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漠河县天气特征浅谈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应用

时间:2022-07-16 03:44:51

结合漠河县天气特征浅谈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应用

[摘 要]我国是出现气候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每年给我国的居民生活,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的进步都带来的巨大的损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影响局部天气的能力越来越强,本文主要针对黑龙江漠河县对人工影响天气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作用;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P48;V3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6-0239-01

一、漠河县地理环境以及气象情况

漠河县位于大兴安岭北麓,黑龙江上游南岸,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21°07′~124°20′,北纬52°10′~53°33′,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县。东与塔河县接壤,西与内蒙古额尔古纳右旗交界,南与内蒙古额尔古纳左旗为邻,北与俄罗斯隔黑龙江相望。下辖四镇一乡和五个林场,总面积18367平方千米。境内聚集着汉、蒙、回、满、朝鲜、鄂温克、鄂伦春、锡伯、土家等11个民族。漠河资源丰富,黄金开采有百余年的历史,曾被慈禧定为“胭脂沟”。

漠河县是全国气温最低的县份,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气候寒冷、干燥而漫长;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降水集中,雨量充沛,气候湿热,日照时间长,适宜耐寒生作物生长,但易发生洪涝和低温冷害;春、秋两季,因冬夏季风交替,气候多变。春季多大风,降水偏少,物燥干旱,易发生森林火灾;秋季降温急剧,常有早霜和冻害发生。

漠河县年平均气温在-4.3℃ 。各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的月份长达8个月之久。气温年较差为49.3℃ 。历史最高气温:39.3℃ 出现在2010年6月 ;历史最低气温:-52℃ 出现在1969年。平均无霜期为86.2天。年平均降水量为460.8毫米,全年降水量70%以上集中在7月份。5~6月份为旱季,7~8月份为汛期。太阳辐射总量年平均为96~107千卡每平方厘米,日照时数为2377~2625小时。≥10℃的积温为1436~2062℃。漠河虽冷,但有其独特的气候魅力。每年夏至前后,白天很长,不到深夜12 点,天不会全黑,至凌晨两三点便露出晨光,所以人们称之为“不夜城”。冬季的气温平均在-40℃以下,极端最低气温曾达到过-52.3℃,有“北极城”之称。

二、人工影响天气的内涵

人工影响天气,又称人工控制天气,是指为了达到防止或是减少气象灾害,增雨水、消雾、防霜等目的,在适当的条件下通过利用科技技术对局部地区大气的化学、物理过程进行的人工影响的活动。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云和物理学降水原理,采用向云中撒播催化剂的办法,从而使某些局部天气现象向着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向转变的一种科学措施。

三、人工影响天气在防御气象灾害中的重要作用

1.人工影响天气在防雹减灾中的作用

冰雹预报的关键是识别冰雹云。而冰雹云只是积雨云的一种,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利用飞机、气象雷达和无线电探空等手段,对冰雹云和雷雨云的结构和演变等物理特性,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分析,并研究了冰雹和雨滴在云中生长的条件和物理过程,从而对冰雹云的特征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2.人工降雨在抗旱中的作用

人工增水与其它开源方式相比较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相对比较成熟的技术,特别是山区迎风坡地形云的催化作业,在干旱的季风性地区,水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桎梏,因此根据该地区的生产和技术水平,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作业的能力,增加人工降雨量。而在温室地区,水资源丰富,但是极易发生水灾,因此雨季未来临之际就要做好防汛工作,把排水等工作做到细致。

3.对暴雨、大雾、暴风雪等天气的预防

加强科学技术以及科研的投入,在暴雨、大雾等气象灾害未扩大之时进行及时预告,提前做好各种防护措施。我国气象灾害分布广、各地区又有不同的特点,因此,要因地制宜进行防灾、减灾工作。

四、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1.多普勒天气雷达应用。雷达以多普勒效应为其基本的工作原理进行设计的,其在对降水的监测作用和降水量的定量估算等方面具有与其它气象雷达不同的优势。

2.云中液态水含量测量。目前微波辐射计探测技术比较成熟,运用于液态水含量的探测,其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可以进行较长的探测时间。微波辐射计探测技术的不足之处是没能获取大范围的信息,这是该技术在空间上的局限。

3.作业地点的选择是人工增雨作业的关键所在,因为作业地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受益点。作业受到云速、风速、作业点与受益点距离的制约,因此,作业地点要选择在受益点的上风向。另外,由于使用高炮或者火箭在发射完成后,其弹壳一般不会炸毁,完成爆炸后会因为重力作用落回地面,因此,就要考虑弹壳的落回是否会对人、房屋等建筑造成损害。

五、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的措施

1.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要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各级领导要重视抗灾工作,每逢山洪、冰雹多发生的季节要提前组织人手,保证各种设施齐全,人力、物力等进行多方面的投入,给群众发安全手册、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防汛防寒等知识讲座,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大程度减轻气象灾害等对人民日常生活等的影响。

2.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

人工影响天气作为防灾、减灾的手段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技术仍然处在胚胎阶段,缺乏一定的成熟性,因此还需要在以后的科学发展中不断地加以研究、改造,加强人工影响作为科学研究的投入,使灾难减轻到最小化,同时也要加强技术的有效实施,提高效果。利用已有的设备和技术,进一步研究其潜力,加强高炮、飞机、火箭等的作业能力,时刻增强创新意识,在研究现实的基础上,推出经济投入更小、效益更高的产品。

3.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项目

在干旱的季风性地区,水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桎梏,因此根据该地区的生产和技术水平,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作业的能力,增加人工降雨量。而在温室地区,水资源丰富,但是极易发生水灾,因此雨季未来临之际就要做好防汛工作,把排水等工作做到细致。

4.健全各种法律法规以及各种规章制度

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是确保各种科技措施正常运行的前提,对于相关的作业点等也要进行实地考察,务必保证其科学性、安全性。同时,做好安全防患体系,制定人员分布以及紧急突况时相应的对策,对员工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严格操作,安全、有效的开展技术活动。

六、结束语

随着气象事业的飞速发展,漠河县气象局努力推动气象现代化建设,积极配合科研单位做好气象试点工作。在全区各台站中率先安装使用了雷电监测仪、称重式雨量传感器、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等仪器,形成自动化程度高、观测能力强、技术水平先进的观测系统。

上一篇: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的认识及防护意识 下一篇:堆焊技术的发展及其工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