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前教育本科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时间:2022-07-16 12:59:22

论学前教育本科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摘 要: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习和人格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影响学前教育本科生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个体的成败经验、情绪与生理状态、周围环境中的他人评价与态度和当前的就业形势。作者从设置合理的课程、优化课堂教学、丰富课外活动、强化基本技能等方面,增强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以期培养出适合当前幼儿园管理与教学工作的幼儿教师。

关键词: 学前教育本科生 自我效能 培养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到了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力量的培养关系到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质量,而正在高校就读的在校生是未来幼儿园师资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生的学习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未来的师资情况。而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习能力和人格发展的重要心理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就。所以研究在校本科生的自我效能感对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在校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自我效能最早是由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来的,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活动的主观判断,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有助于活动的顺利完成。学习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它反映了个体对自己控制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是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通过观察和访谈在校学前教育本科生,概括出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在影响因素

1.个体行为的成败经验

个体行为的成败经验是促成自我效能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成功的经验可以增强个体对自身能力的预期,而持续的失败则会降低这种预期。所以学生在学习或各种比赛中的成功经验,可以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自我效能感。

2.个体的情绪和生理状态

学生自身的情绪如积极的情绪:高兴、愉快,以及消极的情绪:焦虑、悲伤,反映在学习状态中是完全不一样的。积极的情绪状态对学习产生持久的动力,反之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降低。

(二)外在影响因素

1.替代性经验(周围环境)

替代性经验是指个体通过观察周围与自己条件相近的他人的行为,注意他人的行为结果,以此信息形成对自己的行为和结果的期待,获得关于自己的能力可能性的认识。通过观察示范行为获得替代性经验,它使观察者相信,当自己处于相似的活动情景时也能获得同样的成就水平。在平时的学习中,当学生看到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获得老师的表扬或在某次活动中获得奖励时,能够提高自身的自我效能感,表现在学习中有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果观察到与自己能力相当的同学,虽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仍不能成功,自己的行为也就受到替代性强化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就会降低。反映在学习中没有自信,积极性不高。

2.他人的评价与态度

个体也可以从他人的评价和态度中获取有关自己能力的信息。社会心理学家米德等人提出的“镜中自我说”认为,人关于自己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周围的人对他如何评价。个体是以他人作为一面镜子,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的,自己评价的过程就是接纳、内化他人评价的过程,他人正面肯定的评价有利于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反面的评价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因此,和学生亲近的人,特别是老师和家长对其鼓励,使学生相信他们能够学习和发展。

3.就业形势

近几年由于幼儿园师资需求量的增大,这对于在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剂。就业形势的明朗,使在校生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个体能自发地设定目标,并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目标设置对自我效能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没有事先设置的目标作为衡量绩效的标准,人们就不知道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学生对前途的渺茫和担忧,反映在学习中整天无所适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事先设定目标可以使人们向着目标前进,从而使自我效能感得到提高。

二、学前教育本科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的途径

大量有关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充分表明,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与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能力的判断即自我效能,是制约他们学业成就的两个不同方面。国内和国外的大量研究也证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重要关系。自我效能水平高的学生成绩优于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因此,培养学前教育本科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显得尤其重要。

(一)设置合理的课程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学前教育本科生获得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基本保障。有些院校开设的课程偏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导致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幼儿园的教学工作,成为只会纸上谈兵却无法胜任实践教学的理论教师。而有的院校又矫枉过正,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过于偏重实践教学,培养的学生成了只会教书的工匠,没有教育理论的支撑,从而也无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提升水平。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应本着从社会现实、学生实际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这三个主要方面来考虑,开设既能满足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又能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出发的课程。比如,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在掌握一些理论基础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科研方法、学前卫生学等基础上,再开设学前儿童游戏与五大领域专业课程和舞蹈、美术和钢琴等技能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对本专业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认识与了解,为成为一名合格的、适应幼儿园教学工作的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课堂教学

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在校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而有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教学方法呆板、单一,无法吸引学生,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学需要。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知识,灵活的课堂教学形式,可以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能抓住重点,理论联系前沿,融知识、能力于一体,开展有效的教学互动。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体现平等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授课时多使用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体验求知的快乐和成就感。所以,课堂教学依然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供需链环境下 提高企业订单执行效率探析 下一篇:沧海桑田排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