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渗透

时间:2022-07-17 06:53:47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情感渗透

美育与德育、智育并不矛盾,德育不是说教,智育不是灌输,它们同样也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和其它艺术一样需要情感的交流和融洽的师生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美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没有美育,人生就会失去一半的美好意义。那么如何把美育的原则贯彻到中学语文教学中去,把死板的记忆化为主动的想象,把频频的说教变成吸引人、鼓舞人和令人心悦诚服的形象,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呢?

首先,要创造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

美需要情感为中介,教学需要情感为纽带,这种纽带应首先由教师抛向学生,即教师应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手段创造出一种有节奏、有形象既和谐又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气氛和情境。在这种生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教学课题不再是抽象的条文,而成为一种被学生热爱的对象,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步骤:第一,课文朗读先声夺人。要想有效的领会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单单依靠他人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必须借助朗读体味、揣摩其内在意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达到先声夺人、以情感人的效果。第二,感受入手,渐入情境。语文课不同于鉴赏批评,有着自身的规律及要求,这就要求教者应善于捕捉信息,从感受入手,使学生直接入情入境。第三,适时点拨,把握内涵。美的内涵丰富多彩,美的形式多种多样,好的课文不但有完美的形式,更有其内在的思想意识,因此教师应在阅读感受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适时点拨,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

其次,要因材施教,寓教于乐。

由于现行的中学教材所选课文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家佳作,其中除考虑到语文基础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知识性以外,许多课文本身就具有鉴赏价值。因此这就要求教者首先必须具有丰富的鉴赏经验,在保证“传道授业解惑”的前提下,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例如在讲授《朱自清先生》一文时,先请学生说说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代表作,并请学生回忆一下初中学过哪些朱自清的文章,这样很自然的由朱自清的《背影》引出朱自清的生平,由其生平介绍讲到对其的评价。经过这样一环紧扣一环的引导,顺理成章地由其散文作品的朴素清新,引出其人格的崇高伟大,明白了爱国主义情感具有品德和智慧结合的特征,明白了美不但在形式更在内容的道理。

应该指出的是中学语文课有其自身的目的性要求,因而也不可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审美教育与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由点滴入手,从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中去了解什么是真正美的事物,什么是积极健康的情感内容,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牟县刘集一中)

上一篇:教师和学生在互动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试析初中生英语语音学习中的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