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实施与体会

时间:2022-07-17 01:45:59

人性化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实施与体会

【摘要】 目的 通过人性化护理,使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消除不良心理反应,尽早康复。方法 对20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人性化的急救护理,心理问题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对急救治的取得满意疗效的同时患者现存或潜在主要心理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提高。结论 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性化护理,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使患者舒适、安全,达到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且有利于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提高。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美国护理专家Leininger于1999年提出了文化和谐护理的概念[1],把人性化护理落实到老年性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是社会文明进步、医学模式转变、医疗服务更趋完善的一项护理实践,是护理工作落实一切为患者,为患者一切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多发让于中老年人,由于角色转变,突发或遭受长期慢性疾病的折磨,其身心变得异常脆弱和敏感,因此特别需要人们的关爱。及时、正确的护理干预对救治患者,对防止复发、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都有积极意义。我科于2004年开始实施全程人性化护理服务,本文通过对200例ACS患者进行护理过程进行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例ACS患者中男132例,女68例;>75岁96例,

2 护理

2.1 急诊人性化护理

2.1.1 护理人员在救治ACS患者中除了承担必要的紧急医学抢救治疗的任务以外,还应该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和讲解一些心脏病的知识、信息,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他们解释有关的医学术语、临床症状,进行相关检查、诊断、临床评估的必要性等,同时做好必要的心理安抚工作,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各种急救工作,为患者家属做好一些必要的解释工作,减少他们的误解和顾虑,保证临床急救护理工作的迅速和顺利的开展,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失误和差错,尽量化解纠纷。

2.1.2 静脉滴注硝酸甘油过程中,要反复询问心绞痛症状变化,注意观察病情动态。硝酸甘油对血管有较强的刺激性,在输液中注意选择较粗的静脉,维持药物通道通畅,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痒、痛反应,防止药液外渗。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后出现渗漏予局部热敷或用50%硫酸镁湿敷后好转。此外使用留置针以减轻患者因反复穿刺而带来的痛苦。

2.2 心理护理

2.2.1 ACS患者因为病情较重,有明显胸痛及致剧痛,因此患者内心紧张、焦虑、恐惧,甚至有濒死感。通过患者主诉及交谈中,所有患者几乎都有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笔者会使用治疗性和非治疗性语言安慰患者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情绪。

2.2.2 对以下常见问题进个体化心理辅导 ①担心疾病复发;②急性期感到紧张、焦虑、恐惧;③对现存或潜在的疾病持否定、消极态度;④担心家庭经济困难担心连累父母或女子;⑤担心心脏功能不能康复;⑥担心长期服药,对身体其他方面有影响担心劳动能力下降;⑦担心不能胜任工作;⑧担心不能进行性生活,影响夫妻感情;⑨担心与病友关系不融洽。

2.2.3 多数患者对介入治疗知识知之甚少,有顾虑,担心手术本身带来的不适和潜在的危险性。因此,首先要安慰患者,稳定其思想情绪,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疾病治疗的相关信息,说明介入治疗的迫切性、必要性,简要介绍手术者、手术方法、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减轻患者恐惧心理,缓解心理压力,以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2.2.4 此外不和家属在患者面前议论与其病情有关的问题,不在患者面前讲刺激性语言,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整洁,避免噪音等均有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解除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加强健康教育,控制危险因素 患者经历了急性期应激状态后心情趋于平静,注意力转向对预后的担心和忧虑,渴望尽快康复,但仍存在担心疾病复发的心理问题。有少数患者甚至不愿出院,怕万一复发,得不到医务人员及时救治。针对这种情况,加强了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和出院指导工作,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出院后家庭康复中的注意事项:戒烟酒;适当的体力活动和锻炼,以不引起症状和疲乏为原则;控制体质量,饮食少量多餐,避免便秘;按时服药;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等。患者住院期间由主管医师、责任护师、患者及其亲属共同安排患者的生活、运动及用药,并向其介绍成功的病例,让患者意识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可以预防的,他们始终处于医护人员的关怀之下。

2.4 出院后电话随访

出院时,责任护士详细交代出院后的饮食、休息、药物的用法及注意事项,并护送患者至医院大门口;出院当天,护士打问候电话至患者家中;出院后第1周、第1个月电话回访患者,了解其恢复情况,并解答患者的提问及指导其预防保健措施。

3 结果

4 讨论

完善和加强护患之间沟通的桥梁,提升护士形象,改变患者对护理的落后观念。护理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艺术存在,正在摆脱类同医学的模式,建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临床实践[2]。完善和加强护患之间沟通的桥梁,不但可以改变患者对护理的落后观念,更可以在护理行为中得到患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通过患者住院满意度调查表、患者意见箱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获取信息反馈,更准确的把握患者的健康消费观和心理需求,及时解决护理方面的不足,改善护理方式方法,为人性化服务的顺利开展开辟了一条捷径。

及时就医是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死率的重要环节。据报道[3]有40 %心肌梗死患者在寻求救助前需等待4 h或更长时间,且相当数量的患者在12 h内仍不能到达医院。造成这种延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心理方面因素,多见于平素身体健康者。当患者出现先兆症状时,不相信自己会患心肌梗死,甚至将某些心肌疾病症状理解为消化、神经系统症状。为了降低“否认”倾向所造成的诊治延误, 笔者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了常规冠心病知识指导,告诉他们胸闷、心前区疼痛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在遇有不明原因心前区不适、向左肩放射性疼痛等现象时,不要轻易放过,一定及时就医,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已经证实,严重的焦虑抑郁明显增加了ACS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4] 。一直以来,在急诊救治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过程中,存在对患者的心理需求重视不够,甚至未予以处理。在急诊救治ACS患者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比其他的任何医务人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患者接触,她们对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的观察和理解更为深刻,所以作为护理人员,在急救的护理过程中,积极帮助ACS患者处理他们的心理问题,软语轻声的安慰和问候,对于病情预后的肯定和鼓励,对解除患者的顾虑是药物治疗所不能代替的,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就医环境,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抢救、治疗、护理、检查等工作,让患者觉得医护人员在尽心尽力为其服务,他们会倍感安全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出院后的电话随访使患者感到被尊重和关爱。患者在护理中感觉的关怀越深,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5]。护士的自身素质提高,职业荣誉感增强,全程人性化护理的实施,激发了护士的热情,增强了主动服务的意识和提高了职业荣誉感。

参考文献

[1] Rosenjack Burchum. Cultural competence: an evolutional perspective.Nursing Forum,2002,37(4):5-14.

[2] 蒋超,郭浩.对老年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几点体会.西南军医.2007,9(4):138.

[3] 杨新春,邹阳春.急性冠脉综合征基础与临床.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1.

[4] Moser DK,Dracup K. Is anxiety early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ssociated with subsequent ischemic and arrhythmic events. Psychosom Med,1996,58: 395-401.

[5] 邓行爱,郑耀珍.给予人文关怀深化整体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07.

上一篇:罗格列酮内治疗2型糖尿病86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登革热患者出血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