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旧工业区的改造与更新

时间:2022-07-16 05:27:17

浅谈中国旧工业区的改造与更新

摘要:城市旧工业区更新改造是城市规划的一个缩影,它可以让一个城市变得更加美丽,而且对城市的布局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重大意义。旧工业区在告别了昔日的辉煌与灿烂后面临着改造与更新,通过合理规划,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布局,根据城市的发展要求,遵循城市规划,使之满足当展的需要,对城市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文化意义。

关键词:旧工业区;改造; 更新; 模式

中图分类号:F421.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现在还处于发展期的初级阶段,各城市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因此在促进城市发展过程中,更偏重于对城市旧工业区的整治及中心区的再开发。我国对旧工业区的更新和改造还缺乏系统性的综合研究,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理论体系。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这股热潮逐步从发达国家传到发展中国家。我国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旧工业区的改造与更新,从城市城市职能和产业结构上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下内容是从旧工业区改造更新的方式和发展方向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 旧工业区改造的特点及促进发展的主要因素

旧工业区更新改造拥有独立的特点:

(一)旧工业区的改造与所占土地的价值密切相关。旧工业区改造更新所谓的“旧”并不是说建筑物的老化、周围环境和交通设施差,而是指工业区本身功能和性质已经不再满足该工业区所处位置的土地价值的要求。不同的旧工业区,其改造动因也不同,但是大多旧工业区的改造都是因企业生产成本和工业效益的因素所决定的,这些因素给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巨大压力,同时,有些重工业又处于城市中心地带,是城市的重点污染源,这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无论如何,旧工业城区的改造与更新目标都是一致的,为了适应土地价值和城市整体发展,提升工业区的竞争力。

(二)旧工业区的改造伴随着土地的功能置换。城市用地的要求总是在向配置效益更高的使用功能转换,在置换过程中变土地的低效利用为高效利用,从而达到更高的土地使用效率。一般的旧城改造是以危房和基础设施更新为主,而旧工业区的改造和更新则是以工业区功能的调整和土地使用功能为主,这恰好和产业布局结构相一致。

(三)旧工业区的改造通常会形成土地或物业的增值。旧工业的区位和功能是产生土地和物业增值的主要源泉。旧城区和旧工业区大多处于城市中心地带,具备较高的改造增值潜力,由于工业区具有较多的优先权,区位条件优越,土地增值潜力大。在功能转换角度来看,工业区用地是各类用地中价值最低的,功能转换后,会带来更高的土地增值。

(四)旧工业区结构较简单,产权相对集中,改造过程中拆迁难度小。工业建筑结构简单,与居住区相比较,其拆迁难度小的多。旧工业区的改造不像居民区返迁或重新安置问题,不像居民区那样分散,协调起来更容易。

(五)可充分利用旧工业区原有的基础设施。旧工业区耗能较大,基础设施的容量远远大于居民区,因此,在改造中可以使基础设施再利用,减小开发投资。

促进旧工业区改造更新的主要因素:

(一)技术进步的影响。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工业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规模化的工业完成了在城市中的集聚。随着技术信息的进步,产业布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先进的技术使原本占地面积大、耗能高、污染重的工业陆续关闭和外迁,这为城市旧工业区的改造与更新带来了便利。

(二)生态意识影响。由于工业时代造成了严重的生态恶化、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旧工业的改造和更新指明了方向。

(三)历史保护的影响。审视国际旧工业更新的轨迹,旧工业区的历史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随着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认识水平的提高,成为旧工业区改造的重要因素。

国内外旧工业改造更新的成功案例:

上海的“田子坊”本是泰康路上的一条小弄,1998年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改建更新建成工作室、设计室、陶艺馆等,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百余家创意企业入驻。成为上海最具影响力的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位于北京朝阳区的798艺术区原为电子工业老厂区,从2001年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的眼光,他们充分利用以前的风格装饰成富有艺术特色的艺术和创作空间。现今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并成为北京都市文的新地标。

还有美国的褐区改造。所谓褐区就是被废弃的工业区,受到污染严重的地区。匹兹堡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两个世纪以来,曾经是钢铁厂、肥料厂等严重污染的地带,可是在政府的优惠政策吸引下,建成了高级住宅区和办公区及景观小路,到现在,这条小路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曾经是煤炭和钢铁工业区,可是随着经济的转型从炼钢中心逐步发展成以传统产业、服务业、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多种行业的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后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以上就是国内外对旧工业区的改造和更新所取得的成果。

二 旧工业区改造更新的目标模式

旧工业区的改造更新模式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历史因素、环境因素、土地使用因素等。其中产业环境和产业发展是决定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确定旧工业区的改造模式。

(一)历史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重新审视旧工业区的历史文化进行改造与更新成为产业发展的积极模式。旧工业区的改造与更新重新诠释工业文明的魅力,体现工业文明对历史的影响。例如著名的英国铁桥峡谷,它曾以煤炭工业为支柱产业,集各种运输网络密布其中,为了不断改变和发展,从工业考古到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再到工业遗产旅游经历了漫长的转型之路。

(二)生态恢复。旧工业区不但浪费大量土地资源而且造成环境恶化,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出现了不同以环境再生、生态环境恢复为主的旧工业改造与更新项目。

(三)功能转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信息产业、新兴产业实现旧工业区的结构转变,加强对旧工业区的改造与更新,从而赋予旧工业区新的憩息、休闲、娱乐等功能。

三 中国工业区改造方式的方向

通过借鉴与分析,判断出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的方式和方向。

旧工业楼宇汇集,通过改建现有的环境和交通情况增加社区设施和娱乐场地,对业区产权简单或单一的必须综合再开发、再利用以改变土地再利用,增加土地利用价值。如果在该楼宇建立一些用于商业用途的工业楼宇,可作为发展商贸经济的工业区。

该区需要进一步解决发展问题,增加土地使用率,在远离住宅区和其它敏感区的地带,应该转型为类似办公楼宇的区域,形成办公密集点,可替该区吸引更多的类似行业的发展。例如金融、通讯等产业集中,足以支持CBD的形成,与办公区毗邻的零星工业用地。对于该地区的环境,必须想办法解决交通环境问题,发展成为较高潜质的综合发展空间。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重新审视旧工业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并进行保护性改造与更新,成为城市发展和工业遗产保护的积极模式。

通过工业结构优化和工业布局优化,以保持和促进城市经济的持续和稳定发展。虽然当前我国整体上还处于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之中,但是许多中心城市、沿海城市以及传统工业城市的经济体系、社会结构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因此,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对自然、尊重历史、复兴城市,赋予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才能适应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的压力,完善城市用地结构提出的挑战,以达到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的协同进化和再生。

参考文献

[1]董良;李超;李兵营.城市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初探.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9-12-15.

[2]卢萌华.基于转型升级的旧工业区更新改造策略研究.苏州科技学院.2011-06-01.

[3]周庆华;雷会霞;陈晓键.探索城市旧工业区改造的和谐之路--西安纺织城改造规划研究.城市规划.2009-03-09.

[4]赵敏.城市化进程中旧工业区的改造规划研究.四川建材.2008-04-18.

上一篇:浅议高职课堂教学中建构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 下一篇:浅谈人防工程口部设计的协调性与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