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时间:2022-07-17 07:39:31

如何创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摘要]语文学科是“人文性”较强的学科,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双慧眼、一个睿脑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把握课堂高效的根基。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努力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 高效课堂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较强的学科,要求我们教师要有一双慧眼、一个睿脑,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把握课堂高效的根基。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如何做才能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效率。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单一的教学方式,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改变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多、主动思考少的现象;在教学方式手段上,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会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运用多种手段,通过声、光、色、形,将教学过程直观、形象、生动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更容易把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通过激趣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认真学习课标,努力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做好课堂反思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指出了正确导向。所以说,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努力打造高效课堂,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要慎用参考书,认真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对教材做到烂熟于心,这是打造高效课堂之关键。

3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具体明确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具体说,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备课不仅要关注教材,更要关注学生的实际。

4认真研究并设计好课堂提问

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有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学生认真思考,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问的方式必须有效。要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做到数量适中。

5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课堂节奏把握的好坏是一堂课是否高效的关键。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6积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制度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问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7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

“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应当积极倡导并认真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高效性依赖于教师高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

在师生合作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两者地位是平等的,应该平等交流,合作学习,创建学习型课堂。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掌握应学知识、积极思维、提高能力。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学习,对所学知识主动探索、认真思考、深刻钻研、相互讨论、敢于质疑、主动提问,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灵活性,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8优化练习布置。巩固学生知识

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9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小学课文绝大部分是情文并茂的美文,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积极创设氛围,使学生入情、冶情。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舒心。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

上一篇: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怎样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