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指导卡在科学教学中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应用探究

时间:2022-07-17 10:53:16

浅谈学习指导卡在科学教学中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应用探究

【摘要】 所谓学习指导卡是指学生在课前预习时使用的指导卡片,也可叫它“预习指南”。它主要包括学习目标、预习程序和作业及指导,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它将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程序去预习下一节课要学的内容,它真实地记录着学生的每一个学习经历。

我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后探索出学习指导卡使用的一般规律,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实践,从而凸显学习指导卡应有的价值,为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 学习指导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84-02

长期以来,科学课堂教学一向采用教师讲,学生练,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评讲等方式进行。上个学期开始我们学校在全校范围推广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洋思教学模式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学习,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不少问题:①学生受束缚,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②教师重在传授知识,脱离了实践对科学学科的本质要求没有达到;③导致学生课外作业负担过重,课堂上教师“满堂讲”作业压到课外。

通过一学期来对“洋思”教学模式的探索,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就是在课堂上先向学生提示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取得较好效果。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中需要关注许多问题,看起来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明显减少,好象减轻了老师的压力,但实际上更需要老师的精心备课。在这个教学模式的摸索和实施中我就学习指导卡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方法谈一些我个人的肤浅的看法。

所谓学习指导卡是指学生在课前预习时使用的指导卡片,也可叫它“预习指南”。它主要包括学习目标、预习程序和作业及指导,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它将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程序去预习下一节课要学的内容,它真实地记录着学生的每一个学习经历。我们不难发现,学习指导卡就是学生的第二位老师,它能帮助学生明确预习什么、怎样预习、问题如何分析和解决,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如何切实利用好学习指导卡是当前我校教学改革中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开学以来,有不少老师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中先学这个环节把握不好,认为每次上课都要准备预习提纲很麻烦,对学习指导卡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甚至坚决否定学习指导卡,根本就不用。有些老师主观上想用好学习指导卡,但缺乏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这样就造成了学习指导卡所具有的价值无法充分体现。我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后探索出学习指导卡使用的一般规律,根据自身的特

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实践,从而凸显学习指导卡应有的价值,为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打下扎实的基础。

1 学习指导卡的应用途径

1.1 课前:课前是学习指导卡应用的主阵地,知识点的构建和形成都是在学习指导卡的指导下进行的。通过预习目标可以让学生了解课堂上将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去看书本的哪一页,从而使学生为课堂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同时,有一部分实验需要学生自备器材,那么学生在学习指导卡的引导下可以在课前预习中准备好。也有的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在课前作为家庭小实验去体验、去观察和动手,探究并记录相关的实验现象和数据,阅读、思考和讨论,最后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及时利用预习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预习作业)。比如在七年级科学(下)第2章第5节《物体为什么会下落》教学中,我在学习指导卡上明确地提示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知道重力的概念;二是理解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三是会用重力的方向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又比如在在学习《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一节教学内容时,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分析与讨论。并以这些问题为主导围绕整个教学过程。

①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②你可以提出哪些因素可能与浮力大小有关的猜想?

③你可以通过哪些研究的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想?

④你如何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⑤你能通过运用阿基米德原理来计算出有关浮力大小的问题吗?

问题设置的好坏是这节课能否达到教学目的关键,因此,在学习指导卡上设置问题时要注意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也要注意问题的梯度和深度,这样才能适合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并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2 课堂:课堂同样是学习指导卡的应用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要有目标的去教和学,同时还要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我校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不教对的只教不会的),此时学习指导卡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例如:我在《眼和视觉》学习指导卡中要求学生①知道透镜的概念和种类(凸透镜和凹透镜),②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的像(知道凸透镜能成放大的虚像凹透镜能成缩小的虚像),③会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一摸二看三照),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⑤用简单的方法估测远视眼镜的焦距。学生通过预习觉得其中①②③都很简单,学生自学后基本能掌握并自行解决问题,④⑤稍有困难,学生自学后不能掌握和解决问题,那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会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的听讲并积极参与到老师组织的课堂探究活动中,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有意识的侧重与④⑤两个知识点的讲解,而①②③就可以适当少花一些时间,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还可以给老师和学生留下很多的时间去处理随堂练习,这就给学生从课后繁重的题海当中解脱出来,一举多得的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1.3 课后:学习指导卡在课后同样有用武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耗时比较长的实际问题。例如,要求学生动手动脑的小制作(密度计、沉浮子、简单电路的设计等),作为

