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演唱中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

时间:2022-07-17 11:12:57

浅谈演唱中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

摘要:当前是一个多元文化共生融合的时代,随着新的听众的出现对声乐艺术有着新的要求。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这种相互融合的演出既能运用美声的唱法演唱技巧,又能结合通俗唱法的发声方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为音乐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想象空间。

关键词:通俗唱法 美声唱法 融合 意义影响

一、美声唱法的概述

“美声唱法”(Bel canto)是指意大利的一种歌唱风格,(Bel canto)意大利语的原意是“美妙的歌唱”,起源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佛罗伦萨,伴随着歌剧的发展而完善起来的。20世纪初美声唱法传入我国,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美声唱法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碰撞之中得到了飞速传播与良好的发展。

美声唱法追求音色优美、音质纯净、发声自如、旋律音的连接均匀而灵巧,装饰音优雅而精美,感情真挚。美声唱法在演唱时要求打开喉器,使之进入歌唱状态。有意识地控制声带频率的振动机能,充分发挥声带的作用达到音色优美及音质统一的效果,另外还要通过咽腔、口腔、鼻腔等共鸣器官使声音更加扩大,将声音集中到头腔然后发出去。这样才会发出的声音具有极强的穿透力,所以意大利歌剧美声唱法的演员在剧场演出歌剧时是不需要用麦克风的,他的声音要穿过乐队的音墙,送到剧场的每个角落,并且使每一位听众都听得清晰,这也是美声唱法的很大的一个特点。

二、通俗唱法的概述

通俗唱法最早产生于美国黑人音乐,他们通过口述的方法使通俗唱法形成了特有的风格。在我国,通俗唱法在上个世纪30年代由中国港台传到了大陆,越来越多大众去了解通俗音乐,去学唱通俗音乐。以歌会友,以歌传情,唱歌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俗唱法最大的特点, 就是简单易唱、通俗方便。通俗唱法的语言、简洁的音乐形式、更能贴近于生活的情感内容, 反映出百姓的生活, 传达他们的内心感情, 也更容易让欣赏者接受并产生共鸣。由于通俗唱法多借助话筒等扩音设备增大音量,因此,没有刻意强调共鸣腔体的使用,可以说,如果没有电气音响设备,就不会有现代的流行音乐和通俗唱法。通俗唱法演唱追求声音自然甜美,感情细腻真实,强调乐感与个性特色以及即兴发挥, 普遍意义上讲,通俗唱法是人人都可唱,演出形式常以独唱为主,配以舞蹈动作。

三、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融合

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融合是符合时展的,也是符合人们审美情趣的。在互相的高度融合之后,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欢,也推动着声乐艺术向一个新的高度发展。

(一)气息

美声唱法中对气息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美声唱法讲究音域宽广、声区统一,要求深呼吸、低喉位,喉咙充分打开,强调用气去歌唱,美声唱法采用的是腰腹式呼吸方法,腰腹式呼吸就是在腰部、腹部肌肉和横膈膜的作用下,使横膈膜中间向上凸出的部分向下推动,加腔的容积,以达到多储存气的目的。当演唱通俗歌曲时,有些高音或是曲子的高潮部分要用增强腰腹之间上下的对抗力来增强气息造成气势的强劲。把这种美声的技巧运用到流行歌曲演唱中,就使得大家觉得困难的高音部分变得高亢坚实,音色有光泽,真假声也转换自然、流畅。

(二)吐字发音

美声唱法要求声音圆润柔和,咬字是通过声带、牙关、嘴角,要求在歌唱中吐字清晰、母音的转换和咬字的动作不能破坏音乐的线条。通俗唱法吐字方法与嘴型和民族唱法相似,有时更靠前些,强调吐字,因而语言清晰,感情亲切。一首完整的艺术歌曲离不开语言的清晰度,即对咬字吐音的认准、准确的把握。如果将美声唱法中吐字发音用在通俗歌唱艺术中吐字,则能更好表达人物思想感情。

(三)共鸣

美声唱法的共鸣是指以“打开”的方式扩充和调节共鸣空间,有口腔共鸣、头腔共鸣、腔共鸣其中头腔共鸣。通俗唱法用到共鸣相对于美声来说比较小,所以它主要是借助麦克风来扩大声音效果的,如果将美声中共鸣多融入到通俗唱法当中,将会使通俗唱法声音具有磁性。

四、结语

声乐是一门比器乐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的艺术,更能触及听众的心灵,引起共鸣。将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融合在一起从声音、气息上相互融合,使声乐作品有了新的新鲜感和时代感,更新了艺术的活力,增强了艺术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华乐出版社编辑部主编.怎样提高声乐演唱水平[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3]韩勋国.声乐艺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不同抛秧密度对双季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下一篇:莫欺少年一时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