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2-07-16 09:56:53

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 要: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典型代表,父母外出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人身安全、学习、品行、心理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何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其成因,并提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解决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

农村留守儿童一般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被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祖辈,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生活在一起。根据全国妇联的统计,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而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因此,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一)情绪和人格上的偏倚或障碍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问题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孤独感、委屈感、自卑感及忧虑情绪。其中,孤独感是留守儿童报告最多的情绪体验,委屈感和自卑感也是留守儿童群体突出的情绪感受。农村留守儿童在人格方面存在的障碍,集中表现为:敏感、孤独、不安、任性、冷漠、自卑和自我封闭等。

(二)行为偏差

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偏差有两种相反的表现:退缩行为和攻击。有些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社会退缩行为,他们逃避各种活动、害怕与人交往。还有些农村留守儿童因为与父母分离而缺乏安全感,容易对周围的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行为。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亲情缺失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积极情绪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单亲在外明显低于双亲都在外。孤独感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最为突出的表现,由亲友代为教养的留守儿童常常有一种孤僻的心理,这些儿童不爱与别人交往,不喜欢言语。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间不与同学玩耍,上学放学独来独往,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二)临时监护人的溺爱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祖辈。他们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在精神、道德上给予管束和引导。二是上代监护,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

(三)家庭教育缺失

教育孩子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配合,但对于大多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这一环节往往无法实现。他们的爷爷奶奶大多年过花甲,行动不便,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孙辈接受,加上观念上的差异,教师很难与其沟通。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策略

(一)政府方面

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村经济过于落后,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这样既发展了农村经济,又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也将不再留守,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他们的心理问题。

其次,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解决留守儿童随父母进城的入学问题。如果加快进行户籍改革,消除户口差异,“留守儿童”就可以随父母进城,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条件和待遇,不再留守。

(二)家庭方面

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必须完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对父母和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有条件的父母,应当将孩子接到身边接受教育,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更好的家庭条件。暂时还不具备条件的父母,也应该慎重选择托管的临时监护人,并定期与孩子、监护人、老师进行联系,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努力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三)学校方面

1.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鼓励他们多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为他们展示和表现自己提供一定的平台。应该鼓励他们克服自闭心理,试探着主动与人交往,慢慢获得成功的体验。

2.培养自信心。教师要指导“留守儿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性大的事情,如帮爷爷奶奶做一些家务,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会克服自己学习上的一些不良习惯等,即使很小的事,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起到增强自信心的作用。

3.改变现有以分数为主的教育观念。教师应该对农村“留守儿童”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他们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4.开展各种班集体活动,使“留守儿童”融入班集体的大家庭中。通过开展各种班集体活动,“留守儿童”和其他学生一起参与、一起合作,感受到自己也是班集体中的一员,从而在心理上有所归属。

四、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期待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学校和家庭各负其责、共同努力,促进和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得以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2]田小兵,杨正伟,马静,冯文广.托管人对外出打工者子女个性的影响.现代预防医学,2003(05).

上一篇:论班主任教育当中的细节问题 下一篇:浅谈游泳运动员从业余训练到专业训练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