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需加强学生个性培养

时间:2022-07-16 01:40:17

体育课需加强学生个性培养

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要求创设适合学生的教育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特长,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学习空间。

一、设计新颖的准备活动,发展学生个性

随着新课程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有了新的认识。准备活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教育与教学价值,因此,教师不能单纯地依靠教材进行体育教学。现代体育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智能的培养、个性品质的发展,以及体育课任务的实施。过去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形式单调,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够重视,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街舞、太极拳、瑜伽和游戏等形式,进行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不仅可以很快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实体育活动的内容,还可以增加准备活动的趣味性。根据学生主观愿望,设计准备活动,让他们运用自己所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来完成准备活动的锻炼,学生可以在教师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水平自由选择练习,这样可以弥补集体练习中存在的不足,还可以体现出区别对待的原则,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根据学生体育能力差异,发挥学生个性

对活动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挥其特长,让他们在每次体育训练中都能有所进步,还可以安排他们帮助活动能力弱的学生,以培养他们的分析、总结、纠错能力;对活动能力弱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自豪,还要针对他们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的教学指导,以增强其身体素质和活动能力。教师还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例如,在“前滚翻”的教学中,一位偏胖的女生,很想练习,她做了两次,可就是翻不好,但看到其他学生都能轻松完成,很沮丧。我针对她的特点和前滚翻的要点进行指导,要求她反复练习,她在家连续练了好几天。在随后的体育课中她果然翻得很好,得到大家热烈的掌声。课后她偷偷地告诉我,她喜欢这样的体育课。

三、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个性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要过多、过早地讲解该做法,而是要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去体会,这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比如,我在教“跨越式跳高”之前,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跳高要注意的事项,而是让他们自由跳跃,各组学生立刻在练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直接从正面跳过去,有的是侧身跳过去,还有的直接跨过去。总之,他们的方法五花八门。练习时间一过,我就让他们从低到高跳跃,结束后问他们哪一种方法最轻松、优美、安全?学生都说“跨”的那种,于是我提高难度,限定学生用“跨”的方法再试一试,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跳的时候,手、脚或者臀部会碰到皮筋。我问他们出现问题的原因,有的说是起跳时,脚离皮筋的距离不对;有的说是起跳时腿没有伸直;还有的说是起跳时脚的力量不够,跳不高。他们的概括虽然不够准确,但已经很接近了,再加上我的指导,他们很快就掌握了“跨越式跳高”的基本技术。让学生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起来才会更轻松。

四、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发展学生个性

人的个性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受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共同影响而形成的。各种运动项目都有其特性和差异,对学生性格要求也不一样,学生通过参加不同的体育项目,有利于自身性格和个性的发展。例如,一些集体性的运动项目,就要求学生灵活变通、沉着冷静、相互配合,经常参加这种类型的运动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尤其是对那些内向、孤僻、优柔寡断的人,可以克服他们的性格弱点,从而逐渐培养他们活泼开朗、果断、顽强的性格。

五、培养学生的意志,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在困难面前克服畏惧心理,培养自我要求、自我暗示和自我体验的习惯,鼓励他们自己想方办法解决困难。在体育教学中,要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培养,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如羽毛球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勇于拼搏的品质;排球是集体合作的活动项目,能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合作意识和不畏强手的意志品质。

总之,培养具有良好个性品质的学生,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思想,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体育教学活动,让学生的良好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上一篇:地理教学中抽象与具体的思维转化 下一篇:开展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