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方式:通往本真语文的最佳路径

时间:2022-07-17 04:08:37

儿童的方式:通往本真语文的最佳路径

儿童不同于尚未长大的成人,他们既不是缩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预备。儿童自有儿童的成长方式,儿童教育需要儿童的方式,我们的语文教学自然也不例外。

一、呵护童心,让孩子享受自在

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个世界,他们用他们的眼光、思维对世界进行着自己的独特理解。作为启蒙老师,必须永葆一颗不老的童心,与其同行,一起感受阳光的明媚,一起承受风雨的侵袭,才会让孩子们打开心门,得到孩子们的完全信任。

1.走进童心

于丹曾经说过:“一个好老师真正的职能不是去引导学生或教育学生,而是去陪伴他们,懂得他们,你要以他们的方式去爱他们,而不是以你的方式去爱他们。”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捧读童书,陶醉于童真、童趣的美妙境界,会让孩子们更敬佩向往你的朗读;和孩子们一起经历喜怒哀乐,一起倾听花开花落的声音,会让孩子们感觉在你的课堂上他们是那么自由、那么被尊重;和孩子们一起运动,一起游戏,一起写循环日记,更会让孩子们享受你的童心带给他们的快乐与幸福……语文教师应该蹲下身来,用孩子的心灵去体验,去体察,去宽容,去理解,允许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考、发现和表达。当孩子邀请你一起参加他们的活动时,你必须变成小孩,和他们一起欢笑;当孩子们遇到疑难时,你必须学会等待,激发他们的信心;当孩子们心有芥蒂时,你必须陪着孩子慢慢走……

2.倾听童音

对教师来说,倾听孩子的心声是一种责任,是一种爱。课堂不应该只是知识的课堂,还应该成为关注幼小心灵成长的殿堂。倾听孩子的心声需要一种让孩子信任你的态度,不能高高在上;倾听孩子的心声需要保守秘密的操守,不能听完了就去当传声筒;倾听孩子的心声之后需要有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听不是最终的目的。无论他们的想法是多么离谱、荒唐或出人意料,我们都应该真诚地倾听、关注、鼓励。在预习《苹果里的五角星》后,很多学生跑来告诉我:他横着切了苹果,也发现了五角星;他用两种方法切苹果,结果一样,真有趣;他试着切了梨子,结果……听着孩子们的话,我立即决定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新发现。就在这不经意间,你会发现簇拥在你周围的是一群可爱的精灵,而你就是那颗最稚嫩的童心的呵护者!而孩子们正用自己的真正感情显露着内心生活的奥秘,用一种快乐的方式拥抱着热情的世界!

3.寻找童趣

童年生活的一切都是故事,都是作文,都是语文。放一次风筝,看一次月亮,读错一次法布尔的名字……童年的心里没有小事。把儿童当作儿童,让童年留下有趣的故事,让童年留下快乐,是我们语文老师实实在在该做的事。

平时,我们可利用语文综合实践课、作文课、体育活动课,组织孩子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让孩子在游戏中品尝快乐,体验成功,并让他们用笔与老师交流,记下自己的快乐,留下一件件童年趣事,乃至难以磨灭的故事。例如,“小组合作画一笔”的游戏,培养了每一个孩子的动手绘画能力、创意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我们看到内向的孩子有了笑容,大胆的孩子组织得井井有条;“录音机展销会”的游戏,锤炼了孩子们的复述能力、听力,我们发现胆小的孩子也抢着上台试试,每个同学脸上都阳光灿烂;“一人比画一人猜”的游戏,大家出题,大家参与,在笑声中,在快乐中,同学们的心越靠越近……

总而言之,走进童心,倾听童音,寻找童趣,你会享受教育的幸福,你会领略生命的真谛,你会净化自己的心灵。

二、张扬童性,让孩子言语自由

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佳作,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芒。我们教师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带着孩子们走进这些经典文学,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显露个性,张扬童性,放飞童梦,既促进学生亲近母语,又有利于儿童生命的和谐发展。

1.发问――让童智闪耀

儿童是天然的哲学家,他们常常喜欢询问一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或某种事物的起源,甚至刨根问底,并期望得到最后的解释。我们应该创设一个人人敢讲、人人会讲、追求自主、充满儿童气息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由思考,自在提问。

这是《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的教学片段。

学习第二段“盗火”时,当孩子们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普罗米修斯是个怎样的神时,孩子们不仅会说,还抢着问了许多问题。

①为什么普罗米修斯要用茴香树的树枝去盗火,而不用别的树枝呢?

