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儿童,从“微改变”做起

时间:2022-07-16 11:56:33

发现儿童,从“微改变”做起

群讨论

儿童是成人世界的折射。时代变了,儿童是否也在发生着变化?学校教育又该如何积极应对来自社会、家庭、网络带来的冲击?《今日教育》组织一线教师展开了热烈的群讨论。

正如有些老师所言,“现在的孩子,不能把他们想得太好”,也“请别把孩子想得太坏,其实,他们原本是不坏的”。虽然“有些问题并不是学校所能决定的,也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让学校扛”,但,即使我们改变不了环境,我们还是可以改变自己,从“微改变”做起吧。

张磊:社会时代变了,学生们是否也变化了呢?

安徽于永军:现在的学生,思想前卫,教师不可小觑。比以前的学生知道的多了,且接受得特快。

飞翔:老师都可能还不知道。

安徽于永军:所以,教师不好当。

飞翔:还有模仿性也特强。

福建刘学文:不像以前的学生那么听话了。

重庆吴善贤:童年被压榨了,自私膨胀了,当然也有思维广阔等的一面。

福建刘学文:有了更多的叛逆或阴奉阳违。

安徽于永军:学习动力不足――大环境影响。

福建刘学文:比以前的学生不能吃苦。

安徽于永军:没有一种必需通过知识去改变命运的迫切念头。

飞翔:就拿现在面临中考的初三生来说,有好多都基本上没有了学习的紧张感,只有压迫感。

安徽于永军:自私心较重了。个人优越感太强。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成长的物质环境越来越好。家庭的教育多少有些畸形。

安徽于永军:觉得上学的出路很无奈,不上学同样可以过得有滋有味。

江苏张瑾:现在的孩子,不能把他们想得太好。什么坏事都会做。我们六年级的孩子做的事情,告诉你就知道多坏了。欺负差生,敲诈,将自己吃的剩饭倒给学生吃。

重庆狂奔:请别把孩子想得太坏,其实,他们原本是不坏的。

重庆狂奔: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条绳,你拉对了,就成人才,你拉反了,就成坏蛋。

张磊:妒忌同学美貌,小学女生肢解同窗;交了“不犯错”押金,犯错后选择跳楼自杀……伤害同学,伤害自己,林林总总的新闻,让人咋舌。是压力太大,孩子们变得敏感而脆弱,还是太过专注于知识教授,忽视了人格培养?把孩子变成更好的人,这是教育的本义。为了他们,我们该做些什么?

宁波刘波:有些问题并不是学校所能决定的,也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让学校扛。

张磊:学校如何应对、消解?

云南李春忠:学校承担的是有限责任,也只能做份内的事,做好份内的事是大议题。

江苏吴宝席:现行的教育体制不是在“育人”是在“愚人”抑或是在“杀人”。

宁波刘波:还是先说些微改变吧!

云南李春忠:关键是要提升个别媒体的学校教育素养,正确引导舆论方向。

安徽朱立平:改变先从班主任做起,在班内试行。

张磊:重新认识学生很重要,学生进入学校并非一张白纸。

张磊:现在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正面影响有多大?在多大程度上被外界的负面影响消解了?

安徽朱立平:这个问题早就提过,一学期的学校正面教育,被假期的一部电影消解了。

宁波刘波:学校教育都是正面的吗?没有反教育吗?

江苏吴宝席:9+15

云南李春忠:经是正经,主要是歪嘴和尚把它念歪了。

宁波刘波:为什么学生不好,就要说家庭教育不好,但碰到好学生的时候,不发自内心地感谢家长呢?

安徽朱立平:好学生应该要广泛了解社会,但社会给了孩子什么?

宁波刘波:网上不就曝光一个校长暴打学生吗,这个校长难道是黑社会吗?

安徽朱立平:学校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家庭也是。

江苏吴宝席:一些学校、班级和老师为了自己所谓的“名誉”“名声”“利益”而安排学生和自己一起作假,以此来应付各种检查、验收、评估。学生学不会说谎才怪呢!

张磊:面对复杂的社会,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遵守规则底线,学会鉴别,学会包容。

宁波刘波:学校和教师也应该反省自己,而不应该相互指责。

江苏黄元罗:老师也不想这样,可惜,为什么会这样呢?

上一篇:理想让现实更丰满 下一篇:大学新生的心理困惑及调适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