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探微

时间:2022-07-16 05:14:25

创新教育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探微

中学语文课教材内容丰富,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充分利用学科教育资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活语文新课堂。

一、创新教育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学生具备创新能力所具备的综合能力

从广义上来说,凡是有利于受教育者树立创新志向、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思维、增长创新才干、开展创新活动而进行的教育,都可称为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要教学生去掌握已知、探索未知;要教学生去开拓进取、除旧创新。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创新能力,便不会有今日人类的文明,可能还同猩猩它们一起还过着钻木取火的原始生活,如果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人没有创新能力,他们何以取得巨大的成就与收获,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创新能力,可以说是庸才;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创新人才,那么它便是一个落后的民族。

青少年培养创新能力具有极其重要性。我国要到2050年左右赶上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成为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宏伟的计划需要这一事业的继承者,必须具有创新精神。教育并非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培养他们“爱问、善问、会问”的思考习惯和解疑的动手能力,使他成为创造性的人才。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二、中学语文教学创新要立足于课堂教学

1、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想像,鼓励学生质疑、标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按常规思维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但有的事情和问题按常规思维却解决不了,在这种情况下,就得大胆求异,突破思维定势,从事情或问题的反面去想,以取得成效。这就是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型人才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司马光砸缸》中司马光的绝顶聪明就在于从反面设想,使水离人,砸缸放水,救了落水的小孩。司马光之所以能在紧急关头用“砸缸”的办法救出落水儿童,正是因为他的思维有异于普通人,也是他的创造性潜能得到了较好发挥的体现。再如,在讲《狼和小羊》一课时,当我们都沉浸在绘声绘色地分角色朗读时,突然,有个学生问:“老师,狼那么凶残,想吃小羊易如反掌,为什么还要找借口呢?”这时,其余学生也纷纷附和着:“是啊是啊,狼吃小羊扑上去就得了,为什么还要找三个理由呢?”于是,我竖起大拇指,先夸奖了那个孩子一番:“你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连老师也没想到,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然后就组织全班学生分组讨论。随后的发言更是让我感受到他们身上的无穷潜力。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的效益

2、课堂的趣味性、知识性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中之重。”我把奖励当作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催化剂。他们一次次地课堂发现、探索、获得,一次次地写作,总能获得我如实的评价、赞赏,这对于激励学生永葆学习语文兴趣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同时,对学习语文保持沉默的学生也是一种鞭策。课堂的知识性,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学会做人道理。学习是为了应用,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只有在应用的过程中才会转化为能力。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能忽略知识的重要性,没有知识,就没有能力可言,我们更不能谈创新能力。在新课改中,我们不能完全抛开原来重视基础知识的传统,在一些新课改的教学范例中,发现一些教师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完全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一节课下来,师生欢声笑语,好不热闹,但学生除了暂时的愉悦,结果什么知识也没学到。我们可以在快乐中学习,但不可以只快乐,不学习,那将违背教育的原则。

3、语文教师要致力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把语文表面知识放在至高无尚的地位,把重点放在知识的理解上。因此也把自己看得太重,总要把知识彻底讲透,生怕有所遗漏,但又经常听到老师们埋怨“都已经把知识讲了那么多遍,为什么学生还不懂?”,结果不断的抄抄写写,反复的强化训练成了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如何使语文课堂更有效,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值得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反思。如学习《惊弓之鸟》一课。教师不必要详尽解析这只鸟是怎样死的。让学生自读完课文后,学生就课文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只需整理归纳从旁引导。学生的问题都是一个个亮点。如“这只鸟为什么会死?”“更羸是射箭能手,跟鸟的死有关吗?”“更羸的真实本领是什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读、悟。一节课简朴实效,从读--提问题--解决问题,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会发现问题,与人交流查找资料,认真聆听,这些素质的养成一生受用。而每一节解决了带进来的问题,又引发出更高层次的问题,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在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同时,语文知识的学习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之上,必须课堂内的知识得以内化,课外加以延伸,收效将更为显著。激活思维是创设良好课堂氛围培养创新能力的一大策略。例如教学《狼》一文时,师生都在大谈狼的狡猾,屠户的勇敢机智。这是,平时成绩较差的一位同学小声道:“两只狼有合作精神。”我便叫他起来,请他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他胆怯的站了起来,低下头,不敢说。我又进一步鼓励道:“老师认为你的观点很新颖,很有价值,你能说出来供大家借鉴吗?”听到这话,这位同学眼神中流露出了异样的光芒,颤声道:“老师,您不是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吗,狼虽然失败了,但他们配合默契,这种合作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听了这话,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而这位同学涨红了脸两眼熠熠闪光。此后,他经常提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一问一答,不仅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还打开了一扇封闭的智慧之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目前新课改实施的一个重要内容,当然也是教育领域的一个永恒的主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联想和想象 下一篇:记叙文写作的几点技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