②为什么普罗米修斯躲在后面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迸发出来了,他们热情高涨,不仅问了一连串的问题,而且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如“茴香树的枝条”,它可不是一般的树枝,它是奥林匹斯圣山上的神树,别的树枝烧着烧着就烧完了,但茴香树的枝条却烧不完,除非风把它吹灭,雨把它浇灭。如今地中海地区的船员在有风的甲板上点烟时,仍然使用这种植物。孩子们不仅体会到普罗米修斯的聪明智慧,更了解了古代希腊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一个“躲”字,孩子们从中品出了普罗米修斯的聪明机灵。有的孩子还体会到普罗米修斯是个善解人意的神,他不愿因为自己盗火,而让太阳神阿波罗一起受罚……

这堂课,虽然由于孩子们提了许多问题,打乱了我的教学计划,但我的内心却充满了喜悦,而且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油然而生。此时此刻,我想到了华兹华斯的诗句:“儿童是成人之父,我希望在我的一生里每天都怀着(对儿童)天然的虔敬。”儿童有着比成人更贴近自然的本性,这是所有儿童与生俱来拥有着的一种近似本能的精神趋向。也正因为如此,儿童对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事物更有他们独特的看法,正是这一点,让我们的孩子成了语文课堂上的提问者、表达者、思想者,成了语文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2.想象――让童心起舞

在儿童的生活中充满着童话元素,因为儿童的生活原本就是童话的生活,儿童的心态原本就是童话的心态。李吉林老师说过:“儿童的眼睛是奇异的。世界在儿童的眼里犹如童话一般……在儿童的眼里,那山呀,水呀,星星呀,月亮呀,都是活的,会跑会飞,会说会唱……”的确,在一个孩子看来,花是活的生命,这不是因为植物是有机的生命体,而是因为“花是能呼吸的,它的叶子就是它的手,它的枝条是它的身体”。同样,房子也是活的,因为“窗户就是房子的眼睛”;树之所以能长高,是因为它从地下“吃了有营养的水”。

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充分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得到精神的自由与精神的表达。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与巴金话日出感受,跟老舍叙养花经验;我们可以带学生去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当一回总统,读一份悼词;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来到“诺曼底”号,对船长说上一段发自内心的话;我们还可以带着学生一起来到狐狸的世界,想象几段小狐狸与老狐狸的对话……

这是张春福老师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的一个片段。

师:既然小时候的林海音“总是问,总是问”,想一想,她可能还会问什么?

生:她可能会问,骆驼吃草料时为什么要交错地磨来磨去?

生:这些骆驼是从哪里来的?它们为什么要到我们这儿来卖“乌金墨玉”或者是“南山高末”?

生:骆驼过马路时为什么跑不快而是慢腾腾的?

生:骆驼怎么长这样丑的脸,这样长的牙?

生:骆驼为什么夏天不来,秋天不来,一直要等到冬天才来?

生:为什么骆驼的毛会拖到自己的肚皮底下而没人帮它们剪呢?

生:为什么知了总是在夏天“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

生:母鸡为什么会下蛋,公鸡为什么早晨会啼叫?

生:为什么白鸡和黑鸡都下白色的蛋?

