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与回收利用

时间:2022-07-16 02:12:02

浅谈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与回收利用

中图分类号: R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垃圾问题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于生存的地球环境正受日益严重的垃圾污染。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加之人口众多,因而面临着比其他国家更大的环境保护的压力,如何发挥科学技术在解决垃圾处理问题中的作用,是科技工作必须优先考虑的重大问题。因此,根据垃圾现状和科学发展趋势,制定好垃圾回收利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垃圾处理难度大

处理垃圾是当今世界性难题,全球许多城市处在生活垃圾包围之中。我国年产生活垃圾约2.5亿吨,虽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处理垃圾,但由于多种原因,仍有许多城市被垃圾包围着。

不仅垃圾的处理费用惊人,而且垃圾的去处也令人头疼。由于经济等条件的限制,当前,我国多数城市主要采用填埋方式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其结果是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也造成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如果这些垃圾进行填埋,它们要在地底下“躺”很多年才能自然降解,纸张是3——4个月,烟头是1——5年,尼龙织物是30——40年,皮革是50年,易拉罐是80——100年,塑料是100——200年,玻璃瓶则是4000年!大多数人的寿命不超过100年,而人们丢弃的垃圾填埋在地底下则要过几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消失。要知道,填埋着未经处理的垃圾的土地是无法再有效利用的,地球上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如果让垃圾不断侵占我们的土地,长此以往,我们子孙后代生活的土地在哪里呢?能在填满垃圾的地球上生存吗?

二、垃圾泛滥危害大

首先,侵占土地和污染土壤。垃圾不仅仅侵占大量土地,更严重的是会污染土壤。生活垃圾中的毒性物质在渗入土壤后,会再由表及里通过土壤载体转移到植物,被人食用,危害人体,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同时又影响植物生长及作物产量。

第二,污染水资源。垃圾中含水量40%--45%,垃圾抛出后,其有毒物质随垃圾渗沥液流出,加上雨水冲刷、浸泡,从而污染河川及地下水。部分严重地区的大量河流、饮用水被污染,有时个别城市出现几天供一次水的情况。

第三,污染空地。生活垃圾抛出后,在自然界细菌的作用下会产生氨气、硫化氢等恶臭气体,垃圾填埋及堆肥过程中产生的甲烷等气体会使地球变暖,垃圾焚烧时产生的二恶英等有毒气体会使人致癌。

第四,造成伤害事故。垃圾焚烧时,如垃圾中夹杂铝罐,可能会使铝罐因高温熔化卡在焚烧炉内,导致机器故障运转中断;一些未用完的喷雾罐则容易引起爆炸;而干燥剂、氧化剂等药品,在投入焚化炉之前也易引发火灾,危害公共安全。粗放式的垃圾堆埋由于会产生大量易燃易爆的甲烷气(沼气),容易引起爆炸,危及人类生命安全和造成重大损失。

第五,产生“白色污染”。塑料方便袋“白色污染”的主要祸根之一,其自然降解速率很慢,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类生存。

第六,有碍环境卫生及观瞻,滋长病媒。众所周知,随地的垃圾肯定有碍环境卫生,破坏城市景观,影响市容市貌;而垃圾中的有机物质则成为滋生蚊蝇、鼠类的大本营,其病媒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

第七、威胁人类健康。垃圾中大量影响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如废旧电池和日光灯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污染物,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造血功能、消化系统和骨骼,有的甚至会导致癌症;过期药品中的各种化学物质可以使人慢性中毒。

垃圾危害诸多,归根结底是对人类生存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害垃圾不但严重危害周边环境,还会通过生物链造成二次污染,严重危害自然界中动植物和人类的安全。

三、垃圾分类好处多

垃圾的危害已成了城市的公害,随着城市生活垃圾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已不堪重负。因此,城市生活垃圾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我国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总方针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总思路是“源头减量、分类回收、综合处理、重复利用”。减量化是想办法减少垃圾的数量和体积,使垃圾排放量减少;资源化是把垃圾中大量的可再利用物质回收重新变成资源,变废为宝;无害化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垃圾进行妥当处理,使其不污染环境。要做到这些,垃圾就必须首先进行分类。我国已意识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国家建设部确定全国八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它们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桂林。垃圾分类有如下好处:

(一)减少垃圾量,节省土地和节省开支

垃圾中有大约20—25%的垃圾是可以回收的,有40—60%的有机垃圾可做成农业肥料或厌氧发酵制沼气等。通过分类后,这些垃圾能分别被回收再利用,垃圾处理量将大大减少,当然垃圾填埋所占用的土地空间也将大大减少。

(二)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垃圾分类后,能对这些物质进行分别收集,单独处理。同时分类后的不同垃圾更易于处理,有利于提高无害化处理效果,整洁环境卫生,避免因混合垃圾交叉污染,避免蚊蝇滋生,避免垃圾收运的二次污染,避免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三)变垃圾为资源,保护自然资源

垃圾不分类会污染环境、耗竭资源,分类回收后则可造福于人类和自然。垃圾中有大量的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等都有着惊人的价值,如果这些物质能得以充分回收利用,会相应减少人类自然资源的索取,从而保护了自然资源。

(四)有利于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

垃圾分类,人人参与。垃圾分类收集需要城市中每个家庭的参与,在不断的宣传、教育及亲身体会中,在争创优美生活环境的进程中,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将得到逐步提高,市民参与环境建设的道德观和责任感也将逐步增强,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城市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

(五)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治安工作

通过分类收集,将建立健全整个社会的废品回收体系,规范废品回收市场。这样不仅可为社会创造丰富的财富,又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还能逐步消除废品收购的无序状态及负面影响,有利于搞好社会治安工作。

四、垃圾分类处置技术及方式

世界各国采用的垃圾处置方式有焚烧、填埋、堆肥、热解等几种或其中几种相结合的综合处理方式。

卫生填埋:指将垃圾倾倒在按标准建设的垃圾卫生填埋场,然后用土等加以覆盖。填埋方式有平面作业法、沟填作业法、坑埋作业法等。

焚烧:指垃圾输入专用垃圾焚烧炉,在炉温800—1000摄氏度下经过燃烧而充分氧化,最终成为无害、稳定的灰渣。

堆肥:指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使有机垃圾稳定化的过程,堆肥产品可作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

热解:指在无氧(外热式热分解)或缺氧(内热式热分解,又称汽化)的条件下,将垃圾高温分解成燃气、燃油等物质的过程。

垃圾经分类收集后,其中的纸类、玻璃类、金属类、塑料类、织物类等可回收物将进入分拣中心进行分拣装运或直接分类装运进入物质回收系统,被回收加工成可利用的原材料;厨余等有机物可通过堆肥方式处理制作成有机肥料,其他可通过焚烧或填埋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垃圾资源回收再利用

垃圾的“出路”是分类,分类后进行回收和循环再生利用。初步了解回收的垃圾资源价值如下:

1、废纸:回收利用1吨废纸可再造成800公斤好纸,挽救17棵大树,少用纯碱240公斤,节省3立方米的填埋空间,降低造纸的污染排放75%,节约造纸能耗40—50%。据报道,我国目前的废纸回收率仅为20—30%,每年流失废纸600万吨,相当于浪费森林资源100万亩(在北方)到场300万亩(在南方)。

上一篇: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下一篇:浅谈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