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语课堂沉默现象透视面子理论的影响

时间:2022-07-17 06:48:50

从英语课堂沉默现象透视面子理论的影响

摘要: 课堂沉默是普遍存在于英语课堂学习中的现象,以往对于学生课堂沉默的研究都是从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动机、文化和性格等方面进行阐述的。其实,课堂上威胁学生面子的行为也是造成课堂沉默的原因,本文从语用学领域的面子理论切入,讨论面子因素是如何影响课堂沉默的,并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 英语课堂沉默现象 面子理论 面子威胁行为

一、引言

在课堂学习中,课堂沉默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课堂沉默属于广义语言学研究对象之一,长期以来,语言学界侧重对有声语言的研究,而对课堂沉默的研究较少。因此,充分了解学生英语课堂沉默的含义及其成因,有利于提高英语教与学的质量。对引起课堂沉默的原因的研究很多,但是从面子角度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文从语用学领域的面子理论探讨课堂沉默现象及如何满足学生的面子需求以提高课堂效率。

二、课堂沉默的含义和成因

(一)课堂沉默的含义

沉默现象属于交际语言学研究的范畴,是“交际主体所呈现出来的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言语交际行为”。据课堂沉默效用上的差异,可分为积极沉默和消极沉默。积极沉默指学生在教师提问后进入思考的状态;消极沉默则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不关心、不参与、不感兴趣等情感状态。消极沉默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妨碍人的思维活性,削弱教学效果。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英语课堂中的消极沉默,即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思维、情感和课堂行为等层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教学内容与要求不关心、不参与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二)以往研究中针对课堂沉默的归因

1.学生知识基础薄弱。相当一部分学生保持沉默是因为知识基础差,不自信,表达上可能不流利,因此课堂上选择沉默。

2.学习动机不当。学习动机可分成工具型和结合型两类,前者指学习者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学习;后者指学习者被目的语的文化所吸引并且向往被接受的结合型动机。大部分学生抱着很强的工具动机来学习英语,导致他们忽略课堂上的英语交流而选择沉默。

3.文化因素。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要求人们遵从中庸之道,不轻易展示个性。中国人的这种群体主义在课堂上就表现为宁愿随大流也不愿意表现自己。

4.性格因素。研究证明,性格外向的学生更愿意参与课堂交流,表现积极活跃;而内向的学生一旦被要求参与课堂互动,往往出现恐惧心理,继而低头沉默。

三、面子理论对课堂沉默的影响

Goffman在1959年首次提出“面子”概念,他指出:“面子”是交际双方不得不重视的因素,并且这种“面子需求”是相互的,即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照顾他的“面子”,他就必须照顾别人的“面子”。基于“面子”的概念,Brown&Levinson(1978)提出了一条重要的礼貌准则:“面子理论”。他们将“面子需求”分成“积极面子需求”和“消极面子需求”,前者指交往中人们希望被赞同和肯定的心理期待,后者指在交往中人们希望自己的行动自由不被别人干涉的心理期待。在社交中我们既要尊重对方的积极面子,又要照顾到对方的消极面子,以免使局面或关系恶化(何兆熊,2000)。

英语课堂中的学生一方面想维护自己的积极面子,即希望得到他人的赞赏,另一方面想维护自己的消极面子,即不被他人干涉自由。课堂上的一些行为对学生的积极面子构成威胁,他们首先想到的是采用沉默保全面子。这种消极的课堂沉默若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降低教学质量。要最大限度地消除沉默现象,就必须了解并减少课堂中那些威胁学生的面子的行为。

Brown和Levinson(何兆熊,2000:228)认为,对面子威胁行为大小的估算通常包含三个因素:一是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社会距离,二是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相对权势,三是特定的文化中言语行为本身所固有的强加级别。

四、应对措施

(一)社会距离及应对措施

师生在课堂内的交往属于正式交往,课外的交流属于非正式交往。从师生的非正式交往的角度看,他们课外接触交流的不多,自然导致英语课堂师生社会距离拉大,继而影响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在课堂中常常呈现出消极参与或是沉默状态。此外,学生与学生间的社会距离受其熟悉程度、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影响而有远有近,这将对课堂上的互动交流产生一定影响。

应对措施:缩短师生、生生之间的社会距离,从而减少出现在课堂中的面子威胁行为。具体措施如下: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教师要尽量对学生进行肯定评价,避免否定评价;当威胁学生面子行为出现时,教师要运用礼貌策略来保全学生的面子。

(二)相对权势及应对策略

课堂相对权势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教师在当今的英语课堂上依然是话语主导。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知识的传授,没有留给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时间,导致学生养成等待知识的习惯和在课堂互动中的沉默现象。二是传统的儒家思想要求年轻、地位低的人对年长、有权势的人表示尊重。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师生之间不平等的上下级关系使学生因害怕犯错误或被嘲笑而不敢发言、提问或质疑,学生的嘴巴被无形地封住了。

应对措施:首先,改变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这种错误教育观念,尽量给学生留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其不再感觉到是老师强迫他们学习。其次,师生之间应该都树立平等的观念,教师首先必须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避免说“你必须怎样”这种易引起学生逆反心理的话语,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减少威胁学生面子的行为。

(三)社会文化的强加程度

社会文化的强加程度对课堂交际活动的潜在影响。首先,许力生(2006)指出,中国人有较强的群体概念和归属意识,一般会有从众心理和行为。中国学生课堂上既怕说错了丢面子,又怕被扣上“爱出风头”的帽子,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随大流,不愿意表现自己可理解为其群体主义的体现。其次,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要求人们遵从中庸之道,不轻易展示个性。沉默行为在中国文化中是安分守己的一种表现,具有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

应对措施: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和群体文化的大环境中,要减少课堂沉默的现象,在课堂互动中教师应尽量减少威胁学生面子的行为,例如,教师避免使学生认为强加程度较高的要求。除此之外,课堂中用的交际教学法是以西方个体文化为基础的,而中国是群体文化,中国学生会认为强加程度较高。教师应该多介绍西方的交际教学法和互动教学,降低课堂中的社会文化强加程度,从而避免课堂沉默现象。

五、结语

本文着重从面子理论的角度对英语课堂沉默现象进行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威胁面子的行为是影响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之一,因此削弱课堂上面子因素的消极影响,尊重学生的面子需求,能减少课堂的消极沉默现象,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Brown,P.&S.Levinson.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2]Mey,J.L.Pragmatics:An Introduc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ing Press,2003:294.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5]许力生.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42-244.

[6]刘向前.论课堂沉默[D].曲阜师范大学,2005.

[7]滕明兰.大学生课堂沉默的教师因素[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4).

[8]孟凡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课堂沉默现象预防策略研究[J].外语教学,2009(7).

[9]项茂英.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外语界,2004(4):38.

[10]王宇.影响外语课堂言语互动的隐性因素——面子[J].外语学刊,2005(6).

上一篇:基于语料库的医学英语翻译教学 下一篇:民办高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