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2例

时间:2022-07-17 01:28:29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炎性细胞浸润、自身免疫机制等因素有关。复发率高,治疗棘手。在祖国医学属于“胃痛”范畴。2005年-2011年,运用柴胡舒肝散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2例,并与西药对照组42例比较,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84例患者均经纤维胃镜检查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镜提示:黏膜粗糙不平、渗出、水肿,可见红斑或出血点。临床症状表现为胃脘胀痛,嗳气,恶心,矢气痛舒,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中医辨证分型属肝气犯胃型。按就诊时间先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2例,男18例,女24例;年龄26~69岁,平均39岁;病程0.5~23年。对照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25~72岁,平均35岁;病程5个月~19年。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柴胡疏肝散。柴胡12g,香附10g,川芎10g,陈皮12g,栀壳10g,白芍10g,甘草6g。随症加减:胃痛甚者加川楝子6g、玄胡索12g、郁金10g,泛酸者加煅瓦楞子12g,嗳气者加沉香15g、佛手9g,嗳腐者加神曲20g、焦山楂20g。每日1剂,早晚分服,治疗期间忌饮酒及生冷、酸辣等食物。

对照组:阿莫西林0.5g,3次/日;奥美拉唑20mg,2次/日;吗丁啉10mg,3次/日。

上述两组均以30天为1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无渗出、水肿、无红斑、无出血,炎症消失,6个月内无复发者;②有效: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胃镜检查炎症好转,无出血、红斑;③无效:临床症状未见减轻,胃镜检查无变化。

结 果

治疗组42例,显效26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42例,显效17例,有效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7%。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讨 论

慢性胃炎在祖国医学属于“胃痛”范畴,其发病与外邪犯胃、饮食伤胃和情志不畅等因素有关,其中情志不畅者约占30%。可见胃与肝的关系密切。《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沈氏尊生书・胃痛》说:“胃痛,邪干胃脘病也……惟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胃痛的病位在胃但与肝的关系密切。肝属木,为刚脏,性喜条达主疏泄;胃属土,主受纳,主通降。肝有疏土助运的功能,《血症论》说:“木之性主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若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郁不达,横逆犯胃,胃气阻滞,表现为呕逆嗳气,在中则胃脘胀痛,在下则大便不畅等症状。治宜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内经》说:“木郁达之。”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功效。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为君;香附理气解郁,川芎行气活血而止痛,共助柴胡疏肝经之郁滞为臣;陈皮、枳壳理气行滞,白芍、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为佐;甘草兼调诸药,为使。诸药合用,使肝气条达,胃气得降。

上一篇:偏头痛持续状态患者56例TCD异常特征 下一篇: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综合治疗泌尿系结石150例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