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时间:2022-07-16 04:52:42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摘要:体育运动是遵循人体身心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为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盲目地进行体育锻炼,违反人体解剖生理特点和运动生物力学原理,不但不能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而且会导致发生各种伤病损害健康。学生身体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时期,体内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智力、心理的发育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在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引导学生重视和进行卫生保健,积极鼓励和指导他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于学生身体的发育,体质的增强、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的培养与形成都具有良好的影响和作用。所以学校体育教学进行卫生保健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体育教学;卫生保健;重视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23-01

卫生保健是应用卫生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影响人体健康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以及人体与体育锻炼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规律、制定并实施在体育锻炼中所必须遵循的各项体育卫生要求和措施,用以帮助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所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如何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我认为不可忽视卫生保健教育。那么,应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贯穿卫生保健教育?

1.体育教学应该坚持基本原则

1.1体育教学应该坚持全面性原则、经常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区别对待原则等。运动量,运动强度的安排必须适应学生性别、年龄及健康状况,科学安排运动强度、密度和时间:

1.1.1小学生正处在迅速生长发育时期,对他们主要是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正确姿势的养成,发展基本活动能力,不宜进行剧烈的力量和耐力练习。

1.1.2初中生在生长发育的加速期,对他们主要是全面发展身体,把握身体素质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打下良好的体力基础。

1.1.3到了高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期,生长发育缓慢,重点应巩固提高获得的体力,在发展力量,耐力上逐步提高要求。

1.2准备活动必须充分。准备活动是十分重要的,目的在于使人体从安静状态逐步过渡到运动状态,使参加活动的组织、器官充分做好准备。减少肌肉的粘滞性,增强肌肉韧带弹性,加大关节的活动幅度,克服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减少运动损伤等。科研人员曾对44名身体健康者测试发现:不做准备活动就参加激烈活动的有70%的人心电图出现异常变化。准备活动的良好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体温升高开始的,它能使细胞内代谢加快,体温每上升1度,细胞代谢率均增加13%。运动前往往有些家长不注意准备活动做得不够,或者家长和孩子本身没有意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迅速的投入到运动中,往往在运动过程中有各种伤害事故的发生,出现损伤等现象。所以加强准备活动的教育,让孩子认识到准备活动的作用、目的,运动前充分的热身。

1.3禁止过早地进行体育专项训练。早期专项训练的适合年龄,应根据项目特点和学生身体发展的情况而定,即使适时地进行早期专项训练,也要经常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要在身体全面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专项素质和技术训练。单一的训练方法,不仅易造成身体过度疲劳,使运动能力不能持久,而且往往会给身体带来深远的不良影响。

2.体育卫生保健贯穿体育教学整个过程

2.1课的开始部分,贯彻课的常规,强调学生穿不阻碍四肢活动的服装,不带可能伤害身体的锐利物品上课,如牛仔服装、连衣裙、锁匙等。课的准备部分,教育学生做好准备活动,使肌肉、韧带、内脏、器官等都进入最佳状况,预防运动损伤。课的基本部分,教会学生掌握自我监督,根据课的任务和自我情况,进行各项身体练习活动,提高课的质量。结束部分的体育保健要求就是放松整理活动和整理呼吸,平静身心,补偿身体所欠的氧债,消除疲劳。

2.2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分组,对少数在发育或健康上经常或暂时有显著异常现象学生,应组织他们参加医疗体育,因为适宜的体育活动,有促进恢复健康的积极作用,并能使他们逐步树立起恢复健康的信心。在进行体育教学和训练时,应对他们进行卫生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合理的生活作用制度。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一直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从而了解他们的生长发育特点。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保健教育必须以下几点:

(1)学生的身体生长发育,是受多种规律。表现出不同的个体差异,但其总的趋势还具有其共同规律。

(2)要掌握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并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自觉地遵循和运用这规律,以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3)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身高、体重等形态都有较大的变化,各组织器官也在不断的发育和完善,但未过到成熟的程度,因此,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不能象要求成人那样要求学生。

3.定期的体格检查和自我监督

中小学男女学生的体格检查各有不同,入学前或每学期开始前需做身体检查。除了身高、体重、胸围等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外,还要对心脏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功能进行检查。心理状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在体育锻炼、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教师应掌握和了解其特点,了解学生的体格状况,并采用相应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卫生保健常识,对于促进他(她)们的生长发育,掌握体育运动基本技术和提高他(她)们自身的身体素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身体锻炼要做到有计划、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能收到增强体质的实效。但人体有时由于某些原因会发生不良反应或潜伏着某种疾病。如能及时发现或引起注意,调整身体锻炼内容、方法以及运动负荷,这对孩子健康是有利的。因此,日常生活中必须让孩子注意身体的变化。包括:①自我感觉,运动前后、放学后疲劳恢复情况、食欲、睡眠等;②清晨起床前自行测脉搏;③已经有了月经的女孩子,让她们注意月经情况,包括来潮前、持续天数、量的多少、经期自我感觉等;④定期进行体重、胸围、血压的测试,作为日常的一些安排的参数指标;⑤自我检查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包括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脉搏次数。

4.小结与建议

4.1在体育教学中贯穿卫生保健教育,对于增强学生卫生保健观念,提高体育育人水平,对坚定终身体育锻炼信念,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4.2制定并实施在体育锻炼中所必须遵循的各项卫生保健要求和措施,可以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

4.3卫生保健教育贯穿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

[2]《青少年精神卫生》——精神卫生健康教育系列读本

[3]〈青春期生理卫生健康教育〉——新一代青春期教育丛书

上一篇:新课改下高考历史复习的思考 下一篇:游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