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时间:2022-07-17 07:46:10

浅谈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 要:目前高职院校扩招造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以及班级人数增加,致使高职院校班级管理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体现高职院校管理水平。面对新时期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状况,本文详尽列出了新时期班级管理存在的七大问题,分别从七个方面提出了管理措施或解决方法。强调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遵循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班级管理工作,做到以“生”为本是关键。

关键词:班级管理者;班级管理;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5-15 -02

班级管理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和体现其管理水平。近年来由于高职院校扩招,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引发一系列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方面的问题,使高职院校班级的管理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探索新形势下班级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是班级管理者(班主任和辅导员)共同追求的目标。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新的时期,班级管理呈现出新的特点,同时也存在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班级缺乏强凝聚力

判断一个班级是否有凝聚力的依据是:成员之间有较强的心理互依性;有普遍接受的共同奋斗目标;班级成员愿意为集体目标的实现而努力。目前各高校同学大都认为本班集体是有凝聚力的,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并为班级建设出力,但是学生的班级集体归宿感普遍不高,使得高职院校班级凝聚力不强。

(二)班级管理制度不能与时俱进

辅导员或班主任直接或间接的通过班干部,借助班级管理制度去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控制。学生只关心如何表面地、形式地遵守班级制度;班干部只从事监视的活动,监视同学不违纪、不犯错。班级管理者很少能根据班级的情况变化修订班级管理制度,导致大多数学校的班级管理制度跟不上形势的变化。使得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情感、态度、兴趣等被整齐化一的要求所扭曲,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班级竞争不和协

高校的奖学金等激励行为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而且由此造成的竞争也很激烈。例如有些高校的奖学金的发放单一用总分来衡量甚至向关系户倾斜,不能照顾到在个别方面比较突出的同学,不能充分体现公平,这使得他们在竞争中成为失败者,由于竞争的存在,使的有的学生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

(四)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院、系和班级能否为学生组织有吸引力的活动也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生活质量的评价。对于高校来说,需要努力开展有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把同学的注意力吸引到了丰富而有意义的集体的活动中。但实际上,大多高校的集体活动流于形式,各种活动的评奖不能做到客观公正,多是暗箱操作的结果,使部分同学由积极参与变为消极对待,进而心灰意冷。学生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释放多余的精力,谈恋爱和上网便成了普遍现象,甚至出现经常性夜不归宿现象。

(五) 班级管理者与高职院校学生之间缺乏交流

在很多高职院校,一线班级管理者往往具有双重身份,他们一方面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另一方面承担着学生管理任务。前者是其主要职责,后者大部分是作为兼职任务分配的。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反映,几年下来,难得见到班主任的影子。高职院校学生渴望和班级管理者交流,但班级管理者不给学生机会和时间,这样的班级长期下去自然会出问题。

(六)课堂教学管理没有形成合力,迟到和旷课现象严重

课堂是高职院校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有些高职院校学生明白这些道理,但是他们很难坚持下来,小病大养、小事大假,逃课成了他们的习惯。学生松散的学习心理,教学者只顾教学疏于学生管理,班级管理者不太重视学生上课情况,这些造成了班风和学风不正的局面。有一部分学生几乎无课不旷,有个别学生除了第一节课见到其人,再就是考试的时候了。甚至有人放弃课程结束后的考试,直接参加“通过率极高”的补考和毕业前清考,这样,大量旷课对他们毕业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七) 班委会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依靠班级管理者一人的力量很难治理一个几十人的班级,这时应借助班干部的力量。好的班干部队伍,容易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大部分的班级管理之所以效果不佳,与班干部队伍的低水平建设密切相关,有些班级管理者在组建班级干部队伍时往往凭借与学生的关系或者表面印象,而不是从管理的角度去选人用人。最后班干部队伍成员还没有普通学生优秀,在班上无法形成应有的影响力。

二、解决方法

(一)发挥班集体的功能, 增强班级凝聚力

认真组织高职院校生参加社会调查, 生产劳动, 志愿服务, 公益活动, 科技发明创造,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 使高职院校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 长知识, 做贡献, 增强社会责任感。同学们在温暖和谐的班集体里, 兴趣爱好得以体现, 特长得以发挥发展, 人格得到充分尊重, 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 班级归属感由此得到增强。班级凝聚力得到加强。

(二)管理制度要具体、具有开放性并能作到与时俱进

班级管理者要督促和指导班干部结合本班同学特点和班级特色, 以学校和学院规章制度为前提, 针对学生课堂文明、考场文明、饭堂文明、宿舍文明、网络文明及奖惩措施等方面起草班级公约, 征求全体同学意见, 形成班规, 共同执行, 谁违规谁受罚, 约束同学们的日常行为[1]。笔者从接管班级开始, 抓好自律、自觉教育; 严格考勤制度, 请假制度, 评先创优制度, 形成了以个人自觉为基础, 班级检查为主导, 辅导员和班主任检查为监督, 以学院为总领的管理方式。各项制度直接与评奖评优惩挂钩, 以制度为保障, 促进了良好学风、良好班风的形成, 保障了班级管理的有序开展, 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营造民主公平的班级氛围,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上一篇:关于新形势下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浅议提升南京港人力资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