课后拓展内容比较合适。它在时间和空间上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比如一位老师在科学总复习课堂上应用了下列一张学习指导卡:电灯中的科学。

1.3.1 电灯的构造(灯丝)

1、材料设问:①为什么要利用钨丝作灯丝?

2、形状设问:②为什么灯丝要制做成螺旋状?

3、粗细设问:③为什么额定电压相同,额定功率不同的灯泡其灯丝粗细不同?(或如何由灯丝粗细来判断两额定电压相等的灯泡额定功率的大小?)

1.3.2电灯的工作原理

13.2.1 电灯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1.3.2.2 电灯的亮度由什么来决定的?

1.3.2.3 电灯发光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怎样的?

1.4 应用题组

1.4.1 用久的灯泡内壁为什么会变黑?

引伸:灯丝断了灯泡重新接上,灯泡会更亮,为什么?

1.4.2 晚上用电高峰时,教室内灯泡较暗,夜深人静时,灯泡都变得较亮,为什么?

引伸:为什么远距离输电要采用“高电压、低电流”输电?

1.4.3 计算,两只“6V,3W”的电灯,

①要把1只接入9V电源中正常发光,应串联一个多大阻值的电阻。②两只同时并联在电路中正常发光,总功率为多少?③两只串联在6V电源上,每只的实际功率多少?

2 学习指导卡的应用初步效果

2.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教学实践中,我个人通过对学习指导卡的应用研究,逐渐地摸索出学习指导卡应用的一般规律,提高了学习指导卡的有效使用效率。事实证明:学习指导卡的得当应用能更好地

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2 提高了学生构建知识的能力

学习指导卡所提供的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对每节的学习活动的真切体验、深刻感悟,从中分析、推理、归纳出科

学的概念与规律。真正体现了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的目标,提高了学生构建知识的能力。

2.3 强化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3 学习指导卡的应用困惑

在学习指导卡使用过程中会碰到一些问题,作为老师要积极地去面对。

3.1 因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我校的一些班级的学生,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奋斗目标不明确,所以自主学习能力很差,更别说提前预习的习惯,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老师事先设计一些简单的预习作业(不要太多,难度不要大,可以是书本上的一些概念填空题,或者选择题,让学生能得出正确答案的),让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一次、两次,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信来了,兴趣有了,习惯养成了,我们的学习指导卡也就能正常使用了。

3.2 学习指导卡中设计的作业指导,有些老师不能理解,认为那是给学生答案,让学生有了偷懒的好机会。事实上作业指导和答案不是一回事,作业指导从解题的思路和解题的方法上面给了学生详细的讲解,让学生知道从什么角度出发,从什么点切入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给学生一个榜样和示范作用。

4 小结与建议

用好学习指导卡是我校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短期的实践中我个人获得的应用学习指导卡的初步经验,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知识构建的能力,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使用学习指导卡时,首先,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学习指导卡所具有的价值;其次,老师必须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使学习指导卡能得以正常有序的应用下去,也为实现新课标提出的“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目标提供有力的保证;最后,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接受新课程带来的新挑

战。以上是我对学习指导卡的使用一些肤浅的研究和看法,不是很成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去修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复习要重视“先学后教”》《考试周刊》2007年第41期

[2] 《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启发》

上一篇:高职高专英语课堂热身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专家型幼儿教师培养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