建设。

4.课程开设形式和活动内容问题。

总之,我们毕节地区实验高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有了“好大一棵树”的雏形,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各方面的努力,以让“好大一棵树”成为“好大一片林”。

上一篇:精设教学情境 提高教学效能 下一篇: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