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习作,放飞心灵

时间:2022-07-17 12:14:26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作文“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只有真话、实话、真情实感,学生的心灵才能得到充分的开启,只有激情所至,真情才能得以自由的流淌。因此,要使学生喜欢作文,必须要让学生在作文的课堂中充分感受到乐趣,觉得作文是自己心灵对话的窗口,是寄托自己生活情趣的一方乐土,这样的作文课才是学生需要并喜欢的作文课,这样的作文课才是闪烁着人情、人性光芒的情感和理性的升华。

一、开放命题,触动真情。

俗话说得好:“好题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能拨亮学生的心田,唤起激情,激活思维,拓宽视野,让学生能够找得到感觉,抓得住内容,有话可写,有情可抒。但由于小学生年龄、性别、性格、兴趣爱好、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当然也带有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如果我们的命题过于单一、细化,就不利与学生富有个性的表达。因此,教师命题要开放,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切实感受,给予学生悟化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进入角色,产生表达和创作的激情和欲望,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爱好,“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教师在命题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有针对性。符合小学生的知识实际、生活实际、年龄特征及心理特征,要富有儿童情趣。比如二年级《找春天》的习作训练,就可以让家长先带孩子去踏春,找春天,回来之后师生说春天,再自由命名写春天。学生的命名很有个性,如《柳树姑娘辫子绿了》、《春天的眼睛》、《春姑娘来了》、《小草弟弟长头发了》,这些题目更贴近学生,学生乐意写。

2、有启发性。学生的习作题目要富有趣味,适应于小学生的思维跨度和想象纬度,使小学生一见题目大脑皮层就处于兴奋状态。如《神奇的“0”》,一个简单的“0”,这个看似没有生命色彩的符号,在孩子的眼中却成了千姿百态的世界。

3、有艺术性。多用象征、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方法命题,给学生以美的教育和艺术的熏陶,从而产生一种“妙趣横生”的感染力。如《我是蓝鲸》、《鲸的哭述》等题,虽然说明文很枯燥,但是学生可以将它们人格化、人性化,从自己生活认识角度出发叙写,丰富表达。有的从环保角度(爱护环境、爱护动物)写,有的是从自己了解的相关知识点写,表达形式别具一格,作文内容丰富多彩。开放命题,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了满足,真情得以挥发,个性也得以张扬。

二、回归生活,寻找真情。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真情回归是当前作文课堂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材料。然而,由于学生缺乏体验,对生活中的一些事往往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如果学生在作文中找不到真情表达之处,无疑是隔靴搔痒写不出好文章的。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作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用心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1、敞开心扉,抒写真情。让学生写自得之见,抒自得之情,显自得之趣,使学生的文字自然流畅地洋溢出来,成为掠过睛空的云彩,它美丽多姿而又呈现出修辞个性之彩。

例如在学习了课文《这就是我的家》后,教师安排了想象作文《我理想中的家园》,首先,教师让学生根据理解和设想,把家园画下来,可以是单幅画,也可以是多幅画,然后,配之以描写乡村和自然的轻音乐,让学生闭着眼睛深入感受,最后让学生在自己画的基础上,结合音乐情景的感受,把自己心目中的家园写下来。这篇作文整体来说比较成功,有的学生笔下的家园如诗如画,有的把自己的家与成功能齐全的乐园,还有的把家写成能够流动和随着季节变化而调整的营地。这种训练形式,不仅学生习作兴趣浓,表达欲望强,还促使学生把自己所学、所知、所想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自己的笔把自己想象的画面、色彩、意向甚至是故事都充分地表达出来。在这样的表达空间里,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了满足,真情得以挥发。

2、回归生活,寻找真情。文章是生活的再现,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是创新的引子。让学生把目光投向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充满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用自己的视觉去观察社会人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的作文有了依托,创作欲望也会自然地得到引发,习作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学生也有了人格自我濯亮之泉。因此,在学生写作时力求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找到感觉,从生活中挖掘自己的作文内涵。

如《今天我感冒了》,学生把自己不小心受凉得感冒的过程非常精彩地写了下来,并且将自己不听家长的劝告而造成的痛苦后果后悔不已表达出来。因为,这些内容源自于生活,学生熟悉,但是,不经过挖掘,学生就会熟视无睹。只有学生细心地观察和感受,就能从中找到精彩材料之所在。

三、开放空间,追求真情。

要追求真情作文的境界,历代文人对真情作文有着许多说法。《易》中指出“修辞立其诚”,鲁迅的“渊邃人之性情,崇大人之好尚”,贯穿始终的就是一个“诚”字,心口如一,人文协和,这是一条返朴归真的作文成功之路。设想一下,如果给予太多的限制,太多的要求,太多的引导,能有中华民族不朽的人文文化?这些追求有一个根本前提就是思自己所思、言自己所言,否则诚挚不了,也无以真情。

如在刚开学时,学生最盼望的是发新书,教师抓住学生有话可写的时机,以《我有新书了》为题,可以写发书的场面,可以写接到老师发的新书时的心情和感觉,也可以写自己发了书后怎么样处理这些新书的,要求写出真情实感。有个学生是这样写的:“我眼巴巴地看着新书在前排同学手中传递,领到新书的同学笑盈盈的,跳着、乐着,还没到手的同学则睁着大大的眼睛……手捧着新书嗅一嗅,一股油墨香味扑鼻而来,一直沁到心肺……”多生动的文章,自然流畅,可以说水到渠成,一气呵成,如果没有充分地放开他们的翅膀,他们的思维就飞不了这么远。

其实教师在对于学生具体表达上,是得采取“无为”的态度,因为小学生是很直觉、很感性的,他们并不因为教师没有要求就不写这些,也不见得教师刻意要求了就一定会写这些,其实对学生来说,作文只不过是发自他们心底的自然宣泄罢了,人为的因素是阻止不了的。

天地自然,日常生活蕴涵着无数可描写的事物,只要把学生引向比他们自身生活更广阔、更深入、更真实、更缤纷的世界,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手去感受,用心去探索,创新的种子就会埋入心田,写作的源泉就不会枯竭。

上一篇:让思想品德教学更加生活化 下一篇:心意星座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