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轨道交通施工安全管理

时间:2022-07-16 07:52:56

浅谈轨道交通施工安全管理

摘要: 从建设单位角度出发, 对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分别阐述了勘察设计阶段的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机制, 以期加强对施工、监理单位的管理, 从而达到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

关键词: 建设单位, 轨道交通工程, 施工安全措施, 应急机制

中图分类号:[X947]文献标识码:A

轨道交通工程大多在市区繁华地段进行浅埋暗挖作业, 不仅地质结构复杂, 施工条件差, 周边复杂建筑环境条件也对施工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工程安全管理从线路规划开始, 持续到工程完工清场之前。其中, 施工阶段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安全管理、技术措施也更值得研究探讨。本文从建设单位角度出发, 探讨当前形势下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一些措施。

1勘察设计阶段

在线路规划前期, 根据线路所处地质条件, 编制合理的勘察方案, 尽可能详细的进行地质查勘, 绘制地质剖面图, 为设计阶段提供充实、可靠的勘察资料。

设计方案的编制应本着“三同时”的原则, 落实本质安全化,确保施工过程中能够有效控制安全风险。

2施工安全措施

2.1安全巡查制度

建立一支专职的安全巡查队伍, 对众多的施工工点定期或不定期地逐一进行巡查, 督促监理、承包商落实安全职责。

2.2落实、完善合同条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安全”思想备受重视, 安全管理越发严格。建设单位更应当及时掌握各级管理部门的新要求, 尽快落实到各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中去。如: 广州、深圳等地实行的平安卡制度, 工人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等, 建设单位需相应的修订完善施工合同, 有效地落实到工程中去, 对工人的安全知识教育、考试、劳动保障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另外, 随着工程管理经验的积累, 也应当及时修订合同条款,以适应安全管理的需要。如: 某轨道交通建设单位, 为了严防事故发生, 在合同中增加了安全监管办法和媒体通报会等条款, 加大了对工地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施工承包商的处罚力度, 并要求其上级单位负责人面对媒体, 通报事故情况。

2.3安全管理的实施与改进

除了按照政府部门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保障体系外,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单位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中还需结合本工程施工特点,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出台相关管理措施。

1) 安全教育。某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单位总结多年安全事故案例发现, 本单位工程事故发生多为刚进场时间不久、安全意识不足的工人违章作业所导致。因此, 建设单位在安全教育方面对承包商的管理尤为严格, 在日常管理中不断总结摸索, 并创新地规定业主代表对所管辖工地的作业工人需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只能是农民工安全教育的辅措施, 但是, 从实践效果看, 业主代表在抓生产的同时对安全的重视程度有显著提高, 能够更好地督促施工监理单位履行安全职责。2) 安全检查评分管理。为了督促施工监理单位更好的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考核其安全管理工作情况, 结合上级主管部门的安全要求,建设单位编制了安全检查评分管理办法, 实行月度评分与年度评分相结合的考核制度, 同时评分结果应用到施工、监理单位的招投标资格中。这既能促使施工、监理单位在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认真执行, 又能够优胜劣汰、筛选出安全管理较好的单位。3) 联合检查制度。建设单位与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成联合检查小组, 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工地安全检查。各级单位能够在不同位置、不同角度上, 对工程施工中的安全工作予以指导, 对施工、监理单位安全管理措施的贯彻落实强化监督, 对管理中的不足起到帮助指导的作用。4) 地盘管理。轨道交通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时, 无论是车站还是区间隧道内, 常常存在多个施工单位交叉作业的现象。为此, 必须明确地盘管理承包商和其他施工单位各自的安全责任, 并签订安全协议。这就要求建设单位牵头, 出台相应规定, 督促其他施工单位遵守地盘管理承包商的安全要求, 地盘管理承包商对所管辖场地范围内的施工安全负总责。

2.4安全技术措施

1) 地质灾害防治小组。“提前设防、层层把控” , 从规划、地质勘察、选线开始预防地质灾害风险, 并贯穿规划、设计、施工各个阶段; 建立各规划线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与要点; 严格监控各施工阶段对地质灾害防治的措施、方法的落实情况, 同时对由于工程地质条件变化、施工条件变化所引起的防护措施的改变与落实情况也加强监控。2) 开展安全风险排查。强化过程监控, 每半年或一年组织一次对建设工地的安全风险全面排查, 要求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面对风险控制提出具体措施, 使业主代表了解、熟悉自己管辖项目的地质灾害风险、设计防治措施及应急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管控项目中的安全风险。根据风险排查结果, 编制了在建各条线路的“重大风险源动态控制图”, 图中明确了各在建工地的施工状况、风险等级、控制措施, 便于各级管理人员掌握各工点的风险控制信息。3) 引进外部技术力量, 协助控制安全风险。为了更好地控制安全风险, 建设单位也可以委托经验丰富的外单位技术力量, 通过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总结的方式, 对轨道交通工程在建项目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服务。4) 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建设。通过信息平台的建设, 明确工程参建各单位, 包括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咨询单位等信息报送职责与内容, 能够全过程实时监控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并对施工过程中的基坑、隧道、路面以及周边建( 构) 筑物沉降变形情况进行预警与处置。这对于面对众多工地的建设单位来说,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 平台的建设还可以预留接口, 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 与工程建设信息系统或应急平台等接驳, 进一步实行工程管理信息化。5) 盾构开仓气体检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 盾构机使用频繁, 隧道内地质情况往往又比较复杂, 纵览国内外事故案例可以发现, 因隧道内不明气体逸出而发生爆炸或进仓作业工人中毒等事故也时有发生。因此, 委托有资质的气体检测单位, 在工人进仓作业前对掌子面区域空气情况实施检测, 确认安全后再进仓作业, 是控制这方面安全事故的手段之一。6) 地铁设施保护。成立地铁设施保护机构, 确保轨道交通工程不因外界影响因素而遭破坏, 当规划、建设等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轨道交通沿线控制保护区内所有外部建设项目行政许可需征求地铁总公司书面意见时, 及时提供技术咨询意见; 对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的外部项目组织技术环节巡检, 及时检查和处理影响轨道交通设施安全的有关活动; 制止或纠正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的违规行为, 组织或配合对

事故的调查处理。

2.5应急机制

建设单位也需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工程建设发生应急事故( 件) 时, 除施工单位第一时间立即启动本项目部的应急预案开展自救外, 建设单位在接报后也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响应程序,尽快赶往现场帮助指导。同时, 必要时能够调动其他工地的应急抢险物资、人力, 支援事发现场的应急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 蒋飞.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J] .山西建筑, 2009, 35( 2)

[3]卢光霖.广州市地铁运营安全管理[R].北京: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研讨会.2004.7

上一篇:浅析输配电工程中变压器的安装与调试 下一篇:浅谈陕北侏罗纪煤田煤层气资源量及其赋存规律