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在档案鉴辨中的应用历程及特征分析

时间:2022-07-17 04:55:00

科学技术在档案鉴辨中的应用历程及特征分析

[摘要]近代以来,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方法及图形图像等现代信息技术被逐步应用于档案鉴辨,参考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论述“”前和改革开放后科学技术在我国档案鉴辨中的应用和发展历程,分析发现不同类型档案的鉴辨技术既具有一般共性,又具有自身特性。科学技术在档案鉴辨中的应用有助于大幅度提高鉴辨的准确性和普适性,对于更好地推动我国档案研究的发展,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科学技术 档案鉴辨 发展历程 特性与功能

[分类号]G270

1、引言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演进历程中形成并留存有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致使大量伪误档案混杂其间,因此在进行历史研究之前必须对其真伪进行考订。我国档案鉴辨工作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后经两汉、唐宋至明清不断发展,为后世留下了丰硕的鉴辨成果,并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鉴辨方法。特别是近代以来,我国档案鉴辨在继承传统鉴辨方法的基础上,采取化学、物理、生物等自然科学方法及图形图像等现代信息技术,大幅度提高了鉴辨的准确性和普适性。本文主要对现代科学技术在我国档案鉴辨中的应用历程进行论述,并深入分析其应用特征及功能,以期对今后档案鉴辨技术及鉴辨工作的发展有所裨益。

2、科学技术在档案鉴辨中的应用历程

“档案真伪技术鉴辨是借助于物理、化学原理和方法,利用一些设备和仪器,凭借鉴辨人员的丰富经验和与档案相关的信息,分析档案制成材料的类型和特征,考证作者,时空定局,由此而确定档案的真伪”。档案鉴辨技术是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发展的,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档案学囿于史学,因此档案鉴辨技术亦主要蕴含于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领域。具体而言,科学技术在我国档案鉴辨工作中的应用历程大体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2.1 “”前的初始阶段

早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国家的一些科学家,如意大利的Fabroni、德国的戈贝尔(F.Cobel)、法国的达牟(A.Damour)、美国的理查德(T.W.Richards)等就开始应用化学方法分析文物成分。一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20世纪上半叶“发射光谱开始用于青铜器成分的分析,开了用科技仪器分析文物的先例”。随着西方考古学的传人,我国考古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方法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如20世纪30年代周仁和叶麟趾最早利用自然科学方法对中国古陶瓷进行了研究,50年代梁树权等采用重量法对44件殷周青铜器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6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首建我国c测年实验室,北京大学考古系率先在国内“采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技术进行常规c-14的测年研究,技术简化,工效高,而且有效地防止了样品之间的交叉污染,缩短测量时间,提高测年精度”。此外,金相分析、电子探针检测等科技方法亦开始在出土文物的检测与断代中得到应用,如1964年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研究室采用金相分析法对元大都出土的55件铁器进行了成分检测,1974年又采用电子探针检测了大葆台西汉广阳顷王刘建墓中出土的环首刀和铁笄。但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科学技术主要应用于考古学中的田野挖掘、古迹调查、测年断代等领域,而对于文物特别是档案的应用尚不多见。

2.2 改革开放后的发展阶段

“”时期,我国各项事业遭受了严重破坏,改革开放后开始逐步得到恢复。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再次引发了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等领域的急剧变革,如1990年在参观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中国文物精华展览时就曾强调“鉴定文物要利用科学技术,不要净用眼学,这种老传统的办法,要结合科学技术”。近年来,电子显微镜、热分析技术、光谱、色谱、质谱、x射线、碳14测定等现代化仪器及科学技术在考古、文物鉴辨中逐步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如北京大学建成的加速器质谱计(PKUAMS)被大量应用于文物鉴定等研究之中;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及中国历史博物馆等文化部门分别使用x光、电子探针等技术手段对馆藏毛公鼎、陈侯午敦等文物档案的真伪进行了科学鉴辨。同时,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存贮、转换、检索及传输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也为文献鉴辨注入了新的活力,如1991年杨镰曾利用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坎曼尔诗笺》(以下简称《诗笺》)的真伪进行了科学鉴定。此外,有些学者还利用统计学、数值计算方法等对档案进行了考据。总体而言,改革开放以来现代科学技术已被应用于科技考古、档案鉴辨及相关领域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严谨的工作体系和研究方法。

3、科学技术在档案鉴辨中的应用特征

根据不同标准,档案可以被划分为多种类型,其鉴辨技术亦互有差异,这也就决定了档案鉴辨技术既具有一般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3.1 档案鉴辨技术的共性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其内容信息需要借助某种记录方式附着在特定的载体之上,一般而言,档案鉴辨工作通常可以从外形和内容两个方面展开。

3.1.1 档案外形鉴辨技术 “档案外形鉴辨,即通过传统鉴辨方法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手法,从档案的来源、载体、笔迹字体、写作用语、书写规则、避讳字样、印玺等档案的外部形态,研究考察其与档案形成的近代特征和作者情况是否相悖,以确定档案之真伪”。我国著名史学家荣孟源就曾提出:“鉴别古代史料要考察其制作的原料和技术,因此鉴别历代纸、绢、铜、磁等制作的沿变成为专门学科。鉴别近代史料同样要从制作方面来考察。……制作史料的原料和技术,一时一地各有特点。考察这些特点,可以鉴别史料的真伪及其制作的时间和地点”。例如,鉴辨金文档案往往需要对青铜器的铸造技术进行分析——“包括分析器物和矿渣的化学成分,观察合金的金相组织,透视器物的结构状态,研究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利用测年技术、成分分析、无损检测等手段鉴别器物的真伪等。其中x射线透视技术因能无损地检测器物内部状况而被广泛应用于古代工艺、文物保护、真伪鉴别等各个领域”。鉴辨文献档案时,常需要对纸张、笔迹等形成的时间及地点进行验证——“为了更好地观察和比较档案中的一些细小特征,检验人员需要借助显微镜、比对投影仪、紫外线灯或其他专门鉴辨仪器进行鉴辨。确定可疑档案为伪造的之后,有时还需要进一步确定具体的伪造方法”。

3.1.2 档案内容鉴辨技术 “档案内容鉴辨,亦称内部考订,即通过档案记载的内容中存在的矛盾,如和档案形成者各方面情况有无相悖之处以及档案记载和历史事实是否一致,来确定档案本身之真伪和其内容的可靠程度”。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大量文献资料得以被快速准确、全面系统地收集和存储,并建立了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系统,为文献鉴辫及科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例如,“《坎曼尔诗笺》在20世纪70年代曾轰动一时,据称出

上一篇:孟子的诚信思想观 下一篇:在手稿中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评价及其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