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探究题攻略

时间:2022-07-17 05:42:06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探究题攻略

2013年高考实用文阅读探究题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三:一是开放性,一般不设定标准答案,鼓励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二是综合性,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来分析疑难问题。三是辐射性,即问题可适当拓展至阅读的文本以外的内容。解答实用文阅读探究题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了解命题题型,掌握答题思路。

近几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探究题主要有封闭型、半开放型、开放型三类。所谓封闭型,就是题目中虽然出现了“你认为……”“你的看法”之类的看似开放的字眼,其实考的仍然是对作者写作思路的理解。或者题目虽然是“谈某个人的经历或某件事对你有什么启迪”“你从某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但考的还是离不开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及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它的考查范围往往是“探究”考点中的第①②点。对封闭型题目,考生能做的就是紧扣文本,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谨慎提出自己对文本的见解,然后围绕文本观点进行简单的论证。切不可跳出文章,泛泛而谈。譬如2013年辽宁卷《吴良镛:筑梦人生》第(4)题:在吴良镛看来,城市管理者的素养应包括诗人的情怀和史学家的品格与学识。请结合全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这道题着重考查考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有明确的观点,其次结合文本举例,再次联系现实,最好举一个例子,力求内接外联。半开放型跟封闭型题目的区别在于,虽然它也不能离开文本,但考生有了对文本表达不同意见的空间,即对于文本本身,可持有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它的考查范围往往是“探究”考点中的第②③点。另外,如果题目是评价文章中正面人物(名人或成功人士等等)的看似不妥的观点,应一分为二,既要对正面人物(名人或成功人士等等)的观点给以理解,又要提出自己中肯的看法,不能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它的考查范围仍然是“探究”考点中的第②③点。对半开放型题目的思考明显是不能完全离开文本,但又有一定拓展空间。答题时仍然要先吃透文本,然后谨慎提出观点,再进行简单论证。要注意在答题开始就明确表明态度,再进行论述。所谓开放型题目纯粹是拓展,题目把涉及的内容扩大、延伸。文本只是出发点,解答时按照题目设定的某种拓展方向去思考回答。这种题型重在考查考生运用语文知识联系实际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更鲜明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它的考查范围往往是“探究”考点中的第③点。这类题目是真正的开放性题目,文本只起引出问题的作用,解答时完全可以对此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不受文本束缚,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行。

二、把握解题步骤,规范答题要求。

探究性试题分值高(一般为8分),评分标准相对灵活,如果掌握一定的答题步骤与技巧,规范答题要求,就可以在这道试题上获取高分。

首先,把握解题步骤,忙而不乱。其一,解读题干信息。譬如2013年湖北卷《罗曼・罗兰》第19题:罗曼・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我们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初读题目应掌握下列题干信息:罗曼・罗兰的经历怎样,“英雄”对罗曼・罗兰有哪些影响,这些影响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就有什么关系等。其二,搜寻信息区间。快速浏览文本,在题干语句的上下文中找到信息着落点――关键语句、词语。其三,概括提炼答案。根据题意层次,整合全文相关信息,融入个人感悟与认识、判断,用自己的话精炼而又准确、鲜明地分层阐述观点、理由。根据分值与答题卡空间,一般要有一个观点,两个至三个理由(得分点),五六句话(一般不用冗长的句子),100字左右(也有的省市提供的答案在100-200字之间)。其四,语句书写规范。准确精炼,通顺流畅,没有语病,衔接自然,书写规范(探究题相当于小论文,卷面、标点、书写都是影响分数的要件,不可掉以轻心)。

其次,活用解题技巧,娴熟解答规范。解题时,一定要回归文本,立足主题,多层面挖掘,深入探讨价值精神。依据题目设置的要求和特点,运用“内引外联”法,展开合理分析。“内引”依据:立足文本,引信息、材料、观点等形成论证依据。“外联”分析:联知识包括文体知识和分析鉴赏知识;联实际包括现实情况和社会影响;联自身包括生活体验和阅读感受等。具体说来,分析过程的基本格式是:其一,面对“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等问题时,可运用“观点+结合文本分析”的方法,即一方面摘录或者化用文本的相关字词句,整合成话,扣紧观点;另一方面举文本中的事例进行分析的,要注意叙述简洁,材料与观点相互融合。其二,面对“对于某个观点,你如何评价”“谈谈你对某个观点的看法”等问题时,可运用“一方面的观点(或有利)+原因分析+另一方面的观点(或有弊)+原因分析”的方法,即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既要肯定其好的一面,又要提出自己中肯的看法,有利有弊,不能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其三,面对“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或“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对某个观点的认识”或“你是xx,你是怎样做的”等问题时,可运用“观点+结合文本分析+结合现实分析”的方法答题。其四,面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举例说明”等问题时,可运用“观点+现实事例/生活实际”的方法,即尝试从多种角度、用各种思路去解决问题,引述生活实际事例和一般事例,这种分析过程要注意事例的叙述简洁,材料与观点相互融合,这样更具探究色彩。当然“外联”时必须注意应立足文本内容和题目要求,不能任意延展。

三、前车可鉴,力避进入答题误区。

一是忽视文本特征。学习过程中,往往忽视像“新闻”“通讯”这样常见的文体特征,弃而不理,造成了没有必要的失分。

二是忽视答题角度。有些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往往局限于某一个角度,进而限制了思维。譬如2013年全国卷Ⅱ阅读《一个不能忘记的人》第12题第(4)小题:“为什么卢作孚被誉为‘不能忘记’的人?结合情节和材料,谈谈你的看法。”此题属评价性题目,整体评价卢作孚这一人物形象,属于半开放性题,答题时,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必须从不同角度切入评价才行。

三是忽视句子内涵。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往往忽视句子的内涵,被其表面意思局限了自己的思维,进而答题只是涉及皮毛,得分亦可想而知。譬如2013年福建卷阅读《那一种遥远的幽默》第15题:“请根据文本,探析‘没有他,清华就不是清华;有了他,不管清华还会再有多少变革,也依旧是清华’这句话的涵义。”不少考生只回答了表层涵义:王文显身上体现了清华的特质与精神,在清华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忽视了句子的深层内涵:王文显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包容的治校理念,是清华的灵魂。坚守学术性和包容性,清华就不会因为任何变革而改变。

四是忽视分值设置。每道题后面所标分值往往暗示答案要点,但许多考生忽视了这一点,造成要点不全或答题哆嗦。一般情况下,偶数的分值,如4分,意味着其答案可能包含两个要点,答题时要尽可能分成两点列出;奇数的分值5分意味着答案可能是三点,答题时要尽可能分成三点列出。此外,答案最好能用序号标出,让阅卷者对答案要点一目了然。

(作者单位: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上一篇:浅谈无损检测技术在特种设备检验中的运用 下一篇:大坝基础固结灌浆补强加固施工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