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7-17 04:48:12

有关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 要: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试点推广,提高了教师职业准入的门槛,也将打破教师资格的终身制,对教师教育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作者从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这一制度出发,思考考试报考准入标准、对师范教育的影响、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考试的组织管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的变化,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考试改革 思考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是由教育部建立统一考试标准,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的标准参照性考试。2011年秋季,教育部在湖北、浙江2个省份试点,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上海、山东、河北等10个省市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改革扩大试点工作进一步实施。2013年8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基本确定了我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发展的方向。教师职业准入门槛的提高和教师资格终身制的打破,对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准入标准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对报考者学历有了新的规定,主要是幼儿园教师报考从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幼师班)提高至大专毕业学历,初中教师报考要求从大专学历提高至本科毕业。考生必须先参加笔试,两年内通过报考学科(专业)的全部课程,才参加面试,面试通过后方能申报教师资格认定。笔试单科成绩两年有效,如果两年未通过全部考试,就需重新报考。

二、师范生和非师范生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对师范生的影响相对较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规定:试点省份试点工作启动后入学的师范类专业学生,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后,师范生的专业优势必须经过笔试、面试两个环节的考核,考试面前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同等对待。初看是对师范生要求提高了,实则是对教师教育要求的提升,因为教师的来源主要是师范生,教师资格考试是选拔性考试,师范生的专业培养将在考试过程中体现。笔者认为,这是教师准入制度改革最直接的方面,是减少教师群体综合能力参差不齐现象的有力举措。

三、国考和省考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试行全国统考之前,各省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相关政策法规制定教师资格的考试和认定标准。以笔者所在的浙江省为例,2011年秋季之前,全省非师范生和社会人员报考教师资格考试需参加《教育学》、《心理学》两门理论课程的考试,在两科均通过的情况下(幼儿园在岗教师经培训后考试合格)可以申请教师资格的认定,通过资格审查、体检、笔试、试讲等环节的考察认定,最后颁发教师资格证书。相比省考,“国考”的环节更加精炼,考试标准、考试大纲、考试命题、考试时间由教育部统一,省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考试,并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市一级教育考试机构组织笔试、面试,只有取得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和面试成绩合格单才能参加认定工作,认定工作简化为资格审查、体检步骤。我们认为,对教育教学能力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统一考试之后的资格认定更有信度和效度。

四、对考试组织管理的影响

考试采用网上报名、现场资格审查的方式进行。随着报考人数的增长,现场资格审查成为组考的一大任务。考试的两大特色是利用笔试分机考和纸笔考试两种方式进行,笔试之外增加面试测试。机考方式的运用给阅卷工作带来了解脱,考试题库的建立也为日后公平公正的统一考试奠定了基础。面试采用机构化面试、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更加强调现代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考试方式更加灵活,考查范围更加全面。面试组考工作面临组建面试考官团队、定期培训、建立面试题库等问题,借助现代信息设备,使面试环节突出能力考查,减少主观因素,使考试结果真实有效。截至目前,经过两年多的考试积累,整个报名考试系统不断完善,组考工作进展顺利。笔者认为,日后的工作重点将是如何简化考试报名现场审核,以及如何建立和完善考试题库,提高考试内容的信度和效度。

五、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后,考试笔试、面试、资格认定各个环节对申请人报考的学科(专业)都要求一致性,报考者必须对自己选择的学科(专业)“从一而终”,否则无法获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这是将过去笼统的考试认定进行细分,也是对各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要求提出更加专业化的要求。同时,将打破过去教师资格证书可以向下融通、跨学科授课使用的局面,明确不同种类、不同学科的教师资格之间的区别。教师资格“一次认定,终身有效”的做法违背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规律,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不利于形成教师终身学习的有效激励机制。教师资格以5年为周期进行定期注册制度的确立,是对教师资格“终身制”的改革,提出了教师资格的时效性,也为将不具备从业条件的人员清理出教师队伍提供了政策依据。

显然,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改革是践行国家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的实质性一步。近三年的考试组织工作,我体会最深的是,随着报考人数的不断增加,增加了组考的难度,报考的现场确认工作、笔试机考的考场设置、面试考官的选聘培训等,都必须为教师资格考试改革买单。我们希望,参加教师资格统考省份的普及,考试的计算机系统开发、题库建设、教师资格认证的衔接工作等都能更加到位规范,促进我国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带动教育质量的飞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世存,王后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要性、导向剂问题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12(07).

[2]魏勇刚.新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J].教育评论,2014(05).

[3]王渊志.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改革的思考[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6).

[4]查吉德.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研究述评[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01).

上一篇:由果索因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下一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视阈下对高职院校卷面考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