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五线谱首调视唱读谱新思维

时间:2022-07-16 12:58:13

浅谈五线谱首调视唱读谱新思维

【摘要】传统的五线谱首调视唱读谱训练中,往往先从C大调入手,然后按照不同的调号,熟悉多套不同的音位关系,依次唱熟其余诸调。其弱点是读谱繁琐。为了简化读谱,本文提出一种新的五线谱首调视唱读谱思维方法,即移动的C大调读谱法。它将C大调的音位关系融于其它各调的首调视唱中,不管调号如何变化,永远按照C大调的音位关系来读谱。这样,就使首调视唱的读谱思维相对固定下来。

【关键词】五线谱首调视唱 读谱 转变思维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204-02

当前,在我国的群众文化生活中及非专业性的音乐普及教育中,首调唱名法在视唱训练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五线谱视唱用首调唱名法较之固定调唱名法有其自身的优点,如:旋律性强、音准易把握等。但因其唱名在五线谱上位置是不固定的,所以就读谱而言,较之固定调唱名法甚是繁琐。

在以往的五线谱首调唱名法视唱训练中,往往是先从调号中无升降号的C大调入手,熟悉C大调的音位关系(这里所说的音位关系是指唱名与五线谱上线或间的对应关系),然后按照升降号的多少,依次唱熟G、F、D、bB、A、bE……诸调。其实这是沿用了固定调唱名法在音准训练上的程序的。实际上,首调唱名法根本不需要根据掉号中升降号的多少来确定训练的顺序。近年来,已有不少音乐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研究,总结出一些好的方法。即便如此,也需要在熟悉了C大调的基础上,再训练一些或整套或零散的新的音位关系以适应其它各调的视唱读谱。这就显示了首调唱名法的弱点――读谱繁琐。

为了简化读谱,笔者提出一种更为有效的首调视唱读谱思维方法,即:将C大调的音位关系融于其它各调的首调视唱中,不管调号如何变化,永远按照C大调的音位关系来读谱。这样,就使首调视唱的读谱思维相对固定下来。

下面就介绍一下这种新的思维方法,笔者暂且把它称作移动的C大调读谱法。

1 C大调的读谱

不管采用何种唱名法训练视唱,C大调的训练应该是最基础的,在此也不例外。C大调视唱训练的音区范围,至少应该是从低音谱表下加二线至高音谱表上加二线这四个八度。应多唱一些视唱曲,力求将这四个八度范围内的音位关系唱的非常熟练,这样就会为视唱其它调的谱子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熟练掌握好C大调的视唱后,就可以视唱其它任何调的曲谱。关键是要转变思维,在任何一个调的谱子中找出C大调的“影子”――C大调的音位关系。这样,借助于已熟悉的调来视唱其它新调,一通百通。

2 D大调高音谱表的读谱

(1)首先确定主音do在谱表中的位置:下加一间与第四线。

(2)找出D大调高音谱表中的“C大调音位关系”:

D大调高音谱表下加一间上的do想象成C大调低音谱表第二间do;

D大调高音谱表第四线上的do想象成C大调低音谱表上加一线do(即中央C的位置);

同样,D大调高音谱表第二间sol想象成C大调低音谱表第四间sol;

D大调高音谱表第五线mi想象成C大调高音谱表第一线mi;

其它各线间也一一对应于C大调谱表的某一线间。

(3)按以往的读谱习惯,在读这一谱表时需要建立“do对应于下加一间、第四线”、“mi对应于第一间、第五线”……一系列不同于C大调的新的音位关系,这就增加了视唱者的记忆负担。而采用上面所述的C大调音位关系思维方式,只在转念中,即可将D大调的谱表转变为C大调谱表(C大调高、低音谱表的各一部分组合而成)来唱,唱名与线间的对应关系完全是沿用C大调的,加快了识谱的速度。

(4)掌握这一谱表的读谱,可用于视唱D或bD大调及其关系小调的高音谱表,以及F或#F大调及其关系小调的低音谱表。

3 E大调高音谱表的读谱

(1)确定主音do在谱表中的位置:第一线与第四间。

(2)找出E大调高音谱表中的“C大调音位关系”:

