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妥乐平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0例疗效分析

时间:2022-07-17 03:52:24

神经妥乐平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0例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神经妥乐平与弥可保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70例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6例,给予神经妥乐平7.2 U加入生理盐水 250 ml静脉点滴,1次/d,2周后改为3.6 U加入生理盐水 250 ml静脉点滴,1次/d,巩固2周,同时每日肌注弥可保500 μg,共4周。对照组 34例,单用弥可保肌注,每日500 μg,共4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及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及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上差异。结论:神经妥乐平与弥可保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妥乐平;弥可保

[中图分类号]R58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a)-048-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发病率高达60%~90%[1]。可累及全身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临床症状以对称性肢体疼痛、感觉减退、麻木为主要特征。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的疗效,但治疗效果还不能令人完全满意。为了提高疗效,我们用神经妥乐平(日本脏器制药株式会社生产)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选择2003年2月~2004年2月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和IDF糖尿病诊断新标准[2],有四肢对称性感觉障碍、麻木或自发性疼痛,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经神经肌电图检查,排除其他疾病,诊断DPN。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分两组,治疗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53.2±3.7)岁,糖尿病病程(10.1±3.2)年,DPN(2.6±0.8)年。对照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52.8±2.7)岁,糖尿病病程(9.6±3.5)年,DPN(2.7±0.7)年,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血糖控制较满意,空腹6.0~8.5 mmol/L,餐后2 h血糖7.5~1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血脂及血压基本正常。期间对疗效判定有影响的维生素、末梢血管扩张剂、镇痛药等,除治疗开始前应用的外,一律禁止合用,而且在治疗前已应用的药物在治疗期间用法、用量不变。基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在常规的糖尿病饮食控制,运动及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神经妥乐平7.2 U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点滴,1次/d,2周后改为3.6 U加入生理盐水 250 ml静脉点滴,1次/d,治疗2周,同时每日肌注弥可保500 μg,共4周。对照组予弥可保肌注,500 μg/d,共4周。

1.3 观察指标

①症状和体征:四肢对称性感觉障碍、麻木或自发性疼痛,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②神经功能检测:在室温20~28℃,专人用丹麦DISA2000型肌电图仪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用表面电极次剂量刺激测量胫神经、腓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胫神经、腓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V)。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正常或增快了5 m/s;有效:症状和体征改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增快大于2 m/s小于5 m/s;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加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增快小于2 m/s。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包处理数据,资料采用x±s进行统计描述,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组内前后差异,记数资料及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表2)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中,3例出现胃部不适,1例面部潮红。对照组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两组均未见心、肝、肾功能损害。

3 讨论

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弥可保可以通过甲基化的功能参与体内甲基转移作用,对神经组织的核酸、蛋白质及脂肪的新陈代谢有促进作用[4]。它可直接转运人神经细胞,刺激轴浆蛋白质合成,使轴突受损区域再生。并刺激雪旺细胞卵磷脂合成,修复损伤的髓鞘,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但临床治疗效果还不能十分满意。

神经妥乐平具有镇痛、改善末梢血液循环、镇静、抗变态反应及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等作用。其通过使血小板聚集性正常化而改善微循环,同时具有外周扩血管作用,故可通过改善神经内膜微循环增加神经组织供氧,加速能量产生,改善神经功能;并能显著地促进雪旺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5]。神经妥乐平的镇痛作用是非麻醉性、非消炎镇痛性的新型镇痛作用,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5-羟色胺能神经,使处于功能低下状态的下行性痛觉抑制神经系统激活,从而发挥其独特的镇痛作用,同时还作用于旧脊髓丘脑束和大脑边缘系统,改善慢性疼痛和知觉异常状态。此外,神经妥乐平还可通过抑制致痛因子-缓激肽的游离,从而发挥其外周性镇痛作用[6]。

我们用神经妥乐平与弥可保联合治疗DPN的总有效率达86%,而单用弥可保组的总有效率为6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均为P<0.05),此外两者联合在逆转、修复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基础上,还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较为有效的药物。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提示神经妥乐平联合弥可保治疗DPN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Nasseeri K, Strijers RL, Dekhuijzen LS,et al.Reproducibility of different methods for diagnosing and monitoring diabetic neuropathy[J].Electromyogr Clin Neurophysial, 1998,38 (5):295-299.

[2]Report of WHO consultation. Definition,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R].WHO.Geneva.1999,1-33.

[3]廖二元,超楚生.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66-1570.

[4]北京弥可保临床观察协作组.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华内科杂志,1999,1 (1):14-17.

[5]程飚,陈峥嵘.神经妥乐平促进雪旺细胞体外增殖作用的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2,18(1):49-51.

[6]Ohara H,Kawamura M,Aonuma S,et al. Mechanism of hyperalgesia in Star-Stressed animals:effect of neurotropin[M].Stress:Neuroendocrine and Molecular Approaches.New york:Gordan andBrech Science Stress,1992,791-792.

(收稿日期:2007-08-25)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尼卡地平复合艾司洛尔在脊柱手术中控制性降压... 下一篇:雷夫诺尔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