…………

这是一个无限奇妙的心灵世界,这个世界鲜活灵动,绮丽多姿。当我们给了孩子想象的自由、言语的自由、飞翔的自由,他们就寻到了自己的乐园。在儿童的世界里,儿童的想象力无法估量,儿童是天然的想象师,是天然的诗人。在语文课堂上,把课堂还给孩子,让他们以儿童的方式显露个性,放飞自由,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让儿童的心灵回归自己的家园;让他们以儿童的方式张扬童性,放飞想象,可以让孩子们稚嫩的童心在想象的舞台上翩翩起舞,为孩子们营造做真梦的氛围。

三、书写童趣,让语文回归本真

“言为心声”,儿童作文就是让儿童学会用写作的方式倾诉和交际。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用眼睛去关注身边的生活,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强调学生的作文要记录真实的生活,表露真情实感。我们应尊重儿童,以师化童心、师唤儿童意识、师激儿童思维的视角来看待儿童,以儿童的方式让儿童说儿童的话,写儿童的作文,让儿童表达成为儿童生活的需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儿童语言的学习和创造的潜力。

1.保护“童话式成长”

孩子的童年是伴随着童话长大的,孩子的生活也充满了童话世界的精彩。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缺少了诗意的、美感的涌动,孩子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智力的发展。”因此,我们的儿童教育,天然地需要一张童话的面孔。作为语文教师,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创造精神,成全儿童的童话梦和自然天性,我们责无旁贷!于是,我们从儿童天性出发,从经典阅读出发,引领孩子走进童话阅读的天地――与孩子一起读《天空的呼唤》;与孩子一同幻想着《有那么一天》;和孩子一起坐着《鸟船》出发;与孩子一起聆听《西雅图酋长的宣言》;请天上的月亮下来和孩子玩儿,说《月亮,你好吗》……孩子们读童话,读绘本;说童话,猜绘本;编童话,编绘本……在经典阅读中放飞想象,在精神表达中发表思想。班上进行生活日记和想象日记的循环书写,学生要求写想象日记的热情空前高涨,哪怕是班上最怕写作文的孩子也抢着要求写想象日记,写出来的内容也是从没有过的精彩!后来,我索性放手让孩子们自由组队,自发编写童话。原以为四年级的孩子很难做到,更难坚持,却不料他们每周五自觉相约到操场去讨论,安排分工,每天在完成作业后抢着编写童话,而且常常欲罢不能,欲停不止。特别是临近期末考试时,孩子们的童话书已经可以“出版”了,他们的那份激动、那份期盼真令人感动!

童年的好奇与渴望,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以童话的方式、非指导的形式来组织孩子们进行阅读与习作,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最佳选择。

2.书写“真实性生活”

巴金老人说得好:“写作就是无技巧地再现生活。”我们教师就是要无技巧地教会孩子生活,深情地告诉他们:生活就是作文。让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情感、真切的思想在孩子们的心灵里安营扎寨。

我们可以创设自由、宽松、信任的氛围,组织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快乐生活,幸福成长;我们可以放手让孩子们做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尽情地展现他们的天性;我们可以启发孩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敏锐感悟,有一双“发现美丽”的慧眼;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去做一百零一件事,积累一千零一个素材,获得一万零一个灵感;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用童言表现童心,说说《四(3)班的那些事儿》,写写《同桌冤家》的续集……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从儿童的精神需求出发,充分尊重儿童的大胆思维和精神表达,遵循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规律,让儿童说儿童话,写儿童文,通过基于儿童精神表达的作文教学过程,使儿童语言、儿童思维、儿童精神的发展汇入其精神生命成长的河流。

的确,语文教学要回归教育本质,就需要我们教师用儿童视角来研究文本,用儿童游戏来组织活动,关注儿童的生命成长,顺应儿童天性,走进童心,倾听童音,寻找童趣,呵护童心,让孩子享受自在;尊重儿童思想,放飞儿童想象,张扬儿童个性,让孩子言语自由;从儿童的本真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说真话,写真话,抒真情,记录自己真实的生活,书写童年的快乐,让语文回归本真。让儿童以儿童的方式学习儿童的语文,让语文教学真正走进儿童的心灵,植根于儿童的心田,让孩子们享受幸福的语文,享受幸福的童年。

在语文课堂上,还孩子们自在、自由,任其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也就是以儿童的方式学语文,这便是我们苦苦追寻的本真语文的最佳路径吧!

上一篇:留学的隐性开销 下一篇:口语交际教学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