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综合实践课内外

时间:2022-07-17 06:02:23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课内外

摘要: 综合实践这门新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无可避免地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如何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教育资源,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我们应根据自身特点,紧扣现实,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趣味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活动,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喜欢的学科,最重要的是要“说”,“动”并行,“实践”中“动”起来,在“交流”中畅所语言,才能获得真知。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实践活动; 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2-0143-01

进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无可避免地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教育资源,让这门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我们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抓住现实生活,联系实际,通过多种活动方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实践”的舞台上“动”起来。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喜欢的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普遍的方式使学生实践。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亲身经历,是综合实践活动区别于其它各类课程的根本特点,没有学生的实践,就等于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活动课就是要“动“――动手与动脑。当然,”动“的前提就是“说”,“动”了之后还要“说”――交流。“说”与“动”的统一,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上课之。

一、实践活动方式应走出课堂

刚开始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我跟学生们呆在教室里,就着教科书上的问题一个一个地讨论,如上语文课一般。这样做,实在是滑稽之极,学生面无表情,老师声嘶力竭。如此丰富的内容,这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如果只在这一屋檐下“畅所欲言”,而不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那简直愧对开发这门学科的智者们,也失去了这门学科的真正意义。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的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汽车》这一课,我把学生领到公路边,让学生每人手里拿着笔和纸,记下从面前过往的汽车的具体车型,车牌,车号等。再回到课堂上时,就改“说”了,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把自己对各种类型车的了解知道的,对环境的污染有多少,教室里热闹非凡,看着大家热情高涨,我觉得这节课的收效很好,比我照着书念收效好多了。课后,我还提倡动手制作手工,把自己心中的汽车做成模型,比一比谁发明的性能好,污染小。

整个活动过程都围绕着学生的“说”与“动”并行的原则,“眼动不如心动,心动不如行动”,学生用课堂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实践活动的要旨。

二、实践活动的内容应走向生活

开展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生活实际越好。《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以基地建设为依托,搭建“实践”平台,真正做到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为了充分发挥基地的依托作用,开展活动时还可以邀请基地上的部分学生家长,熟悉基地的情况的行家担任基地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边说边做,也可以做完后谈谈收获,感受等,教会学生关爱大自然,关心生存环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养成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三、活动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由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正在形成之中,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并存,因此小学中年级可更多地采用师生共议确立主题的方式;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更多地采取以学生为主确立主题的方式。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实践,充分体现出学生活动的主体和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提供广阔而又全新的天地。又要组织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以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的自学方式。这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教材的重难点、新旧知识的生长点、思维的交锋点、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等进行相互交流的教学形式。同时教师要允许学生大胆畅想。让学生沿着自己的活动思路创造性地学习和发展,并不断充实知识、发展能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明显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主动性愈强,对教师的要求也越高。因此,在每一个活动主题确定后,教师要组织好学生进行课题活动的实施,课题有了,我们研究它哪些方面的内容,怎样研究呢?经过思考、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内容,根据内容组成研究小组,然后引导各小组进一步讨论该如何活动,形成初步的活动方案。如课题《奇思妙想》活动分三个阶段来讲:第一阶段源自生活的奇思妙想及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第二阶段我们的奇思妙想――设想未来。第三阶段准备“21世纪奇思妙想成果论坛交流会”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又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展示自我,锻炼各方面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的全新课程。是让学生将实践、体验的收获整理,形成多种多样的成果,如:图片、表演、作品等。在交流中让学生学会理解、宽容、合作、分享,学会客观分析与辨证思考。例如:在《奇思妙想》这个活动前,先引导每组学生根据本组特点做好组内成员的分工与合作,收集和整理活动的资料,包括图片、照片、文字等各种资料。在准备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课题组的分工,每人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与此同时,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如让学生上网查找一些奇思妙想的图片,对照图片看它奇在哪里?妙在何处?然后自己设想未来是什么样的?

在这一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而是教学的组织者与参与者。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现的主体。我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实践、大胆探索,我坚持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先”,让学生先想,先看,先讲,先做,真正做到:学生能说的,老师不说;学生能做的,老师不做。

综上所述,脱离“动”的“说”,容易让学生走过场,造成眼高手低。“动”的过程是综合实践的生命力所在。课程与教学回到学生“说”与“动”的统一中,将学生想的付诸于实际行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启发学生的心智,使他们能有效地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理念。学生可以在实践的舞台上展示自己,在实践中获得多元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中形成意识,锻炼了能力。学生都个性得到张扬,学生都素质在实践中逐步提高,一个个新生命在实践中生成。我们相信,虽然尝试的过程不会是一路平坦,但一定会阳光普照!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探究校园文化对人才培养隐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