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预习活动设计

时间:2022-07-16 07:03:59

基于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预习活动设计

摘要:预习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有效的预习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听课的效果,使课堂教学顺利实施。而形象生动的纲要型预习则是教师根据新授学习内容的特点,编写适当的图例或表格,请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同时完成图表。对多样化的图表设计,可将预习内容化难为简,使信息更直观、形象,有助于三年级学生提升预习效率和学习自信心。有“看图选择型图表”“汇总打勾型图表”“涂画型图表”“发散思维型图表”“阅读理解型图表”“分叉结构型图表”“补充仿造型图表”等。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预习活动;表格;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13

一、问题起缘

许多学生在小学三年级刚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对英语充满了好奇心和新鲜感,会主动听光盘或者下载视频进行模仿。然而,如果教师一味地不闻不问,这种尚处于“原始状态”的、难能可贵的自觉预习行为,反而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课程的深入而淡化,随之渐渐消失。

如此昙花一现,让我欢喜让我忧。让笔者喜的是因为三年级学生已经有初步预习的愿望;而忧又是因为要怎样才能将这个难能可贵的短时行为,变成长久的习惯,让“昙花一现”变成“绿树常青”。

二、剖析现象

三年级是走进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预习能力作为自学的一种形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重要的一环。尽管新课标早就提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并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然而,纵观三年级英语课堂,会发现在预习方面存在下列现象:

现象一:“无的放矢”,不用预习照样上课

学生甚至教师自己,都对预习持有怀疑态度,认为让初学英语的三年级孩子去预习英语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学生不知新课的内容,教师生拉硬拽着学生上完整堂新课。师生又累又渐失了教与学的乐趣。

现象二:“随意任性”,预习到哪里算哪里

即使教师布置了预习,但也只是简单地听音跟读的作业,而不做具体指导和要求,课上也不反馈。预习变成一种空洞的形式。三年级的孩子,哪里知道究竟应该怎样预习。有的学生即使认真预习了,也得不到教师的认可,渐渐就集体“惰化”,预习可有可无。

现象三:“鹦鹉学舌”,译成中文就算预习

对于课前预习,三年级学生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要么无从着手;要么翻成中文。就预习而言,根本没有达到预习的真正目的。不仅不能改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反而阻碍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以上种种现象都说明了如果三年级学生在英语预习方面没有得到正确的引领和指导,那么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只能成为空谈。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对教学中的种种现状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三、寻求对策

叶圣陶先生说:“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对于抽象思维尚不发达、长于形象思维的小学生来说,图表具有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的特点。用图表对新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而且能够使零散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更加直观,便于更好地记忆和掌握(葛兆军,2005)。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笔者找到一种适合指导三年级学生预习英语的纲要图示法。不同的新授教材采取不同的纲要图示,因为多样化的纲要图示,不仅使新授知识更简洁形象,而且能提高三年级学生的预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1. 见到即学到,“看图选择型”图表增记忆

三年级学生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图表给人以形象、生动、直观、简明的印象,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看图选择型”图表重点在于通过形与义的结合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新授单词。

“看图填空式”图表通常可以从课本、作业本等相应教材中改编。学生根据图片,选择相应的单词。如预习三上Unit 3“Look at me”A和B的单词部分:

让三年级孩子自己通过图词匹配对照的方式进行探索研究,增强了对单词记忆的直观性和趣味性。看图选择式”图表预习法可以较多地运用在Let’s learn部分,还可以运用于三上Unit 1、Unit 4,三下Unit 2等。

2.“解”文而“挥”墨,“涂画型”图表引趣味

“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可以使信息不断地刺激脑细胞,促使思维活跃,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同时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重视动手操作形式的活动在我们的预习指导中就显得非常重要,用操作活动启迪思维,使思维在操作中得到发展。“涂涂画画式”图表重点在于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知识建构。

预习三下Unit 3“At the zoo”B部分的Let’s Talk:

学生自学了big/small/long/short之后,读一读画一画,最后发现画出来的居然是一只大象,别提有多惊喜了!而且,这对后一课句型“It has...”的理解与运用有了生动的铺垫。

3. 去粗而取精,“汇总打勾型”图表促理解

“汇总打勾型”图表,重点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去粗取精。教师可以先设计好表格,让学生在自学课文的基础上,理解筛选关键信息,勾一勾图表。

如预习三年级下册Unit 1 “Welcome back to school” A部分的let’s talk,要求勾出不同人物来自不同的国家:

这张表格提供给学生的主要预习信号是人物与国家的配对。通过预习对话并在这张表格上的勾一勾,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课文中“I’m from the UK.”“I’m from the Shangdong.”这两句话的意思,继而理解课文内容的意思就简单了。

“汇总打勾型”图表,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汇总打勾式图表大多运用于Let’s talk的课文预习,如三下Unit 2 B Let’s talk, Unit4 A Let’s talk, Unit 5 A Let’s talk都可以用此方法。

4. “薄”积而“厚”发 ,“发散思维型”图表宽思维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创造性思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在教学中,教师应处处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为他们提供能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与契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利用“发散思维型” 图表启发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联想。“辐射发散式” 图表重点在于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盘活所学的零星知识,“薄”积而“厚”发。

发散思维型图表适用于Let’s spell部分的预习。如预习三年级下册Unit 2 B部分Let’s spell的预习。先让学生在中间正确书写这个字母的手写体形式,再填入该字母相同闭音节发音的单词。

如右图中,可以填入leg, red, pen, pencil, ten, bed等词。学生还兴奋地提到desk, yes, neck等词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思考。“发散思维型”图表可以极大地扩散学生思维,在新授课中还能起到拓展教学内容、归纳总结旧知的作用。

5. 凝思而静品,“阅读理解型”图表促发展

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一个包括词义、语境、生成语义,文章意义建模和图表化等一系列认知成分在内的加工过程”(朱国春,2007)。教师应从三年级起就注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阅读理解型”图表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阅读技巧,积累学生的阅读经验。

如预习三年级下册Unit 5 “Do you like pears?”B部分的Let’s talk。

“阅读理解型”图表要求学生在自主解读课文内容的前提下,判断句子描述的正误或者进行正确的选择,有助于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有助于课文的背诵,更有助于日后高年级的阅读理解。“阅读理解式”图表适用于预习三上Unit 4 B Let’s talk,三上Unit 6 B Let’s talk,三下几乎所有的Start to read都可以通过这种阅读理解式图表进行预习。

四、注意事项

1. 宜精心设计,忌随意空洞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紧密结合新授语言知识的重难点来设计出各种各样图文并茂的预习图表。预习图表的设计不能是随意的、空洞形式化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情,定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教师可以依据学生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调整授课方案。

2. 宜积极反馈,忌不理不睬

三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自主学习的意志力也较低下。教师要把设计好的预习纲要图示打印分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如作业一样完成并交回给教师检查。教师通过检查再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调整、个别辅导乃至课后的评价检测中。同时,还要加强学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学习,积极主动地吸收和处理信息。

五、结束语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使学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目的性。教师应把预习视作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通过设计多形式、多元化,符合学生兴趣的预习任务,树立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扩展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拓宽了学生学习空间的广阔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在一个层面上充实了教师的课堂教学,降低了教学难度,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授之一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教师们只要坚持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学生定能学会预习、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教师发展中心 325005)

上一篇:基于“变易理论”的初中化学实验复习教学的高... 下一篇:关于小学与初中数学衔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