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剔除术56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7-17 06:16:27

子宫肌瘤剔除术56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共56例,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n=28)患者采用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n=28)患者采用腹腔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56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子宫肌瘤剔除数目为(5.9±2.3),高于对照组的(3.1±1.1);观察组患者的肌瘤残留例数与复发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子宫肌瘤剔除术;阴道;腹腔;疗效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160-02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临床表现为:月经改变,腹部肿块,不孕,继发性贫血、低血糖症等等[1]。子宫肌瘤的大小不一样,采用的手术方式也不尽相同,子宫肌瘤小于5cm的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大于5cm的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根据自身情况采取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经阴道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治疗效果。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总计5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对象均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2]。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8),观察组(n=28)中患者1平均年龄(36.8±11.3)岁;对照组(n=28)中患者平均年龄(35.8±12.7)岁。手术适合条件:两组患者子宫体积≤妊娠16周大小;子宫肌瘤直径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智力障碍及精神类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悉本组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并被详细告知研究过程,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案

观察组:采用阴道剔除术。手术前了解患者的基本症状,检查患者有无手术禁忌,利用常规方法将阴道清洗3天,保证阴道无炎症;采用硬膜外或硬外+腰麻,膀胱截石位,常规会阴、阴道消毒,根据肿瘤所在部位选择合适切口。如位于子宫前壁,就在宫颈前方膀胱横沟上切口;如位于子宫后壁,就在阴道后穹隆切口;如为多发性子宫肌瘤,根据较大的肌瘤位置选择切口;黏膜下肌瘤,可以打开阴道前穹窿,纵行剪开阴道前壁,探查肌瘤蒂部;肌瘤难翻出阴道,就边剥离边将肌瘤从阴道中取出。术后,在腹腔内留置引流管,给予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3]。

对照组:采用腹腔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常规围手术期处理;常规置举宫器,气腹穿刺成功以后,腹部作三孔穿刺,如肿瘤过大,还可选择四孔法,创面出血后用双极电凝止血,瘤腔缝合,保持子宫表面光滑度。

1.3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计数资料采取( )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T检验,对比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各项参考指标比较

经统计学t检验,两组患者的手术均成功,两组患者在手术花费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剔除肌瘤数量上,观察组患者肌瘤剔除数量为(5.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1.1),比较具有差异(P

2.2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经统计学t检验,两组患者术后体温、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情况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一种疾病,随着环境及饮食习惯的变化,该病越来越趋向年轻化,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子宫肌瘤症状的轻重取决于肌瘤的部位、大小、数目,有的肌瘤小、生长较为缓慢,无任何明显症状,因此终生不会被发现[4]。除此之外,很多患者情况较为严重的会出现如下症状:①子宫出血,月经期延长且月经量多,周期缩短,不规则出血;②腹部出现明显肿块;③下腹部或腰骶部坠胀不适;④白带增多,一旦感染出有大量脓性白带,出血时有血性白带,会出现恶臭,且有阴道排液;⑤习惯性流产,不孕不育等等[5-6]。

上述实验对比得知,56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子宫肌瘤剔除数目为(5.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1.1);观察组患者的肌瘤残留例数与复发例数分别为0,对照组患者的肌瘤残留例数与复发例数分别为1例,观察组患者的肌瘤残留例数与复发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经阴道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显著,复发率小,值得临床医学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邓小凤,杨冬梅.腹腔镜下大径线子宫肌瘤剔除术37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4,11(4):448-450.

[2] 郭晓光,韩传宝,钱燕宁等.佩尔地平对垂体后叶素诱发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心血管反应的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5):432-434.

[3] 李正芬,彭冬先,郭遂群等.经阴道、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比较[J].广东医学,2010,31(16):2085-2086.

[4] 朱耀魁,王晓玉,谢杏美等.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式变化及相关因素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7):500-503.

[5] 段赵宁,唐良萏,牟晓玲等.子宫肌瘤中成肌纤维细胞原代培养鉴定及意义[J].激光杂志,2013,12(5):97-98.

[6] 李岩,翟淑娜,姜腾轩等.体力活动水平与子宫肌瘤发生关系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5):2905-2908.

上一篇:老年人口腔修复临床特点分析 下一篇: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