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安全问题浅析

时间:2022-07-17 03:54:16

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安全问题浅析

摘要: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对于矿井的各个生产环节安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阐述了加强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安全的意义,分析了影响.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安全的因素,探讨了造成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原因,提出了确保煤矿机会运输设备安全的策略。旨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安全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加强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安全的意义

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在生产中的任务十分繁重,很多设备在井下恶劣的环境中超负荷持续工作,严重缩短了设备使用寿命。加之生产项目对设备的需求量大且缺乏计划性,造成机电运输设备调动频繁,加之重工效轻保养的思想影响,设备经常得不到应有的维护。此外,随着煤矿开采能力的普遍提高,采掘工艺使工作面不断深入,机电运输系统的工作战线也逐渐延长,导致其安全风险不断加剧。一旦矿井机电运输系统发生事故,不仅无法保证生产效率,更可能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管理人员必须意识到煤矿机电运输工作的重要性和风险性,逐一分析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及其成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安全风险,确保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二、影响.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安全的因素

(一)客观条件因素

1、煤矿机电设备需要在井下工作,而井下空气里包括易燃气体瓦斯以及大量固体粉尘等,如果瓦斯含量超标,则随时可能引发爆炸事故,给机电运输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如果尘埃含量达到一定浓度,则会导致系统的效果不良,从而给生产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2、煤矿井下空气中通常水分含量较大,因此机电运输设备极易受潮,给电路系统绝缘效果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设备也容易发生腐蚀问题;

3、煤矿井下巷道空间狭窄,电器设备的安装、调试、检修过程中,触电事故时有发生;

4、煤矿生产对于机电设备的要求较高,也较为特殊,通常情况下电气设备的负荷变化较大,因此经常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容易引发短路问题;

5、随着采掘技术的发展,机电运输设备的容量也日益增大,生产的供电电压也会随之升高,因此高压线路越离工作面也越来越近,对于机电系统的安全性要求也会随之提升。

(二)工作环境因素

1、煤矿井下巷道相对较为狭窄,受到有限空间的限制,机电设备的工作环境较差;

2、运输设备在有限空间内进行频繁安装和移动时,其安装质量不高,势必影响其安全运行;

3、在有限的空间内多台运输设备平行作业,相互之间会受到影响,管理起来比较困难;

4、运输设备安装地点都有一定的坡度,而且弯道较多,对运输安全的影响比较大;

5、在同一巷道内,设备和人员在一起工作,也会威胁到运输系统的安全。

三、造成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1、操作人员能力水平不足

机电设备的现场作业人员的操作能力参差不齐,这是导致井下机电运输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文化层次较低的工人未经正规培训就直接上岗,并不具备专业机电知识。在对设备安全操作方法未完全掌握的情况下,违章操作、野蛮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这些工人也不具备即时排除危险和进行补救的能力,给矿井生产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2、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管理者安全意识的淡薄是酿成事故的根本原因。由于企业未对安全基础工作加以重视,操作人员的资质核审就沦为了走过场,安全培训也过于形式化,对工作实践不具备指导作用。对以往事故发生的原因不进行彻底的追究和广泛的宣传,使操作人员普遍存在侥幸心理。此外,要确保生产的安全,必须健全和落实机电运输工作的责任保障制度,但一些矿井安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都不到位,机电运输安全作业的积极性得不到保护,而事故一旦出现,也必然会造成责任认定不清,相互推诿的问题,造成危险的恶性循环。

(二)客观原因

1、工作环境较差

矿井机电运输设备的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空气条件、巷道空间和供电状态等。以空气条件为例,由于井下作业的空气成分包含有大量的瓦斯、灰尘和水分,既容易使电机受潮而发生腐蚀,也可能因操作不慎引起火灾甚至爆炸。而巷道空间的狭窄对设备的运输、安装、检修都会造成不便,设备间相互干扰和影响,使发生触电事故的可能性也有所提高,巷道坡度等问题还会引起设备的倾倒、滑移问题,对运输安全也有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机电运输设备在运行中存在较大的负荷变化,易发生短路问题,加之随着掘进的深入,供电电压不断升高,高压线路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2、设备质量较差

设备运行过程中,不断受到操作环境的影响而老化,电缆可能在潮湿、腐蚀性的空气中发生表皮脱落,随之而来的火花可能导致空气中的瓦斯爆炸,而提升设备中使用的绳索在长时间的工作后也常出现失效等问题。可见,若不进行充分的设备维护,运输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就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随时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四、确保煤矿机会运输设备安全的策略

1、贯彻落实设备管理制度

健全制度首先要从树立、深化安全责任意识开始。应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加强对煤矿职工的安全知识宣传,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此基础上完善职工的岗位业务培训,将业务培训与安全培训联系起来,并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相结合,帮助职工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在熟悉操作规范的同时,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模拟,使其必要的具备危机处理能力。建立健全矿井机电运输装备、材料等物资的采购供应管理、入井检验、安装交接验收、巡回检查、定期检测检验、维护保养、检修以及报废淘汰等制度。要落实工作人员保障制度,使职工得到良好的保障,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以人性化的奖惩制度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

2、做好设备维修维护工作

矿井运输设备的质量是保障运输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加强对矿井机电运输的检修,及时维护和更换设备。在矿井机电运输工作中,要及时对老化的电缆、绳索进行更换,定期进行全面检查,不留死角。针对易老化的电缆、绳索等应每天进行检查检修,不能等出现安全隐患时才更换。要保障人员安全设施的设备质量,特别是人车等设备要定期检修,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必须及时予以排除。使各种设备、配件都时刻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从而实现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目标。

3、改善矿井巷道工作环境

要尽力改善矿井的工作条件,为运输工作提供更好的运行环境。为保证井下环境干燥舒适,降低空气中的瓦斯含量,减少固体粉尘的含量,应建立良好的井下通风系统,并增加必要的除尘设备,以减少空气中的粉尘比例,尽可能避免因恶劣的空气环境而导致机电运输事故的发生。应加强日常工作中的用电管理工作,安排固定工人巡查维护井下线路,尤其是要经常检查可能发生事故的关键部位,一旦发现事故隐患必须及时处理。为进一步确保井下用电的安全性,应在电路系统中安装漏电保护装置,保证整个供电线路的绝缘良好,从而减少和避免漏电、短路及线路超负荷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卓雄.浅谈煤矿机电运输事故[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9).

[2] 张留喜.煤矿机电运输安全问题的探讨.煤炭技术.2010(02).

[3] 彭开刚,赵伟.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7(2).

[4] 吴建华,顾维娣.对加强煤矿机电运输管理的一点认识[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0(3).

上一篇:探析建设工程监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下一篇: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