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 第56期

时间:2022-07-17 08:05:56

“导游” 第56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恰恰说明教师在新课标下角色必须改变。新的课程理念倡导课堂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强调学生发展为本。教师的作用则是主导。工作的重心在一个"导"字。语文教师应该像导游,每篇课文精妙绝伦之处就是"风景",在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读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读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那教师如何做好自己的导游角色呢?

一、课前教师先得自己"游"。

作为导游对自己所在的景区一切了如指掌,并能满足游客的要求。同样,教师首先应该是知识的传授者,传授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知识更新之快超乎人的想象。如果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该是一条河,并且是一条源源不断的创新之河。所以,教师应是一个学习型的人。否则,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地渴求,无法应对学生课上的发问。有一位教师执教二年级下册识字8,学习带有鸟字旁和隹字旁的字,课前这位老师已阅读教学参考,知道这两个偏旁都与鸟有关,并且还知道鸟字旁的字大多与长尾巴的鸟有关,隹字旁的字大多与短尾巴的鸟有关。第一次试教,课上教师传授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有学生就提出了"难、谁、准"这三个不也有隹字旁,但是这三个字并不表示鸟啊!学生的发问使老师感到漠然,学生提得非常好,可问题该怎么解决呢?参考书上并没有提到这一点啊,只好尴尬地说了一句:"老师下课再去查一查。"这就是由于课前"游"得不够,课备得不充分造成的,课后经查阅原来"难"的繁体字与鸟有关,"谁"在最初表示鸟的叫声, "准" 最初也表示表示一种鸟。一次、二次对学生地发问无法解释还情有可原,如果数次,那教师的威信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如何树立呢?教师上课前地"游",不仅要博览群书,进行知识地更新,还要备教材,对每篇课文要有自己独到的体验。教师的理解有多远,学生的脚步就会走多远。备学生,备不同年级段学生的需求,树立服务意识,为每位学生的成长服务,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一起成长。

二、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游"。

(一)"导游"准确地目标定位。

一个好的导游,必须对旅游的景点情况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在带领游客进行游览之前,必定给游客提供一个整体的计划和构想,制定明确的目标,提出合理的指导性意见,从而给游客很好的引导。

制定教学目标,对于一篇课文的教学是否有效至关重要。目标是灵魂,目标是方向。目标越清晰,达成目标的路径也就越明晰。我在执教《云房子》一课时,课前备课我通读了几遍课文,发觉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且富于童趣。我就把学习模仿书上的句式,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练习说话、写话作为重点目标。这一目标是这样实现的,首先在讲课文第二小节时,让学生感知课文写小鸟造的那么多云房子时是用"有的像,有的像,有,有,还有。"这样句式连接起来的,然后让学生看云房子的图片,学生说说这些图片上的云房子像什么,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你想它是什么就是什么,此时学生的语言表达应该都是真情流露,即兴而作,而且灵感也会在此时一触而发,这时再进行的语言训练,让学生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想像自己造的云房子,用这样的句式"我造的云房子像"说一句话,学生说得应该是最自然、最不露痕迹、最有效的。接下来再用"我们造的云房子真啊,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进行第三次说话训练,可能想像的范围就比第一次宽多了,语言表达的质量也会有所提高。讲第三、四两小节时,再一次让学生从"叽叽喳喳叽叽喳"想开去,此时小鸟会说什么?学生再用"有的小鸟说………"的句式去想象说话。在品读反映小鸟开心的词"飞过来、飞过去、叽叽喳喳、作客、玩耍"等词以后,再一次地让学生用"小鸟们开心极了,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想象说话。最后,布置学生课后留心观察天空云朵的变化,用"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写一段话。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进行五次这样由浅入深的训练,由一句话到几句话,由说到写,能基本学会使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话、写话。

(二)"导游"点拨学生的不解之处

导游在带领游客游览的过程中,需对一些古迹,古刹等应该引经据典,细细地介绍,这样不至于游客看得云里雾里。其实一堂语文课就像一次愉快的旅游。在课堂上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服务,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雪中送炭,予以解答,要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解疑答难。也就是说,教师该讲之处就得讲,该点拨之处就得点拨,该引领之处则引领。如有位老师在讲《已死的母熊》这篇文言文时,其中有一句"以枪击熊"中的"以"字是用的意思,"以"字意思至今在许多词语还在使用,如"以卵击石""以毒攻毒""以身作则"等,"以"字用法经教师地点拨学生从不懂到懂,还能触类旁通,这就是知识,教师该传授的还得传授。正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涕泪"和"妻子",教师不讲,大部分学生是不能理解的。

(三)"导游"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游"

在游览的过程中,有时面对那精妙绝伦的无限风光,绝对不是导游的喋喋不休所能传递的。比如游览桂林山水时,并不是导游滔滔不绝地讲这座山像什么,那座山像什么。漓江的水如何地静、清、绿,这些都得游客自己去感受、体会。

语文教学同样如此,既不是教师"满堂灌"的理性分析,也不是教师"满堂问"的启发引导,这种"导"看似热闹,剥夺学生"问"的权利,更不是多媒体课件滥用,好的视听效果剥夺学生探究、思考、体验和想象的权利。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把语文课经营成"飞扬着激情""燃烧着思想""闪烁着活力"课堂。教师要找准思维发散的点,创设课文"空白"的情境,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进行深邃地思考,深入地探究。

有位老师执教的《已死的母熊》有这样一个精彩片段

师:母爱,在关键时刻定格为一种姿势, 母熊"怀抱巨石,端坐不倒"。那么,你曾在报刊中、生活中、电视里看到过类似这样的母爱的姿势吗?

上一篇: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一篇:浅析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