E大调高音谱表第一线do想象成C大调高音谱表下加一线do;

E大调高音谱表第四间do想象成C大调高音谱表第三间do;

同样,E大调高音谱表第二线mi想象成C大调高音谱表第一线mi;

E大调高音谱表第三线sol想象成C大调高音谱表第二线sol;

其它各线间也一一对应于C大调谱表的某线间。这样,就可以将E大调高音谱表看作是由C大调高音谱表的第一、二、三、四线及下加一线组合而成。

(3)掌握这一谱表的读谱,可用于视唱E或bE大调及其关系小调的高音谱表,以及G或bG大调及其关系小调的低音谱表。

4 F大调高音谱表的读谱

(1)找出F大调高音谱表中的“C大调音位关系”:

F大调高音谱表第一间do想象成C大调低音谱表第二间do;

F大调高音谱表第五线do想象成C大调低音谱表上加一线(中央C)do;

其它各线间也一一对应于C大调谱表的某线间。这样,就把F大调高音谱表看作是由C大调低音谱表的第二、三、四、五线及上加一线组合而成。

(2)掌握这一谱表的读谱,可用于视唱F或#F 大调及其关系小调的高音谱表,以及A或bA大调及其关系小调的低音谱表。

5 G大调高音谱表的读谱

(1)找出G大调高音谱表中的“C大调音位关系”:

G大调高音谱表第二线do想象成C大调高音谱表下加一线(中央C)do;

G大调高音谱表上加一间do想象成C大调高音谱表第三间do;

其它各线间一一对应于C大调谱表的某线间。这样,就将G大调高音谱表看作是由C大调高音谱表的第三、二、一线及下加一线、低音谱表第五线组合而成。

(2)掌握这一谱表的读谱,可用于视唱G或bG大调及其关系小调的高音谱表,以及B或bB大调及其关系小调的低音谱表。

6 B大调高音谱表的读谱

(1)找出B大调高音谱表中的“C大调音位关系”:

B大调高音谱表第三线do想象成C大调高音谱表下加一线(中央C)do;

B大调高音谱表下加二间do想象成C大调低音谱表第二间do;

B大调高音谱表上加二间do想象成C大调高音谱表第三间do;

其它各线间一一对应于C大调谱表的某线间。这样,就将B大调高音谱表看作是由C大调高音谱表的第二、一线、下加一线与低音谱表第五、四线组合而成。

(2)掌握这一谱表的读谱,可用于视唱B或bB大调及其关系小调的高音谱表,以及D或bD大调及其关系小调的低音谱表。

7 A大调高音谱表的读谱

(1)A大调的高音谱表可用C大调低音谱表的音位关系来读谱。

A大调高音谱表第二间do想象成C大调低音谱表第二间do;

A大调高音谱表第四间sol想象成C大调低音谱表第四间sol;

A大调高音谱表上加一线do想象成C大调低音谱表上加一线do;

其它各线间一一对应于C大调谱表的某线间。

(2)A或bA大调及其关系小调的高音谱表皆可用C大调低音谱表的音位关系来读谱。

8 #C大调及其关系小调的高低音谱表音位关系同C大调高低音谱表

以上各调谱表的说明顺序只是随便按照音名顺序来编写的。其实,只要理解掌握了这种移动的C大调音位关系思维方式,先练唱任何一个调都一样,没有难度差异,也用不着循序渐进。

9 结语

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读谱方法,掌握方法的关键就是灵活的转变思维,不受五线谱外观的影响,在任何调的线谱中努力想象并保持C大调的影子。这样,大一些的音程就不用去计算两个音到底是几度,大可根据C大调各线间距离的经验,快速的判断出下一个音是什么唱名,读谱速度由此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肖虎主编.首调唱名法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 王瑞年.五线谱首调视唱[M].华岳出版社,1997.

上一篇:高等院校实验资源的管理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蒙元文化旅游景观特色创新研究之蒙元文化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