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三位一体”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时间:2022-07-17 09:18:55

基于校企合作的“三位一体”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 要 在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南通航运学院建立并实施“三位一体”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配备校内导师及校外导师,实施“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实施“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同时建立考评反馈体系和校企合作文件及专项基金,保障“双导师制”的落实。

关键词 校企合作;三位一体;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0-0057-0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世界各国公认的职业教育成功经验。本文结合南通航运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实践,探讨如何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有效实施“三位一体”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三位一体“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内涵

导师制(tutorial system)最早源于英国牛津大学,是牛津大学基于传统的精英人才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1]。“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首推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由校、企分别实施,并受职业教育法保障,课程大纲由国家、学校和行业共同制定,成本由学校(国家)、企业共同分担,学生以学徒身份与企业签订合同,考核由企业方(国家行业协会统一考核)完成[2]。

三位一体“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以下简称“导师制”)是在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借鉴英国“导师制”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创立的。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配备两位导师——校内导师及校外导师,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实行“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实施“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政校企”三方共同参与、协调联动的长效驱动机制为保障。

二、三位一体“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背景和条件

校企合作需要政校企三方共同参与、协调联动。南通航运学院以市场需求、行业需要来设计校企合作模式,建立“三层合作、三方共建、互利多赢”的办学体制,通过校企联合、共建、融合等方式将校企合作贯穿于高职教育全过程,企业也在合作过程中长期受益。

学院主要从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人才交流、教学改革三方面建立校企合作长效驱动机制,成立专业群理事会,负责专业建设、实训、培训等工作。对于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依据不同专业的办学特点主要采取校企联合共建、引企入校、国外政府机构资助援建三种模式。其中,学院“中新国际海事培训中心”由新加坡海员联合会、森海海事服务新加坡有限公司与南通航院三方共同出资成立。校企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有教学实习基地、订单式培养基地、顶岗实习基地三种类型。人才交流的主要模式有:“双向挂职”机制(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兼职和顶岗,企业专家到学院兼教)、校企联合开展技能和技术等继续教育培训、校企联合成立研发或技术创新团队。教学改革领域,学院在企业参与下依据行业企业需求和当地产业结构设置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能力为本、职业活动为核心来开发课程,以职业要求为考试考核标准。根据商业运作过程、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等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建设和校本教材开发,开设“双证”课程体系,践行“双证融通”(学历证书与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以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模式为依托开展双导师制人才培养[3]。

“双导师制”以“双境培养、双师共教、双证融通”的理念培养人才,实现以“专业与产业、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为特征的校企双境对接,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师共教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4]。

三、三位一体“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三位一体“双导师制”的内涵与职责

南通航运学院推行的三位一体“双导师制”为期两年,在第一学年为学生配备校内导师,实施校内导师制;第二、三学年配备校外导师,实施“双导师制”。原则上,每位校内导师所带学生不超过15人,每个教学周指导学生1次,由导师和学生共同约定指导时间和方式。校外导师指导学生总数不超过5人,两周指导1次,与学生共同约定辅导时间和方法。

(二)三位一体“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1.导师职责

校内、外导师本着职责上相互补充、互动交流的原则,共同指导同一批学生,具有相对固定的对应关系,一起拟订学生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内容、进度,再共同实施指导,及时交流反馈,便于对实施过程的跟踪管理。

校内导师职责:主要负责理论知识指导,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和未来职业发展空间。要求实行三年一贯制的全程指导,主要包括专业学习引导、毕业设计、顶岗实践报告的撰写和就业方向选择等,并做好与校外导师的沟通工作。

校外导师职责:侧重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初步形成职业判断能力和管理组织能力,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校外导师还负责指导学生以企业实际项目为题进行毕业设计。

2.导师的选聘

选聘条件:校内导师从本学院专任教师中选聘,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具备双师素质。校外导师,一般由校外实习基地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技术或中层以上业务骨干担任。

选聘方式:校内导师,采取个人申报与各系部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学院专家组审议批准,由院长聘任,聘期三年。校外导师,由校外实习基地企事业单位按“双导师制”规章选派推荐,资料报送学院专家组审批确定。学校与校外导师及所在单位签订协议,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以保证校外导师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

3.“双导师”选择及实践岗位确定

校内导师选择:学生自愿报名选择,再由系、教研室进行适当协调,确定每位导师所指导的学生数。校外导师选择:采取双向选择、自愿结对原则。在一年级,将企业行家能手请进来,采用讲座、专题报告或交流会等形式,与学生见面;学生走出去,到企业参观、认识实习。在基本了解岗位及学生情况后,进行双向选择。

4.保障机制的建立

学院建立了《南通航运学院教学质量校企共同评价办法》等校企合作文件和校企合作专项基金;校内、外导师互动交流,职责上相互补充,注重培养内容的衔接;加强学生与导师的考核、评价(认定);协议期间,采用走访座谈、不定期电话回访等方法,进行过程控制。协议期满、最终评估结束后,第一时间召开座谈会,与会人员由学生代表、校外导师代表、全体校内导师组成,进行信息反馈、交流心得,学院“双导师制”专家组在对座谈意见进行整合后,以书面形式向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所在单位进行反馈,就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的后续实施提出指导性方案。

5.考评反馈体系的构建

考核原则:规范、严格、奖惩结合、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分别对学生及校内外导师进行跟踪管理,实行定期、不定期及最终考核。

考核内容:学生考核包括知识、技能和素养三个方面,由校内、外导师共同评定,平时检查与学生总评相结合;导师考核:导师述职自评、被指导学生民主评议相结合。

激励机制:根据学生最终考核结果,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校内导师工作折算工作量,并作为年终考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南通航运学院基于校企合作的三位一体“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矛盾,提升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但总体看,“双导师制”的实施还存在急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如何深化“校企联姻,产学合作”办学模式,搭建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教育平台,以解决实训基地日常运行经费问题;如何核算导师工作量、科学考核导师工作业绩,以激发导师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如何有效考核、评价“双导师制”实施过程、实施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

(2011年南通航运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重点课题《基于校企合作的三位一体“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编号HYJY/2011A04,主持人:邓明阳)

参考文献:

[1]潘小珍.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实施导师制的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7(9):72-73.

[2]齐绍琼.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30-31.

[3]刘鸫根,陈侃贞.高职院校“订单+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14):11-13.

[4]金万哲.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向沟通的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8(8):26-29.

The Exploration of the “Trinity” Dual-tutorial Talents Training Mode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DENG Ming-yang

(Nantong Shipping College, Nantong Jiangsu 226010,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school-enterprise deeply integration, Nantong Shipping College established and implemented the “trinity” dual-tutorial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The mode regards students as the body, equips students with intramural and off-campus tutors, implements the “school, internship units and students” trinity management mode and the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trinity teaching mode, and establishes the appraisal and feedback system as well as the school-enterprise documents and special funds, so as to guarantee the implementation of “dual-tutorial system”.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rinity; dual tutorial;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上一篇:基于高职英语教学特性的教材编写探析 下一篇:CDIO工程教育模式对大学生人格特征及CDIO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